《泪痕漫评三国 那些隐藏在英雄传奇背后的历史》
第8节

作者: 泪痕春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然了,因为发现刘备骨格神奇,一看就是练武奇材的人,都是这种级别的人,所以刘备出道的路,自然比较曲折、艰难了。
  日期:2014-11-21 08:58:54
  那个认为刘备以后会出人投地的富户(刘备的本家大爷),一直把刘备当自己儿子看。对此,《三国志》是这样写的。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常常资助他,并把他和刘德然一般看待。元起的妻子说:“我们也不是一家人,哪能总这样款待他。”元起说:“我族中有这么个孩子,非等闲之人。”
  当然了,也正是因为有这种背景,所以刘备也可以算作底层的富二代。也正因为这种原因,所以在刘元起的经营下,刘备在15岁时,就可以到到卢植(市级官员)那里求学,还能和公孙瓒(市级领导的子弟)一个班上课。这种机会,绝不是标准穷二代有机会得到的。

  当然了,刘备的这种起点,自然远远高于标准的穷N代,但是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如果刘备就靠这种东西混,肯定不会混成后来的刘备。因为当时的帝国有十三个州,105个郡国,一千多个县;简单算一下,县级及其以上的官员,得有多少?加上中央政府官员、军界县级以上的将领,那更得有多少官员?如果算上他们的兄弟子侄,那更是多的数不过来了。至于刘备这种起点的人,更多的如同牛毛一样了。

  在演义故事中,刘备走到哪里,都是开口闭口的,我是中山靖王之后;在真实的历史上,刘备肯定不会这样说的,因为在现实社会中这样说话,肯定会让人当成二逼看的。
  中山靖王是何许人也呢?中山靖王是三百年前的一个人物!所以,所谓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应该只会在官样文章中出现。因为,这种说法拿到现实生活中,谁听到也会觉得非常搞笑。且不说,中山靖王的刘,与光武帝刘秀的刘,本身就隔着一条大沟。更主要的是,他与中山靖王相隔的年代实在太久远了,而且在过去的三百年时间里,刘备连一个真正有身份的祖先都说不上来。以至司马光在说到刘备与中山靖王的关系时,是这样说的。

  “蜀汉昭烈帝刘备对汉朝而言,虽然自称是西汉中山靖王的后代,然而属关系太疏远了,已说不清有多少代,处于什么名分和地位,就同南朝宋高祖刘裕自称是西汉楚元王的后代,南唐烈祖自称是唐朝吴王李恪的后代一样,真假难辨、、、”。按司马光的意思,刘备所谓的汉室宗亲,估计与曹操是曹参之后,并没有本质区别;总而言之,都是御用文人为他做的修饰之词。

  日期:2014-11-21 09:12:31
  因为有一句老话说得好,大家都是同姓,那五百年前没准就是一家人;中山靖王虽然不是五百年前的人物,却显然是三百多年前的人物。在这种背景下,刘备一个村、一个县城住的人,只要姓刘,恐怕大都能自豪的说,你别看我现在屁也没有一条,可我也是中山靖王之后。因为,刘备的本家兄弟、叔伯(比如,因为曾资助刘备,而在历史书上留下名字的刘德然、刘元起父子),自然都是中山靖王之后,就是和刘备八杆子、十八杆子才能打到关系的刘姓亲戚,也全是所谓的中山靖王之后。在这种背景下,一个人身在底层社会,却动则说什么中山靖王之后,肯定会让人笑掉大牙的。

  所以,刘备在现实生活中最多说的话,估计是我曾求学于卢植,而且还和公孙瓒是同桌,还曾睡过上下铺。因为这种社会关系,才有可能让人们高看一眼;因为不论怎么说,这也证明刘备的社会关系,远远高于普通底层社会混的人。
  虽然这种社会关系本身,未必多么有价值,但是如果利用的好了,它的价值自然是不能低估的;尤其是人们看到刘备走到哪里,都是一副大哥的派头,更会觉得,以刘备的本事,再加上这种社会关系,想发达,那是迟早的事情。
  人们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总觉得刘备一出场,就是一个中年人。其实呢,黄巾之乱那一年,刘备刚刚23岁,放到现在,也就是一个刚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当然了,在那一年,关羽、张飞也是二十刚出头。
  从刘备的资历去看,放到现在也算名牌大学毕业(因为是一代大儒卢植亲自开班教出来的学生),当然了,也等于是省军级大佬(卢植在黄巾之乱那一年是中郎将)的学生,更是公孙瓒那种省军级大佬(黄巾之乱那一年,公孙瓒是骑都尉,比两千石;随后不久也升为中郎将)好朋友。

  看《三国演义》时,大家总觉得奇怪,以刘备的的身份,怎么可能让一见面,就让关羽、张飞拜为大哥呢?因为小说中,过多的强调了刘备中山靖王之后的身份,而这种身份,谁也会觉得,实在不足以让关、张拜在脚下。问题是,小说中也若有若无的说了,刘备是当时省军级大佬卢植的学生,省军级大佬公孙瓒的好朋友;一个人有这种身份,遇到两个县里的土豪,暂时坐在头把交椅上,应该没有什么难度吧。如果再细聊起来,又发现刘备真不愧为名牌大学出来的人,更不愧为见过世面的人,于是决定让刘备当大哥,应该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日期:2014-11-21 09:15:38
  因为,黄巾之乱暴发,所以各地政府都征调军队;问题是,在太平年代,也许有很多人为了混口饭吃,会积极参军报名的。真的需要大家打仗时,不要说还没有报名参军的人了,就是现役军人,恐怕也大都会想办法逃避义务的。而且理由也是现成的,现在宦官弄权、奸臣当道,我们凭什么给他们当炮灰;再说得大逆不道点,那些戴着黄头巾的人,都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劳苦大众,我们凭什么要和他们相煎何太急?虽然这种大逆不道的言论,没有人敢随便乱说,但是这种士兵征调到前线,政治可靠性怎么保证?这种士兵上了前线,如果打仗顺利,自然还好说,稍微不顺利,估计除了当逃兵,就是当俘虏了,再严重点就有可能投降贼寇了。如果真是这样,让上面追究下来,当地政府官员能没责任?因为,政府让你征兵,你怎么都弄了些兵痞子啊。

  在这种背景下,对各地政府官员而言,征兵自然是一件苦差事。在这种背景下,刘备出场了,总而言之,国家有难了,现在大家就不要扯什么,国家曾为你做过什么,而应该想一想,你曾为国家做过什么。总而言之,现在国家需要大家流血牺牲,我刘备第一个报名,我的小弟们,也会跟我一块报名的。

  我们可以想象,当地政府官员看到这样大义凛然的刘备,肯定会感动的一塌糊涂。
  刘备能做到这一切,自然与他优秀的领导、组织才能分不开,更主要的是,恐怕也是因为小弟们都相信,刘备也算有上层关系的人(这种关系,绝不是什么中山靖王之后,而是卢植、公孙瓒那种省军级的大佬,或是刘备的授业恩师,或是刘备的同桌好友),所以跟着刘备混,应该是有前途的。
  许多时候,尤其是有理想、有野心的年青人,也未必真害怕把头撇在裤腰带上混事,但是,他们在这样做之前,必须得有人告诉他们,他们这样做非常值得。一切是显然的,如果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伤了、死了,最后只能得几百块抚恤金;就算有幸活下来了,也是继续回家该干嘛还干嘛;恐怕谁也没有这样高的觉悟。如果觉得玩命就有前途,愿意玩命的人自然很多,不要说跟着刘备走正道了,就是跟着张角等人走邪道的人,也是漫山遍野的一眼望不到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