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太上皇:一个从红花变成绿叶的人物》
第1节

作者: 宁正南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太上皇的由来
  闲来无事,无心睡眠,突然想写点东西。拿出纸笔,又觉头脑空白,胸无点墨。抓耳挠腮,思前想后,不得已只能先写个词出来——太上皇。
  准确一点,这应该是个称呼,是对古时在位之君父亲的称呼。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叫法,太上皇帝。许多都这两个称呼当做是一样,实则不然。虽然这之间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千差万别。为何?究其原因,那还得先说说“皇帝”这个词眼。
  皇与帝其实分开的。它们连在一起的叫法则出自始皇帝之手。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一段始皇帝和臣子之间的对话。臣子们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为朕。王说: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这便是皇与帝连在一起的出处。至于它们分开来的叫法,其实出自我们上古劳动人民的智慧中。皇者,三皇也(伏羲,女娲,神农);帝者,五帝也(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皇者,传说中的人物,虚无缥缈;五帝者,部族领导人,实实在在。有皇无帝,是一种荣誉;无皇有帝,是手握权力。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既然始皇帝不做秦王,那么他的父亲赢异人也不可称之为秦庄襄王,只好换个称呼------太上皇。(《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这也是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出现太上皇。而头一个当太上皇则是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出处在《汉书·高帝纪》)
  而太上皇帝的出现远远比太上皇完了好几百年。在魏晋南北朝那个三百年动乱的年月里,史上的第一位太上皇帝出现了。后凉政权的建立者吕光与东晋政权以及其他政权分庭抗礼的时候,自称为天王。吕光病重期间,为了防止诸子趁乱争位,便提前册封太子吕绍为天王,自己为太上皇帝控制局面。(《晋书·吕光载纪》记载:光疾甚,立其太子绍为天王,自号太上皇帝)这便是太上皇帝出现的第一次文字记载也是头一个做太上皇帝的人。

  回到我们刚才的的两种叫法上来,就不难看出,前一种是虚幻,荣誉;后一种是真实,权力。太上皇没做过皇帝是追尊的,而太上皇帝是因禅让而产生的(至少做过皇帝)。
  其实说了那么多关于太上皇和太上皇帝的事情无非就是让大家知道不管是前一种的虚幻还是后一种的曾经真实,到头来还是给别人做了嫁衣裳。自己退到幕后隔着缝隙看着台上的表演。这得是一种何样的滋味?恐怕只有心知道。与其探究因一个字产生两种不同意义上称呼的区别,不如去深入到那些曾经做过太上皇或者太上皇帝的人心中,通过和他们的隔空对话来讲述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为了避免麻烦和节省资源,太上皇和太上皇帝我们权且都叫做太上皇吧。)

  历史上因为种种原因出现的太上皇多不胜数(有点夸大,当然比皇帝少),他们之中有的是追尊的有的是主动禅让的有的则是让武力逼退的。他们和接任皇帝之间的关系有父子有兄弟有叔侄。在这些诸多关系和诸多原因中,我们精心挑选出了几个人,鉴于他们之间有着些许联系些许相似,因此又将他们分作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唐高祖李渊和唐玄宗李隆基所带代表的盛世太上皇;
  第二部分:宋徽宗书法皇帝赵佶所代表的两宋“连庄”太上皇;
  第三部分:明英宗朱祁镇和清高宗弘历所代表的的明清掌权太上皇。
  或多或少了解历史的人都会明白,这些个人做太上皇都与一件古今驰名的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的成功(有点讽刺)不是走下宝座或者下道诏书那么简单的。

  红花之所以那么红,不光是因为它本身鲜艳,更多的是绿叶在陪衬。从淡红的花骨朵变作红花,只是要多做有氧运动吸收日月精华再加上时间的磨练即可。而由红花转换成绿叶,这就难了。不说别的,光是这颜色上的红转绿就异常的艰难,更别说形状、位置上的转换了。昔日高朋满座,今朝无人问津,这样的落差任谁都受不了。常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
  一朝酒醒,抬眼望去,换了新人。回首过往,所有风光,皆成虚幻。
  皇帝!太上皇!都随着时间的车轮,慢慢远去,化作尘土。留给我们这些后人的只是那些个故事,让人谈论不休的故事。
  日期:2014-01-20 03:15:59

  注意:鄙人本着尊重正史的态度发誓,以下言论皆以正史为依据,以大家都能听懂明白的大白话来讲述。当然在讲述的过程中会夹杂一些个人评论和个人情感,请大家不要介意。如有看不惯的、不服气的,大可回帖谩骂,言辞激烈点也没得关系。本来,历史就是存在争议的!
  李渊
  要说这个李渊还是可以的,至少他对得起他的祖宗。
  祖宗不光是我们逢年过节要拜祭的。他们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被经常提到,尤其是在言语中。
  比如谁做了坏事了丢人败兴的,周围人的就会骂道,亏了先人了,文明一点的说就是辱没了祖宗;又比如谁做了好事或者是干成了一件大事,我们则会这样说,对得起他的先人,斯文一点则叫做光宗耀祖。因此不管是斯文一点还是粗鲁异常,是做了善事还是干了坏事,人们对此的评价都会将我们的祖宗带上。如果说这是对祖宗的一种大不敬的话,相信没人会反对。但也不难从中看出我们这些后人们不管在做什么,其最终的评价都会联系我们的祖宗,所以要慎重。

  李渊就挺慎重的,纵观他一生的所作所为,还是可以的。起码在他踏上黄泉路,见到他的先人们。他们都会为他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个光宗耀祖的好后人.
  李渊这个开国皇帝其实还可以,只不过他有一个比他更会做皇帝的儿子。
  李世民是他的二儿子,他比较喜欢这个孩子,也比较器重他。
  但,儿子比老子厉害,是个问题,而且是个大问题。
  对于他们这个打下天下的李家来说。论行政,儿子比老子强一点;论军事,儿子比老子强许多;论人脉,那就更没的说,贞观一朝的文武大臣几乎都是李世民挖来的。可以说李唐天下一大半都是李世民打来的,但说的再多也是无济于事,李世民总不能像他的亲戚杨广那样杀了亲爹自己做皇帝吧。
  再者说,中华民族是个礼仪之邦。单单这一点,李渊干这个皇帝就无可厚非。更何况李渊本人并不差,他能文能武,打天下的过程也都全程参与了。今天打谁明天灭谁,这都得得到李渊首肯,总不能想咋样就咋样,这也太不拿李渊当户主了。
  就这样不差的李渊,有了儿子的帮助,有了一帮子能臣的辅佐,天下很快就姓李了。
  李家坐了江山,李渊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开国之君。天下打了下来,但不能忘本,除了大封诸侯奖励有功之臣之外,修建太庙祭祀祖宗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