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容误读——撕开野史面纱,直面历史真相》
第28节

作者: 九孔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初孙坚举义兵讨伐董卓的时候,把家迁到了舒城,孙坚的儿子孙策和周瑜同年,两人很快就成为了朋友,周瑜把他自己家里的一处大宅让给了孙策一家,还登堂拜母,这是一个很高的礼仪,可以说周瑜和孙策两人是比亲兄弟还亲的兄弟。
  后来孙坚去世,孙策在袁术手下打工多年,总算也闯出了一点小名堂。等到孙策决定东渡入吴的时候写信给周瑜,周瑜立刻在家乡响应,孙策感慨道“等到了周瑜,事情就可成了”,果然周瑜赶走了刘繇为孙策建下了不小的功劳。后来袁术想招揽周瑜,周瑜断定袁术此人难成大器,必定不会是一个好老板,于是暗中偷偷到了东吴。
  建安三年,周瑜来到东吴,孙策亲自前往迎接,授予建威中郎将,领部下两千人,军马五十匹,当时周瑜只有23岁。后来孙策想要攻取荆州,以周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攻下皖地。当时乔公有两个女儿,大乔小乔,乔公就把大女儿许配给了孙策,小女儿许配给了周瑜,美女配帅哥,典型的标配。因为当时人们称周瑜为“周郎”,孙策为“孙郎”,“郎”就是小伙子,帅哥的意思。《三国志》中也记载周瑜“有姿貌”。

  后来孙策死后,孙权继位。当时孙权刚刚掌权时还是有很多人不服的,是周瑜带着军队前来奔丧,并且留在孙权身边,这才把事情压了下去。孙策临死前留下遗言,要孙权向哥哥一样对待周瑜,“外事不决问周瑜”,周瑜和张昭两人一文一武力保孙权坐稳江东。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挥师南下,刘琮举众投降。消息传到东吴,朝堂之上人人自危,劝谏孙权投降的鸽派声音不绝于耳。周瑜成为其中少数的鹰派人物,他反对众人提出的意见,他认为曹操明为汉相,实为汉贼,我们孙将军英明神武,颇有其父兄之风,况且我们割据江东已历三代,沃野千里,兵精粮足,想要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就应该为汉朝除去曹贼,如今他是自己送上门来,我们为什么还要迎接他?!我这就为将军来盘算一下,如果曹操已安定北方,自己内部又没有什么问题,就算他能与我们开展旷日已久的持久战,他能和我们用水军一决高下么?现在北方既没有安定,马超韩遂还在关西为曹操后患,而且他来到此地定要舍弃他们中原人擅长的骑步兵,而改用他们不熟悉的水军,更何况现在正值寒冬腊月,马无粮草,士兵又劳师远行,必定会水土不服,定生疾病,这些都是兵家大忌,如今曹操却贸然出兵,可以说战胜他的时机就在今日,恳请将军给周瑜三万精兵,进驻夏口,定位将军大破曹军。孙权也当即表示,现在曹操要消灭的敌人都差不多了,现在就剩下我了,我和老贼势不两立。说完就用剑劈下前面几案的一角,要是谁还劝谏要我投降,如同此案。

  赤壁之战的过程前面一章已经讲过,这里就不再赘述。其实从中可以看出真实的赤壁之战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周瑜和孙权等人,也就是东吴的功劳,诸葛亮其实在其中的戏份是很少的。赤壁之战是周一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战争,也正是这场我国古代军事战争史上赫赫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才让周瑜跻身名将的行列。
  通过这场战争我们似乎想象出这样一幅场景,在滚滚的长江之上,一位三十四岁的年轻帅哥,站在一艘挂着斗大的帅旗的甲板之上,羽扇纶巾,指挥若定,手下频频传来捷报,曹操已经退回江北,然后又经过一系列的策划,火烧赤壁,要不是曹操逃脱的快,怕是早就葬身火海。
  而在指挥的闲暇之余,一高兴还可能亲自弹奏一曲,因为周瑜还是一位超级的音乐发烧友,甚至可以说是一位音乐家,因为史书中记载,说每次周瑜在听别人弹琴时,每次听到哪里有错误,就会回头看一下以示警告,世人都传“曲有误,周郎顾”。后来曲顾周郎成为一个典故,以至于唐朝诗人李端有《听筝》诗:“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因为希望自己心爱的人能多看自己两眼,于是就故意将琴声弹错。

  大家试想一下,这样一位风度翩翩的少年英才,怎么会去嫉妒别人呢?周瑜二十几岁就已经官至建威中郎将,虽说官不大,但是比起很多人来说已经是不得了了,他还迎娶了当时世上最漂亮的妹子之一作为自己的妻子,而且当时他也为江东集团立下了不少的功勋,这简直是高端大气上档次,高富帅中的NO.1,怪不得易中天教授说这样一位在官场、战场、情场场场得意的年轻人怎么会去羡慕嫉妒别人呢?别人羡慕他还差不多!

  其实在正史中完全看不到周瑜气量狭小的评价,相反都是说他大气的声音。
  《三国志》陈寿曰:“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孙权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
  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曰:“臣窃以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故能摧曹操于乌林,走曹仁于郢都,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
  蒋干称瑜曰:“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刘备间曰:“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从以上当时人的论述可以看出,周瑜的性格是什么样的,大家一目了然。
  这里还有一件事情可以说明。说程普因为年纪大,是东吴著名的老将,而当时周瑜非常年强,却被任命为他们的统帅,所以程普心里一直不服气,总是找机会找周瑜的麻烦,还数次侮辱他。但是周瑜每次折节容下,始终没有和他计较。后来程普打心底里非常敬佩周瑜的这种肚量,对人说与周瑜相交,就像品尝上等的茅台,酒不醉人人自醉,这种感受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到的。
  所以当周瑜在巴丘去世的消息传到东吴,孙权放声大哭,说周瑜有王佐之才,如今他英年早逝,叫孤王以后要靠谁啊。周瑜死后,孙权穿上丧服为其举哀,等到周瑜的灵柩运到吴郡,孙权亲自到芜湖迎接,可见周瑜在其心中的地位。等到后来孙权登上帝位,也常对旁人说要是没有周公瑾,孤王如何能称帝啊。

  其实孙权忘了,在帮助他登山帝位的过程中,除了周瑜,还有一个人应该要好好感谢,但是这个人的光芒好像总是被周瑜遮盖,就好像在《三国演义》中周瑜的光芒总是被诸葛亮遮住一样,此人就是鲁肃,他在江东的功劳不比周瑜少,甚至要超过周瑜,但是也是由于小说家之言把他塑造成一位后知后觉的老好人形象,我们趁讲到周瑜之际,也来探讨一下鲁肃的人生,看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