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并不如烟——风云际会的三百年》
第4节作者:
曲昌春 说起官职,李渊心里也有点不自在,自打姨父当上皇帝之后,李渊在表弟杨广面前头就没抬起来,人家13岁就被封为晋王,并州总管(相当于大军区司令),而自己呢,16岁才当上大头兵,而且每天还得站着吃盒饭。所以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人比人就得气死人。后来经过了三十来年的努力,当上太原留守的李渊终于勉强追平了杨广13岁时的纪录,哎,我用了三十年才能与你坐下来喝杯茶(伤感程度直逼《我用了十八年才能坐下来跟你喝咖啡》)。
对着大隋的地图,姨父杨坚在谯州这个地方划了一个圈,就去那里吧,先从刺史做起。当时杨坚先生已经废除了州、郡、县三级体制,改成了州、县两级体制,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县级市,所以李渊外放的起点就是谯州刺史,按照隋朝管制,谯州这样的州属于中等,州刺史是从三品,这个级别可不低了,相当于御史大夫的级别。当然杨坚先生不会想到,自己给李渊同学插上梦想的翅膀后他居然有一天会用翅膀掀翻了自己的王朝。其实也难怪,按照王朝更替的惯例,推翻前一个王朝的往往就是这个王朝本身所滋生的,比如隋灭周,唐灭隋,后梁灭唐,总之一句话,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
李渊的谯州是个什么样呢,这个州对应的是现在安徽省的亳州市,当时管着六个县,七万四千多户,跟现在动辄几百万的大城市没法比,不过在那时也算比较大的州了。
从长安来到谯州,李渊感觉到重任在肩,从一个管刀的上升成一个管几十万人口的地方大员,这个担子可不轻啊。以前自己站着吃点盒饭一天就打发过去了,现在可是要管几十万人口的吃饭问题,李渊想想就头大。不过跟后来要管全国几千万人吃饭相比,其实这点人口又太少了,当然这只能是李渊当皇帝之后的想法。
由于那时的李渊实在太不起眼了,甚至在历史上都没有留下多少他在谯州做的好人好事,我们只知道他豁达开朗,性格率真,领导关系非常好,群众关系非常好(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无贵贱咸得其欢心《新唐书高祖本纪》),总之一个字:好。
经过多年的努力,李渊从谯州调到了陇州,又从陇州调到了岐州,岐州对于都城大兴而言,就相当于现在天津对北京的作用一样,它对应的是现在陕西凤翔县,管着九万多户,在当时算上等州郡,州刺史级别为从三品。
岐州的太守可不是一般人能当的,显然因为李渊是本朝的外甥,再加上群众关系比较好,李渊就插着梦想的翅膀从不起眼的谯州飞到了皇帝杨坚的眼皮底下,他的翅膀也一天天硬了起来,在他看来,接下来自己进入中央系统,进入六部甚至三省只是时间问题。然而,这仅仅是他的一厢情愿,接下来等待他的又是什么呢?
夺嫡,一场旁观的闹剧
两条行线之间有和谐的美,优雅,矜持,就算岁月走的再远 也不会改变,我们无法靠近,我们也不曾远离,李家和杨家的日子,就是两条永远不会相交的平行线。
李渊插着梦想翅膀当天使的时候,杨家的日子却平地起了波澜,第一家庭在经历了夫妻感情危机之后,又出现了更大的危机。什么危机,继承权危机。
但凡是皇帝一般都要经历这天下第一头疼的问题,到底选谁当继承人呢?尽管有所谓的“立嫡、立长、立贤”这些所谓的标准,可是标准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老皇帝一天不死,太子没有从准皇帝变成皇帝,那么这场继承权的斗争就永远没有停止的那一天。
李渊站在李家的平行线上,平静的看着杨家的平行线,其实这场夺嫡斗争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五个表兄弟谁当皇帝都没关系,他的身份无非是从当朝外甥变成当朝表哥。对于天下来说,杨家是一个集体符号,而对于杨家的五个兄弟来说,他们都是每个人的个体符号,谁都想当皇帝,谁都想代表自己,可惜千古的难题就在这里,僧多粥少,狼多肉少。
其实僧多粥少,狼多肉少还有解决的余地,大不了大家吃大锅饭,分大锅肉,二一添作五,分了不就完了,可惜皇位这个东西实在是不能分,要能分杨坚先生早就分了。
天做孽,犹可活,自做孽,不可活。杨氏五兄弟的争夺其实是杨坚先生一手造成的,根本原因就是他对封建制还有一丝留恋,这跟他自身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
众所周知在杨坚先生夺取北周政权的时候其实没有遇到多大抵抗,因为北周实现的是郡县制,北周皇族尽管地位崇高,但是根本没有多少独立的兵权和领地,这样一旦杨坚夺得中央大权之后,北周的宇文皇族全都成了赤裸的羔羊。由此以来,杨坚就一直对封建制耿耿于怀,这要是国家有个灾难,连个管用的自己人都没有,这可怎么办呢?
所以终杨坚一生,他都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一直都留有封建的痕迹,直到杨广上台才彻底废除了几个地区的总管体制(大军区建制),这才算彻底消灭了封建制,不过也消灭了可能在危机关头挽救自己的稻草,如果在李渊占领长安以后,还有几个管用的地区杨姓总管,那么隋朝的国运是否还能延续呢?这是一个天问。
杨氏五兄弟的继承权之争主要击中在长子杨勇和次子杨广身上,其他的杨俊、杨秀、杨谅因为年龄太小,两位大哥根本不带他们玩,他们三个只有在旁边鼓掌加油的份。
杨勇与杨广的继承权之争开始的准确时间点已经无法可考了,总之是随着杨广的成长和功绩的突出开始的,这一点其实跟李建成和李世民一样,初期相安无事,中期矛盾渐起,后期你死我活。
开皇元年到开皇八年(581年-588年)这一时期应该是杨勇和杨广的平静期,这个时候杨勇安心做他的太子,而杨广则在父亲的安排下当王、总管、尚书令,两个人井水不犯河水。而从开皇八年冬灭陈开始,两个人的矛盾出现了,杨勇作为储君尽管安稳,而杨广作为亲王已经迅速的积累了功绩,南下灭陈,北上防范突厥,这些功绩安在大将身上就快到“功高不赏”了,而安在亲王身上那就是“功高震太子”了。
风起,次子也能皇帝
杨广的战功震的不仅是太子,震动的还有自己的内心。
开皇九年(589年)四月,杨广率领平陈大军威风凛凛的进入大兴城,他此行的目的是展示平陈的战果,在他前面的是陈国的亡国君臣,他们是作为战俘献给太庙的。陈氏亡国君臣是低着头走完这条路的,而杨广则是高昂着头,享受着围观者的山呼海啸,在这一瞬间,他的心中起了波澜,“我应该是拥有这大场面的人!”也许就是从此时起,杨广的心开始不平衡了,凭什么早出生几年就可以当太子,做储君,晚出生几年难道就要晚一辈子吗?所谓“立长”就是亘古不破的吗,非长子难道就没有机会吗?
机会总是有的,就看你能不能把握,杨广暗暗下了决心,并且以行动为自己未来的女婿李世民做了榜样,“小子,看好了,咱做次子的一样能当皇帝!”
说机会,机会就来了,杨广的战功是靠平定陈国取得,而他获得争取皇位的机会其实也跟陈国有关系,因为在平定陈国的第二年,旧陈国地区出事了。
开皇十年(590年)十一月,旧陈国地区的苏州、婺州、会稽州都反了,杨广的机会来了。眼看着原来陈国这些地区不安稳,不弄个管用的皇子过去镇着是不行了,派谁去呢?当然还得是杨广,陈国就是他平的,稳定陈国还得靠他。
从这个月起,杨广从并州总管改为扬州总管,拉开了他长达十年的扬州总管生涯,也正式拉开了杨氏五子夺嫡的序幕,当然主角还是杨勇和杨广。
杨广长得帅,聪明,其实杨勇也差不到哪去,一样的父母,一样的教育,而且还按照国之储君的模式培养,杨广和杨勇其实就是美国大选,“戈尔和小布什压根差不了几票!”
后世把杨勇说的顽劣不堪,把杨广说的荒淫无道,其实都不太可靠,主要原因是隋朝太短了,一般短的王朝里都会给人感觉,“没几个好人!”另外一个最关键的则是书写历史的笔掌握在唐朝统治者的手里,不把前朝写的一塌糊涂,焉能树立本朝光辉形象。
可惜历史永远是单行线,容不得我们假设,如果隋朝再长一点,如果杨广的子孙将国运延续的久一点,那么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隋炀帝绝不是现在这个模样,现在的隋炀帝显然是被唐王朝精心打扮过的,免费化妆师就是他的表哥李渊,还有他的女婿之一李世民。
叹息,那个被冷落的女子
开皇十一年正月,一个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的太子妃离世了,我们只知道她的父亲是隋朝大臣元孝矩,所以这个可怜的太子妃姓元。
太子妃元氏是杨坚夫妇为杨勇选定的,只可惜这段包办的婚姻并不幸福,在太子众多的女人中,元氏尽管是正妃,但并不得宠,甚至没有为杨家留下一男半女,而她本人也是郁郁寡欢,在这一年的正月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不用问,多半是憋屈的。
元氏的离去对太子杨勇而言并没有太多的意义,只不过死了个正妻而已,再从其他人中立一个不就完了。杨勇想的很简单,然而别人却想的很复杂,这其中就包括他的老妈,疯狂的女权卫道士独孤皇后。
在独孤皇后看来,杨勇对父母为他选定的正妻不用心这本身就是罪过,而不好好对正妻还去宠幸其他小老婆,这可就犯了独孤皇后的大忌。连皇帝会小老婆都得皇后点头,更何况是不争气的太子。独孤皇后嫉妒的种子早已在心中生根,现在芽已经嫩绿嫩绿了。
都说“小处不可随便”,一些大街小巷也写着“不可随处小便”,无论这六个字怎么组合,对于太子杨勇来说都是要引以为戒的,这一点,他弟弟杨广比他做的好。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