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侃千古第一相——管仲是怎样炼成的》
第38节作者:
塞上横戈 日期:2014-11-26 18:19:22
以德服人
郑国人认怂了,桓公也不好继续穷追猛打。象征性的惩罚了一下就收手了,以免让楚国有机可乘,万一再搞出点什么意外来,那就真的不好收场了。
于是,如何招揽郑国,让郑国重新投入联合国的怀抱,成了桓公的当务之急。思来想去,桓公决定找来管仲,与管总理共同商讨这个问题。
“管总理,我想招揽郑国,你看怎么办才好。”桓公问。
“嗯,这个简单,只要有四个字就够了。”管仲摇头晃脑的伸出四根手指。
“哪四个字?”
“以德服人。”管仲一字一顿的说。
“以德服人?”桓公有些不太明白。
“是的。我听说,招揽有二心的国家,要用礼法;笼络疏远的盟友,要用德行。只要我们做到以礼相待、以德服人,就不愁郑国不归心。(臣闻之,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德礼不易,无人不怀)。”管仲胸有成竹地说。
“那我具体该怎么办?”桓公觉得管仲说的都是虚的。
“简单,下发请帖,召开会盟。”
于是,僖公七年的秋天,在管仲的提议下,桓公在宁母这个地方召开了联合国大会。
秋,盟于宁母,谋郑故也。 ——《左传-僖公七年》
宁母位于今天山东金乡的东南一带,这次会盟的与会者有:宋国国君、鲁国国君、陈国太子还有郑国太子。为了显示盟主的风范,桓公还特地为每位与会者备下了一份特殊的纪念品——齐国土特产。
齐国举行这次会盟的目的,便是宣布郑国重新入盟,回归联合国的大家庭。会盟进行得很顺利,唯一的不足便是郑文公没有亲自到会。大概是对上次的逃会事件心怀愧疚,郑文公自感没脸见桓公,于是便委派了自己的接班人太子华出席会议。郑文公的做法并没有引起桓公的不快,今天的太子就是明天的国君,站在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是可持续发展,也不错。
会盟结束后,其他几路诸侯带着齐国土特产满载而归,只有一个人悄悄的留了下来,谁?郑国太子。
日期:2014-11-28 18:01:49
(接上)“老大,我有重要情况要向您进行汇报。”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郑国太子华来到了桓公的面前。
“你怎么还没回国,这么晚了,什么事?”看到太子华还没走,桓公感到有些诧异。
“老大,我要话要对您说。您知道可郑国这几年来为什么朝齐暮楚,三番两次的当墙头草吗?”太子华一脸神秘的说。
“哦?你说说看。”桓公来了精神,直觉告诉他,太子华今晚要说的事情不寻常。
“那是因为在郑国有三大家族:泄氏、孔氏、子人氏。他们扰乱朝政,我老爸之所以会背叛您,好几次都是因为他们从中教唆。”太子华知道,郑国摇摆不定的外交态度一直是桓公的一块心病,打蛇打七寸,只要找准桓公的心病所在,就能对症下药,让桓公顺着自己的意思走。
果不其然,桓公上钩了:“那你的意思是?”
“这个好说,只要您肯帮助我铲除三大家族的势力,我即位后,郑国将永远是齐国的臣国,往后对齐国言听计从、马首是瞻,您说东我们绝不敢往西(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实违君命。若君去之以为成。我以郑为内臣,君亦无所不利焉)。”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太子华的真实目的,就是借桓公之手,稳固自己的地位。
桓公陷入了深思,这是一次政治投资,押对了,齐国就赚大了。思来想去,桓公决定接受太子华的提议,压上一注,帮他扳倒三大家族。
为了保险起见,桓公并没有立即答应太子华,而是选择将管仲找来共同商讨。
太子华走后不久,管仲来了。桓公兴高采烈的将太子华的提议复述给管仲听,正在兴头上的桓公并没有发现,管总理的脸色越发阴沉。
“管总理,这笔买卖还不错吧?事成之后,郑国可就彻底成了齐国的跟班小弟了,一本万利啊。”桓公高兴的说。
看着桓公的得意洋洋的样子,管仲简直是气不打一处来。
“老大,您也是一把年纪的人了,怎么办事还是这么冲动啊!”管仲气得不行,恨铁不成钢。
日期:2014-11-29 14:03:46
(接上)看着管仲比锅底还黑的脸,桓公感到莫名其妙:“管总理,你这是怎么了?难道这个主意不好吗?”
“唉……”管仲一声长叹:“老大啊,您还记得在举行会盟前,我教给您的四个字吗?”
“四个字?哪四个字?哦!我想起来了,是‘以德服人’对吧?”桓公想了想说。
“原来您还记得啊。既然您老人家知道以德服人的道理,那您觉得,您现在这么做合适吗?”
“什么不合适?怎么不合适?”桓公还是没转过弯来。
“老大,您也是个明白人,怎么在关键时刻犯糊涂啊?”管仲气的七窍生烟:“您以仁德和礼法会盟诸侯,可如今却在暗中和太子华勾结,干这种见不得人的勾当。您当太子华这么做真的是想安定郑国吗?我告诉您,他是想借机稳定自己的地位,有朝一日好抢班夺权啊。太子华此来是来替他父亲办事的,可他却不忠于自己的父亲,背地里搞阴谋诡计,这是什么?这是奸邪小人的行径啊,您怎么能跟他扯到一块去呢?!(君以礼与信属诸侯,而以奸终之,无乃不可乎?子父不奸之谓礼,守命共时之谓信。违此二者,奸莫大焉)”
管仲越说越生气,可桓公却不以为然。
“我当多大的事啊,就这个?管总理,您消消火。您想啊,咱们打郑国,打了多少次都是无功而返,现在正好有机可乘,有便宜不捡,您傻啊?(诸侯有讨于郑,未捷。今苟有衅。从之,不亦可乎)”桓公从来没觉得管总理这么迂腐过。
看着桓公一幅不开窍的样子,管仲简直火冒三丈:“老大,您能考虑一下国际影响吗?我们会盟诸侯,奉行的是德行礼法,正因为有了这些,天下诸侯才愿意听命于我们。如今您听信小人谗言,还要和他狼狈为奸,这件事如果传出去,齐国还拿什么取信于诸侯,没有信义的国家就是无赖国家,一个无赖国家怎么能够称霸诸侯,天下归心呢?!”
“这……”桓公一时语塞,恍然大悟:“您说的有道理……”
“再说了,咱们之所以攻打郑国,是因为郑国背信弃义、朝三暮四,在这种情况下,您讨伐郑国是理所应当。但如果因为您听信了太子华的谗言,利令智昏,领着一个奸邪小人去插手郑国的内政,那理还在您这边吗?(君若绥之以德,加之以训辞,而帅诸侯以讨郑,郑将覆亡之不暇,岂敢不惧?若总其罪人以临之,郑有辞矣,何惧。)”管仲接着说。
“总理,您说得对,是我太冲动了。”桓公十分庆幸,还好自己没有脑子一热,直接答应了太子华的要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