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象牙塔》
第26节

作者: 卧须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3-27 19:43:20
  第 七 章
  【7-1】
  在接下名师系列访谈沙龙这个差事之前,我没想到真正做的时候会那么麻烦,因为时间很紧张,又怕搞糟了丢人现眼,我算是过上了一回起早贪黑上班族的生活。不吃苦瓜不知苦瓜的苦,不吃山楂不知山楂的酸,有些事当你真正下手去做的时候才知道什么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和罗夏丽花了一周的时间,写了近二十页的策划书,然后就是预约,查找资料,准备采访内容。预约的时候你得考虑采访嘉宾的档期,档期撞了还得调整,还有就是不是每个我们想采访的老师都愿意参加,你还得展现你的口才去说服,当然,有罗夏丽在,这个事不用我费太多心的,罗夏丽每次都是神采飞扬的跟我说某某老师又被她搞定了,我不知道她是怎么搞定的 ,但我一下子觉得这个女人无所不能。

  访谈现场安排在学校的大礼堂内,直面观众,相当于电视里的现场直播了,这压力挺大的,不像春晚,每年都说直播,但很有可能从来都没有全程直播过。我们这都是一次性的现场,没有之前的彩排可以拿过来用。
  罗夏丽说:“怕他什么,不就是聊天吗?万一接不下来的时候,就跟采访的嘉宾问‘然后呢?’或者问‘关于XXXXXX这个问题,还有什么想告诉大家的吗?’反正就是往死里让嘉宾说话就是了。”
  有罗夏丽在,在访谈现场,我只要保持微笑,并时不时的插上几句,这一场就能挨下来。我发现我那两个嘴皮子就适合用来吃饭和扯淡,干不了正事。
  每个访谈的最后都留下一些时间,作为提问环节。欧阳楠为了节目效果,特地把部里的人全部安插在观众席内,如果万一提问的人少,这些人就会站起来提问,有什么他认为一些比较有建设性的问题如果没有人提到,也会专门安排部里的人举手提问,把这个问题问出来。
  做了这个活动之后,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知道电视节目都是怎么做出来的了,以至于后来我再看电视节目的时候,我都能猜出来哪些环节是节目组事先安排好的桥段。
  日期:2014-03-27 19:46:05
  【7-2】
  名师访谈结束后,欧阳楠说要举行一个庆功宴,顺便让部里的人都聚一聚。
  欧阳楠说:“聚餐之后,部里每人要写一个这次活动的工作总结交上来,这次聚餐形式上也可以做成是工作经验茶话会,算是部里的一次交流活动,学期末的时候和其他活动一起报上去。”
  有饭吃,而且不用花钱,大家都乐而为之,写个总结对于整天和文字打交道的我们来说那还不是小CASE。不过吃一顿饭也能当作部里的一次活动,并作为工作业绩上报,这个我还真的是长了学问,我心想部长就是部长,思维开阔,视野独特,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部里争光添彩,觉悟就是不一样。我一面想一面觉得自己见识浅薄。
  申请下了一笔钱,欧阳楠在一家高档餐厅订了周五晚上的一个包间,两张大圆桌,我终于第一次正式的见到了完整的组织。
  吃饭那天,大家都到的准时,按照欧阳楠的吩咐在校门口集合。
  见大家到的那么齐全,欧阳楠十分感慨的说:“难得能把大家聚在一起,开会的时候也很难凑齐人,几乎每次都有人请假,看来还是聚餐的号召力大,今天一个都不少,齐全了。在我们部里做事辛苦,大家平时都很勤快,今天大家尽兴,一定让你们吃好喝好玩好。”

  我们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到了餐厅,欧阳楠招呼着服务员引着我们到了包间,大家悉数落座,点菜,要酒,下手,开荤……
  喝酒时,部里有几个人一看就是江湖老手,这是何银宝和夏有雨教我辨别的。
  绝大多数酒桌上的老手都会做一个事情,就是一顿饭下来,要把一桌子的人都挨个的敬一遍。
  因为我和部里的人平日接触不多,所以大家都想着法子灌我,把喝酒当做热情的见面礼。
  我本来酒量就不大,一杯一杯的渐渐难以招架。
  作为一个中国人,多多少少要了解一下我们博大精深的酒文化,这酒也确实是天地尤物,虽可入肚腹,但不能充饥,不能解渴,只能乱人心神。
  在中国的古文化中,酒总是能和文情联系在一起,无酒不成诗,无酒不成文。“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的这首《八仙歌》恐怕是酒篇中最知名的诗句了。苏轼也说,“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
  古人的酒文化还有着道家的哲学渊源。庄周主张,天人合一,齐一生死,高唱自由之歌,并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也不愿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此等追求自由、不为名利荣辱所困的境界一直被认为是中国酒精神的精髓所在。
  对于这一点,你不能不惊叹世界文化的相同性,尼采的哲学是西方酒精神的升华,这个因为不被世人理解而被认为是疯子的家伙认为,酒的精神在于一种情绪的宣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的生存体验,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自由。
  总之,在前人看来,酒文化是人精神境界的一种象征,《世说新语》有文曰:“酒,正使人人自远。”意思是说,酒自然而然的使人远离世俗。但是,看看中国现在的酒文化,我只能呵呵一声,感慨世风不古!“杯小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现如今,中国的酒文化和社交深深的绑在了一起,是所谓“酒精不燃烧,不算搞社交。”
  我不知这杯中的乾坤到底有多大,但我也晓得无酒不江湖的道理,也对这样的酒令耳熟能详: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够,喝不够;感情铁,喝出血……
  郭阿姨每次见戴叔叔从外面喝醉回来都担心的要命,让他以后不要再这么喝,戴叔叔也只能皱着眉头死性不改,没办法啊,不能不喝。
  何银宝老是在嘲笑我酒量浅薄的时候,语重心长的跟我讲:“要练一练酒量,以后在社会上吃的开。”但是,我的味觉和肠胃总在我喝酒的时候抗议我的虐待,所以我一直都没能培养成像何银宝一样的硬实力。

  不过万事都要找个长处,咱酒量不好,但是咱有酒品啊,咱可不像夏有雨喝酒的时候趁着擦嘴的机会往餐巾纸上吐的。
  敬过来的酒怎么也得回敬人家,这一来一回可把我折腾坏了,我真庆幸那天喝的是红的而不是白的,否则我肯定挂了。我记得那天,我和欧阳楠喝了四杯,和罗夏丽喝了两杯,和其他人至少每人喝了三杯。
  ----------------------------
  新浪微博求关注 ID:卧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