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癫疯——大日本帝国的崛起与崩溃》
第33节

作者: 迟玉德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3-30 21:12:46
  4.从走兽到飞禽
  从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是一个从走兽到飞禽的过程。走兽有别于飞禽,并不仅仅在于它没有翅膀,二者的组织结构有着根本区别。因此,黄仁宇先生才说:“一只走兽,除非脱胎换骨,否则不能兼任飞禽。”
  走兽飞禽说很是形象,它能瞬间让我们理解问题的本质。所谓“传统社会”即指农耕文明,所谓“现代社会”即指商业文明,这种商业文明有着与农耕文明完全不同的组织、习惯和信仰。农耕文明并非千篇一律,各国因地理、天候和外交差异发展出不同政治形态。
  中国是典型的大陆型国家,在黄河及天候的塑造下,她先是经历了一千年分封制,然后经历了两千年郡县制。日本则是典型的海洋型国家,它依凭重洋与大陆隔绝,在安全上有天然保障,无须中央集权,因此它长期处于幕藩体制。在遭遇资本主义之前,中日两国的组织结构相差至大,这导致两国在产业结构、文化形态和民族性格上截然不同。在维新竞赛中,我们与日本人并非站于同一起跑线,日本这只“走兽”更接近于“飞禽”。

  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它的组织,有上层机构,有下层机构,上下之间还有中层联系。黄仁宇先生将民国前的中国社会比喻为“潜水艇夹肉面包”:“潜水艇”的上层是数以万计的官僚,大而无当,下层是数以亿计的农民,没有组织,中间的“肉”是儒家化的科举,简单粗陋。这个结构有很长的历史,到朱元璋时严重畸变,其后续影响及至今日。
  明清两朝都有过辉煌时代,彼时的中国看上去十分强大。不过,只要仔细端详你就会发现,我们这个帝国不过是雷同村落的庞大联盟。明清时的郡县与江户时的藩国不同,地方的长官乃是中央的使节,其职责是征收赋税、协调辖区并树立权威,其手中的工具不外乎文教。郡县的首长主要出来源于科举考试,而科举考试的教材是儒家经典。儒学只论道德不重技术,这种学问塑造的官僚务虚而无能。事实上,明清两朝也不需要有能力的官僚,帝国之存在并不是为了富国强兵,而是为了免于分裂。那么,要如何使帝国免于分裂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均衡各地,让地方不具备反叛中央的能力。为此,朱元璋在当国后大肆打压各地富户,通过不断的暴力流血,朱皇帝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小自耕农国家,这种社会面貌此后再未完全改观。面对这种政治经济体制,地方的长官没有推动地方大发展的愿望,恰恰相反,他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防止地方做大。当然,也有一些地方官会造福一方,对农商事业做较长久经营,但其目的不外乎征税和晋升。一旦他们获得晋升,当地的事业便与他们无关,其政策有赖于人身,因之而很难继续推进。中国的地方长官是皇帝的家臣,不是地方的宗主,其在地方的任期不过几年,犹如旅店之过客,这点与日本藩主至为不同。

  明清两朝,地方官无心长治地方,地方的百姓又无权自我治理。朱元璋把中国塑造成了小自耕农联盟,资本很难从土地上积累,即便有也多被用于日常消费。帝国从骨子里抑制商业,商人凭借自身的勤劳智慧和冒险精神开拓生意,其经营的规模很小,获利也颇为不易,一不留神便会倾家荡产,即便赚到钱,也找不到合适出路。除了买房置地和挥霍一空外,他们能怎么办?没有资本的积累,也就没有商业的精进,交通、通信、银行、保险、律师、会计等配套服务也就无从产生。另一方面,帝国的主要阶层是小自耕农,他们之间缺乏隶属关系,也就因之不需要组织,讲究亲疏远近的儒学自然成了维系人际的圣经。儒学是一种家族哲学,帝国就是千千万万家族的联盟,科举成了联系帝国与家族的“宪法”。

  在这样的体制安排下,地方陷于有系统的贫困,而民众失去了自我组织能力,中国被迫处于一种“存活”而非“发展”状态,而人口的暴增又使问题变得更加棘手。
  在我们这个帝国,地方的发展并不依靠地方实情,而是听凭中央旨意。中央的决策在很多情况下依靠想象,这样的政治指令很难推行。在特殊时期,中央可以依靠道德标榜和武力压迫威胁地方,但这不能成为政治的常态。另一方面,帝国依靠权威而运作,这权威来自于儒家道德,即便中央的决策迂腐混账,地方也不能公开指摘。做为变通,中央在很多情况下默认地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想来,这也是整个体制得以合理化的唯一出路。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使得整个帝国有规无章、华而不实。如果中央有较高权威,那它还能通过向下强压来维持门面,一旦中央权威不再,整个帝国便如泄了气的充气巨人立时瘫软。

  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双双离世,没有人再能维持上层机构的权威。此时,下层机构仍然是兆亿无知的小自耕农。而在三年前(1905),朝廷下诏废止了科举考试,上下之间的制度性联系因之而截断,朝廷又未提供类似“建白书”的替代制度。更要命的是,满洲主政者——摄政王载沣——把汉臣集团的代言人袁世凯赶出了政坛。如此以来,中央政府既变成了聋子瞎子,又变成了孤家寡人,难怪晚清最愚蠢的政策都出自这一时期。

  1912年,中华民国在“排满”和“共和”的旗帜下诞生。孙中山等人试图为中国嫁接一个西洋式上层机构,结果没有成功,这个体制因水土不服而流产。此后,袁世凯先是废弃了国会和内阁制,后又建立了君主立宪国体,他在这一系列表演中耗尽了民国最后的权威。此时,上层机构垮台,下层机构依旧,中层联系消失,各地军阀成了这青黄不接时期的主持人,中国无可避免地走向了大分裂。
  中国要想再度一统,就必须改组上层机构、整顿下层机构并重订上下之间的联系。这项工程之规模为人类历史所未有,其中任何一项都不可能短期实现,也无法避免大规模暴力,这几乎是一种命定的悲剧。
  与日本相比,我们从“走兽”变身“飞禽”所经历的脱胎换骨注定更加痛苦,也更为漫长,它不可逆转且仍在继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