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的一千种活法——写给我九岁女儿看的历史》
第59节

作者: 流浪猫2014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2-04 08:34:46
  ◎ 〇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王莽失败的原因和经过(上)
  实话说,王莽篡汉本身,遇到的阻力还是非常小的。民众基本上不在乎是谁来主理这个天下,只希望主理天下的,是个让民众日子好过的人。基于王莽前面积累的声望,民众还是比较拥护他的。
  从有一点可以看出,他派遣了五个官员,到全国的王侯那里,去收缴旧的汉室印信,发新的新朝印信。居然没有一个违抗命令的,都乖乖的把汉室的旧印交出来了。甚至有三个原来的王:广阳王、鲁王和中山王向王莽呈献符命,神书,歌功颂德。

  连写《汉书》的班固也觉得不可思议,说:王莽正式称帝以后,分别派遣官员到各地去,汉朝的诸侯王都叩头到地,双手捧上印信,唯恐落后,有些人更歌功王莽的美德,奉承献媚,以求获得王莽的欢心,岂不让人哀痛!
  真正由于他篡汉而起义的,只不过是两起而已,而且很快就被镇压下去了。
  所以说,他并不是由于篡汉而失败的。他败,只能说是败在自己手里。有好几个原因。
  首先,他的观念太前卫,或者说太想复古,让中国成为一个理想社会,总之和他所处的时代脱节。
  王莽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崇尚平等,反对贫富悬殊,反对奴婢买卖。
  正式当了皇帝以后,王莽就下诏书说:“古代每个成年人分一百亩田,按10%交税,就可以国富民强。

  自从秦破坏了井田制,允许并吞土地,到如今已经是贫富悬殊,强者占据上千亩的田地,弱者连立锥之地都没有。
  又设置了买卖奴婢的市场,把人和牛马同样关在栏杆里,违背了‘天地之间,人最宝贵’的原则。
  从今往后,禁止田地和奴婢的买卖。凡是家庭成员男性不满八人,而占有的田地超过九百亩的,都要把多余的田地分给穷人,不得多占土地。
  凡是有违反的,都要流放到远方去。”看起来蛮理想的,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实现呢?
  他还设立了一个叫做“五均”的制度,目的是使民众以比较稳定的价格买到东西。
  具体的做法是:由官府设立了一个官职,名叫“五均司市”,在春夏秋冬每季的中间那个月,对货物定出上、中、下三等价格,民间如果卖不出去的五谷、布帛、丝绵等物,都由官府按照成本收购,保证民众至少不亏本。
  一旦物价上涨,超过平价一钱,五均司市再将货物平价卖给民众。如果市价在平价以下,就随便民众自由交易。
  为了防止民众借高利贷破产,王莽也设立了“钱府官”。民众如果确实需要用钱,需要借贷的话,可以向国家贷款,利息为每月3%,跟现在信用卡贷款的利息差不多。
  王莽还规定了,凡是有田不耕种,要出三个人的赋税;城镇中住宅不种树的,称为不毛之地,罚交三个人的布匹。
  平民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罚交布一匹。出不起布匹的,应当为国家做工,由县官给他衣食,王莽雇佣了这些人去挖运河,一举三得。
  另外,凡是矿业、打猎、渔夫、牧民、纺织业、医卜星相、小商小贩,全都要申报所得税,税率为10%。
  这些措施观念我们现在听起来都很熟悉,但是相对他所处的时代,这些措施都太过前卫。
  前卫,对艺术家、思想家来说,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则意味着巨大的阻力,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让民众逐渐适应。
  然而,他恰恰觉得自己时间太少。
  他太想要有所作为了,太想要超越前人,成为一个古往今来最伟大的皇帝。
  想做的事情太多,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做,于是乎,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表现出来,就是他性情浮躁,不能无为,太喜欢搞事,怎么个喜欢搞事法呢?
  在外交上,他派人前去匈奴,要求把匈奴单于的印章换掉。

  原来的印文是“匈奴单于玺”,他要求更换为“新匈奴单于章”。
  这个印文,相当于把匈奴单于平白降了一级,跟新朝的诸侯同一个级别了,匈奴单于怎么肯?
  这也就算了,王莽还正儿八经的让十二位将领,率领三十万军队,分道并出,准备把匈奴的国土和民众分为十五个部分,立十五个呼韩邪的子孙为单于。
  估计他是受了推恩令的启发。但是这情势大不相同了。匈奴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虽然名义上称藩臣,但是人家的王位传承都是自由的。人家不愿意,你怎么能强行推行,把一个完整的国家弄成十五小块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