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地流行着杀人祭鬼的传统习俗。这是个什么习俗呢?当地的人不杀本地的人去祭鬼,而是专门去杀外地的人。最开始是贩卖人口到广西,然后杀了祭鬼。如果贩卖不着人口,就杀自己家的奴仆,如果家里穷,没有奴仆,不得已会用亲生儿女来祭鬼。怎么祭鬼呢?先把人的眼睛挖去,然后再把耳朵和鼻子割掉,最后会把人大卸八块,然后准备一口大锅,去煮人肉,现场非常惨烈。这种习俗在宋朝主要集中在湖南、湖北、广西一带,而且这种风气非常兴盛,成为了当时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很多后来的学者都认为可能与当时佛教密宗的流行有关。在当时,杀人祭鬼主要是以湖北为甚。当时湖北祭的鬼名叫“棱睁神”,祭他也有讲究,如果是当官的,可以一当三,如果是僧人或道士,可以一当二,如果是妇人和小孩儿,则以一当一了。当然,在史书中还有很多关于杀人祭鬼的具体事例,比较血腥,这里就不介绍了。杀人祭鬼是道教所明令禁止的,这对于笃信道教的宋朝来说,无疑于是大不敬的,于是赵炅才专门下令不允许这种现象发生。当然不只是在宋太宗赵显的时候,到后来宋朝的各朝皇帝都为这件事而头疼。到了宋代仁宗赵祯时,恢复了南北朝时创立的凌迟这种酷刑,用以惩治以妖术杀人祭鬼的犯罪。后宋朝的皇帝一直延用。这宋朝的凌迟怎么回事儿呢?那比杀人祭鬼还要残忍。先打断胳膊腿儿,省得在割肉的过程中挣扎,然后把嗓子割开,不让乱喊。最后按罪责的不同,分8刀、24刀、36刀、72刀和120刀把罪犯活活剐死。这种刑罚当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杀人祭鬼的大规模流行。其实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期之一,多数流传下来的东西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到了宋朝的时候,宋朝的统治者和社会上的一些开明人士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积极引导社会向健康方向发展。
日期:2014-12-07 21:34:00
历代皇帝对于蝗灾都是无可奈何,宋太宗赵炅也不例外。公元991年,蝗灾旱灾非常严重,赵炅束手无策,决定祈祷降雨,但雨却一直没下。当年的3月30日,赵炅对宰相说:“这是上天对我的惩罚啊 ,我将自焚,以回应上天的谴责。”结果第二天就下雨了,蝗虫也全死了。这个可比唐太宗吃蝗虫那段轻多了,说是自焚,一个皇帝可能会因为干旱自焚吗?而唐太宗说吃蝗虫,真就直接吃了。
日期:2014-12-07 22:31:00
赵炅死后,他的三儿子赵恒即位,为宋真宗。赵恒出生的前一年,也就是公元967年,五星与镇星一起聚于奎宿。这是正史中记载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古代五星聚,即指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同时运行到某一星区。聚于奎宿,奎宿主文章,意思是天下太平。而当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时,也发生过同样的天象。这种说法无疑给赵恒成为皇帝,编造了一个非常被社会认可的借口。当然,这都是后来的史学家写的。公元968年,他的母亲梦到衣服的大襟托住了太阳,于是怀孕了。当
年年底,赵恒出生了,当时红光照耀居室,在他的左脚指上有一个“天”字。这小子出生后很受赵匡胤喜欢,把他养在宫里,有一次竟然登上了皇帝宝座。赵匡胤感觉到这小子胆儿也太大了,摸着他的头问:“天子好做吗?”这小子的回答挺顺畅:“听从天命罢了。”
赵恒继位后,公元1008年正月初一,守宫庭大门的门卒发现有一个黄帛挂在门上,马上上报朝庭。这种事情在古时意味着可能是上天的启示,于是赵恒和大臣们一起在朝元殿迎接并打开黄帛,号称天书,但史书里没有记载这黄帛里到底提的是什么?接下来的事情,可以看出,这是赵恒或他的近臣一手操作的事件。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久,也就是三月十三日,赵恒在兖州的父老乡亲1200多人到朝廷请求赵恒泰山封禅,又过了几天,又来了840人再次请求封禅,到了三月二十一日,一下子增到了24370多人到朝庭请求封禅,那规模你可以想想。这几次都没有答应。前前后后一共整了五次,最后四月初四答应了,诏令10月份祭祀泰山。
这前前后后闹的动静其实是有关联的,赵恒刚当上皇帝,根基不稳,急需为自己正名。先是黄帛天书,后是泰山封禅,最终其实都是为了巩固他的地位。这里要说说,为什么泰山封禅可以为一个皇帝正名呢?这要从泰山的历史地位说起,古人认为,泰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当年盘古死后,头就变成了泰山。而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就多次到泰山封禅,歌功颂德,这就为以后历代皇帝传承埋下了伏笔,一代代皇帝都到此封禅,变成了为皇帝正名的工具。当年的10月1日,赵恒开始吃素食,准备上泰山。晚上五星顺行并且一个颜色,是吉兆。初四,赵恒出发,拿着天书去的。沿途不让随从工作人员损坏民舍和树木。到了泰山,22日,发现有五色云从山顶出现,23日开始登山。在山顶设一个圆台祭祀昊天上帝,把天书放置在圆台的左边,赵恒穿着礼服祭天。而大臣们在山下也设坛祭祀各方帝神,大声喊着万岁,振动山谷。赵恒来的时候,还带着各地献上的珍禽奇兽,都现场放生了。在中国古代,祭祀泰山是比较神圣的,历朝皇帝也非常重视,不允许出现任何纰漏。这下子就为赵恒正名了。赵恒是病死的,死后还把天书放在了坟墓里,真可谓是醉生梦死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