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3-18 23:12:18
No.121
势族跟朝代脱离,皇帝也有责任。尤其是那些太有个性的皇帝。
比如萧衍,不是一般的“有个性”,而是极有个性、浑身上下从少年到白头地个性。军事上,二、三十岁的时候,他能枪杆子打下江山。文化上,他终生热爱学习,对儒学颇有研究,文、史也都有小成,更利用政治权势大力发展了南方的教育。职业上,可以算是勤勤恳恳的好皇帝。私德上,简朴克己。作为虔诚的佛教徒,他大力提倡素食,为汉传佛教留下一个神圣的传统。
但是,信仰这种私密的事情,被他弄得太高调了。他自己多次出家,都由大臣筹集巨资“赎回”。既要做皇帝,又要出家,这个……明明是难以两全的啊。
萧衍最大的麻烦,是在位时间太长。南朝的不少强权朋友寿命太短,刚混到皇帝宝座的旁边或者没把座位坐热,就去世也。萧衍则在位四十余年,八十多岁了还继续为人民服务。作为一个绝对权力的掌握者,不出事反而奇怪了。
这就是侯景之乱。侯是东魏大将,与其皇帝不睦,投降了西魏,又感觉权力将要不保,继而投降萧衍。萧衍接纳了侯,但是外有东魏挑拔,内则一盘散沙,萧皇帝处置失当,侯景又反了,以并不强大的武装攻入建康。萧衍很快死去。侯景占据梁国心脏地带,四年之后,才被消灭。梁国的皇族、军队只知内斗,很快,其国被陈霸先的陈国取代。
之后的故事又切换回老套路。陈霸先在位不久即去世。继任者正常一点儿,则国家兴盛。反常一点儿,则灭亡可待。
南方的帝国们,从东晋算起,兜兜转转两百多年,大概言之,都是汉人的政权。其实,跟北方的差别,不大。如果说,南方曾经在经济、文化上领先于北方,随着时间流逝,在军事上,南方基本上只能忧郁了。
新世界,来自于北朝。这个拐点,是第一帝国的结束和第二帝国的粉墨登场。
日期:2014-04-18 21:36:49
雨后帖
纸本册页,传为王羲之书,行草,纵25.7cm,横14.9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释文:
今日雨后未果奉状,想□(表示缺字或无法辨识,下同)
能于言话,可定便得书问,
永以为训。妙绝无已,当其使
转。与都下□信,戴适过于
□也。羲之。
署款下一草押不识,又有“禹民”二小字。
鉴藏印有“世南”、“贞观”(画描墨印),以及“四代相印”(朱文,伪)、“志东奇玩”(朱文,伪)、“绍兴”(朱文联珠),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诸印。帖后有元邓文原,明董其昌题跋各一段,明邹之麟题跋两段。
《雨后帖》传为王羲之所书,是一通信札,所谈之事不可考,书字不够规范,个别字难以辨认。
此帖最早见于清代安岐《墨缘汇观》:“雨后帖,草书,纸本,唐模,有‘世南’墨印。”今专家鉴定认为,此帖并非王羲之亲书原迹,依据有三:一是此帖上清代以前的钤印中除“绍兴”外皆不真。书法确有沉雄古雅之气,但与《姨母》、《丧乱》诸帖和《兰亭序》对比相去甚远。二是从用纸分析,纸为深褐色带有细横帘纹的竹纸。而竹纸在晋代是没有的,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九云:“今人以竹为纸,亦古所无有也。”三是晋代的书写工具是实心笔,行笔时笔毫开叉而经常出现贼毫,然《雨后帖》则用兼毫笔,笔画既软又肥,字距之间笔势连带而出现牵丝,无一笔贼毫出现,因此不应为晋时所书。
观察此帖的墨色浓淡变化,与运笔的启收、顿挫转折的徐疾和用力相吻合,无勾摹痕迹,因此判断,应是古临本。书写年代在北宋至南宋绍兴以前。
清《书画记》、《平生壮观》、《墨缘汇观续录》、《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日期:2014-04-28 21:12:22
双钩摹本,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平安帖为行草。其中提到“脩载”,是王羲之的堂兄弟。运笔提按顿挫的变化较多,钩和挑转折之间,有很多细微的动作,许多的带笔行为以及草书笔法,十分自然而巧丽。
释文:此粗平安 脩载来十余
日 诸人近集存 想明日
当复悉来 无由同
增慨
何如帖为行书,问候对方并告知自己近况。其中“复”字重复三次,各不相同。
释文:羲之白 不审 尊体比复
何如 迟复奉告 羲之中冷无
赖 寻复白 羲之白
奉橘帖为行书,奉送友人橘子并附上此短信。字体大小变化丰富。此帖在唐代就很有名,唐代诗人韦应物《答郑骑曹求橘诗》:“怜君卧病思新橘,试摘犹酸亦未黄。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用的就是这件书迹的典故。
释文:奉橘三百枚 霜未降 未可多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