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秘史:探究史记背后真相,戳穿中国历史之终极阴谋与谎言》
第53节作者:
扫地保安 日期:2014-12-09 17:18:05
1、建元政变
汉武帝继位后,年轻气盛的他发现,朝中的气象,非有一番大革新不可了,朝中话事的是前朝留下来的“孝景三老”——丞相建陵侯卫绾、御史大夫塞侯直不疑、以及虽已退休但被目为道德典范的“万石君”石奋——虽然个个谨严,并无跋扈之用事,然而位在冢宰,无功便是过,是无论如何不能再用下去了。
“孝景三老”是自汉文帝时便简在帝心的三朝元老,其中的“万石君”石奋,说起来更是自高祖刘邦时便得到垂爱的六朝元老,虽然身份位次不高,但连高祖都“爱其恭敬”,到了汉景帝年间,他的四个儿子“皆以驯行孝谨,官至二千石。”前面说了,二千石的官位在彼时,可以算是国家高级干部的标志,大约相当于今天的省部级干部序列,一家父子五人都位居二千石,还是很罕见的,更因为其家风“驯行孝谨”——奉上极其顺从为事,所以汉景帝就树立这一家为道德模范的典型,称呼石奋为“万石君”,这算是极其罕见的荣耀。
建陵侯卫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中郎将,醇谨无它。”到了汉景帝时,汉景帝任命他为丞相,“然自初官以至丞相,终无可言。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尊宠之,赏赐甚多。”
三人之中,说起来塞侯直不疑还算是有两把刷子的了。他也是在汉文帝时期作为品德好的典型被汉文帝任用,“吴楚反时,不疑以二千石将兵击之。景帝後元年,拜为御史大夫。天子修吴楚时功,乃封不疑为塞侯。”“不疑学老子言。其所临,为官如故,唯恐人知其为吏迹也。不好立名称,称为长者。”
这三个人的事迹记载,主要都集中在《史记#万石张叔列传》里。事实上,这一篇列传,可说是汉武帝继位前后的“政局图”,而其中隐藏了的一个关键信息是:景帝一朝,大部分军国重事都是景帝与窦太后母子两人“同治”的结果,甚至往往窦太后的意见更要紧,比如窦太后经常这样对汉景帝说话:“你赶紧把某某封侯!”,比如,“你赶紧把某某杀了”。同样的,此时的“孝景三老”,不用说也必是窦太后的意中格局。
日期:2014-12-09 17:18:29
汉武帝正式继位的第一年,即建元元年,他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下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求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任何有一点政治敏感度的人,从这一事件上首先能够得到的信息一定是:汉武帝对目前的朝廷人才格局是非常不满的。这好比是现代的有些公司管理者,为了提高职员的工作效率、督促他们珍惜工作机会,往往无论需要与否,都在常年进行招聘。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
但是,汉武帝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下诏求贤的结果竟然会不了了之,并且是因为丞相的激烈反对!《汉书#武帝纪》:“丞相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奏可。”
何以一向“醇谨无它”的丞相卫绾,在新帝登基发出第一条重要政令后,要托词唱反调呢?这当然一定是因为他背后的那个强大的老女人所授意,而汉武帝之“奏可”,也是屈服。
卫绾其人,在历史上后来被广泛误读。在各种演义小说和影视作品中,他被塑造成站在窦太后对立面的耿介之相,因为“他虽然没有直接排斥黄老,但排斥法家等也也就意味着捎带着排斥黄老了”,这样的解释真的牵强极了——事实是,他排斥的是求贤这样的大动作,而不管求到的是谁!
这算是汉武帝革新一方与窦太后守旧一方的第一次交锋,汉武帝锋芒小挫。
日期:2014-12-09 17:18:51
但不久之后,不甘雌伏的汉武帝,找到了一个报复卫绾等老臣的机会。“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与此同时,御史大夫直不疑“与丞相绾俱以过免。”显然,这样的罪名纯粹属于没事找茬。
这一次窦太后没有马上做出反应,汉武帝也得以从容安排自己意中的政府班子。新上位的,是一个全新的儒家班子——我们可以称之为“建元四子”:窦太后的从侄魏其侯窦婴为丞相、王太后的异母弟武安侯田蚡为太尉,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
“建元四子”之能够组阁,并非全然是窦太后的退让,窦婴和田蚡两位外戚的存在也很关键。窦婴作为窦太后的从侄,两个人的关系本来并不好,因为“道不同”,窦婴“好儒术”。但毕竟血缘关系是打断骨头连着筋,所以后来窦太后慢慢也谅解了窦婴。也因此,这次汉武帝找茬要重组政府,起用“建元四子”,窦太后是暂且从容观之的态度。
赵绾与王臧,则全然是复杂的儒家背景。《史记#儒林列传》记载,当时,“言诗於鲁则申培公,”他们两个都曾师从于申培公学诗。“兰陵王臧既受诗,以事孝景帝为太子少傅,免去。今上初即位,臧乃上书宿卫上,累迁,一岁中为郎中令。”前面我们多次提到过了,郎中令是个非常关键的职位,是皇帝的贴身警卫部队的领导人物,可见王臧多么为汉武帝所推重和信任。所谓同气相求,窦婴与田蚡也乐于见到赵王二人的上位,一个团结求新的政府于是成立了。
他们都干了些什么呢?《史记#魏其武安列传》里记载的比较详细,主要两方面:
其一,“迎鲁申公,欲设明堂,令列侯就国,除关,以礼为服制,以兴太平。”这些事其实说破了天去,也不过是踵事增华,没什么大不了的。但第二件事就麻烦了。
其二,“举適诸窦宗室毋节行者,除其属籍。”这件事办得太草率了,因为“时诸外家为列侯,列侯多尚公主,皆不欲就国,以故毁日至窦太后。太后好黄老之言,而魏其、武安、赵绾、王臧等务隆推儒术,贬道家言,是以窦太后滋不说魏其等。”
日期:2014-12-09 17:19:11
到了这个份上,其实“建元四子”的倒台已经是早晚的事情了,但是让人没有料到的是,四子在政治上是非常的幼稚,居然走出了一步让人极其意外的臭棋——“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赵绾请无奏事东宫!”
这太狗胆包天了!居然敢这么赤裸裸地要夺去老太皇太后的权力!结果可想而知。“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而免丞相、太尉。魏其、武安由此以侯家居。”窦太后的雷霆之怒,更重的板子当然是落在锐进的赵绾和王臧身上,《史记#孝武本纪》:“使人微得赵绾等奸利事,召案绾、臧,绾、臧自杀,诸所兴为者皆废。”
窦太后安排的新政府则是一心仰承慈意的顺从班底:以柏至侯许昌为丞相,武强侯庄青翟为御史大夫。关键的宫城和京城的警卫工作则交给了万石君家——“皇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今万石君家不言而躬行,乃以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石建这个角色,在历史上被当做笑谈——写个“马”字少写了一笔,就怕得要死,认为皇上会降罪与他。是这样得货色,老太后当然可以安心了。老太后可以安心了。
一朝繁华自此尽落尘埃。盲眼几十年的窦太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给英姿勃发的汉武帝上了一堂生动血腥的权力游戏课。自此之后,学乖了的汉武帝将自己的全部抱负冬眠起来,直到五年后窦太后去世。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