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的真相:刘伯温的神奇预言》
第17节作者:
华胥公子 日期:2014-04-10 01:56:17
首先上去踢一脚的队员是汪广洋。
如果说胡惟庸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左相(朱元璋取消丞相制度后,明朝再无丞相,清朝也没有),那么汪广洋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右相。很不幸的是,汪广洋和胡惟庸一起,成为了中国宰相制度的纪念品。
《明史》评价有明一代能被称为真正的丞相的只有两人,一个是李善长,一个就是汪广洋(故终明之世,惟善长、广洋得称丞相),先不管这句话对不对,但能跟李善长平起平坐,至少说明汪同学确实是有点料的。
汪广洋,字朝宗,江苏高邮人,通经史,擅长写诗,而且还会写一手漂亮的隶书(秦朝开始流行的字体,后来衰落,能写的人不多),并且长于兵法,可谓多才多艺。跟刘伯温一样,他还中过元朝的进士,水平相当之牛。
要知道,元朝97年的历史中,从1313年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1315年第一次开科取士起,以后三年一次,直到元亡,一共举行了16次科举考试,录取进士共计1139人。平均下来,全国每年11个人被录取,当时全国人口大概在七八千万,大家可以算一下录取比例。而科举考试向来难度极大,相当于语文高考+公务员考试,有过这方面经验的人应该能体会到,所以我就不再多费唇舌。
汪广洋考上进士后,并没有被授予实职,于是混迹在太平(今安徽当涂)一带,后来去了元海上副万户、浙东宣慰副使石抹宜孙手下干过参谋,混得也算有头有脸,结果刘伯温一去就抢了他的风头,造成他很快被领导冷落,所以他干脆就辞职不干了。朱元璋攻打采石时,听说他很有才干就把他招到了手下效力。刚开始任元帅府令史,后来当了中书左侍郎,干到今天这个地步。
没想到,在新东家这里,汪广洋再次遇到了前同事刘伯温,汪先生很无奈,刘先生为啥老是阴魂不散,走哪跟哪。但刘伯温也没办法,因为世界实在太小,前缘未了,只能再当同事。
没人会想到,十几年后,汪广洋会因为刘伯温的死而受到牵连,被贬赐死,可谓是缘分未尽。
眼下,汪广洋也不管刘伯温在不在身边,也不管他是不是在看着自己,看着自己更好,让他看看我已非昔日吴下阿蒙,所以他打算先一展身手,让人见识见识他的水准,于是飞起一脚将这颗“任意球”踢起:
“以我之见,如今敌众我寡,硬拼肯定是不行的,不如将应天府中的粮草都运到钟山(即紫金山,位于今南京市东郊)去,给陈友谅留下一座空城,陈友谅见一无所获,必然会追到钟山来找我们算账,我们在钟山设伏就可一举击败他!”
汪广洋的这个计策很明显意在设伏,陈友谅大军来袭,应天城就那么点大,能抗几天很成问题,所以他就想把陈友谅从应天城引诱到钟山去,因为他知道就凭一座空城肯定吓不住陈友谅,陈友谅多聪明的一个人,绝不会像司马懿一样上当撤走,所以必然会开进城去。但当他进城去后,发现城里全空了,人全跑完了,就会打探敌军去向,紧接着就会追到钟山脚下,正好就会中了朱元璋的埋伏。
如此想法非常好,相当好,但却有一个细小却很关键的纰漏,亟待人去发现。
就在此时,有一个人看了出来,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你这样做是不可取的。且不说钟山容不容得下我军这么多人,最关键的是,你怎么就断定陈友谅会追去钟山,而不是占领城池后踞城而守?
出乎你的意料的是,这个人不是刘伯温,而是另一个一直没上场的人。但这个人,一旦上场就很难退下去,直到十几年后惨死于场上。
日期:2014-04-11 23:59:01
下面,请大家欢迎新上场的队员——杨宪。
实际上,杨宪早都上场了,只是一直没有得到机会介绍。下面,终于轮到他了。杨宪表示很兴奋。
如果说大明开国之初有人能在官场上与李善长、胡惟庸斗几把,这个名额非杨宪莫属。
但奇怪的是,对于这么一个角色,《明史》却并没有专门为杨宪立传,所以他只能流窜于别人的传中,实在很冤枉。
其实,就杨宪一生的所作所为而言,他既算不得好人,也算不得奸臣,所以主笔明史的人不知道到底该把他往哪放。再一看这人,既然他这么能折腾,就让他周旋于好人和坏人之间吧。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是,杨宪先生在《明史》中就像个流窜犯。
杨宪,原名杨毕,字希武,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人。
史载杨宪同学“有才辨”,也就是说他很有才智机辩,说得再明白一点就是这个人脑袋瓜聪明,很灵活机智。
他的灵活机智在他人生第一次跳槽时得到了初步的体现——因为他跳得实在太及时,太果断。
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今南京)时,杨宪看准朱元璋得胜的时机,相信他在新占的这块地方一定需要新的人才,注入新的血液,而自己正是一名来自朱元璋对手公司的员工,朱元璋一定求之不得,于是毅然决然抛弃了在元朝的官职,跑到朱元璋手下应聘。
朱元璋见到元朝官员前来为自己效力,果然喜出望外,任命杨宪为文书。
就这么着,杨宪以自己的聪明机灵、见风使舵一举实现了跳槽。他的人生轨迹就此发生改变。
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聪明机智将一次又一次派上用场。而很不幸的是,正如《红楼梦》里那句有名的话——“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他终将为自己的机巧圆滑付出代价。
(未完待续)
日期:2014-04-12 00:34:20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