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04-06 13:21:36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这是历史的又一吊诡之处。秦献公和秦惠王是能够影响历史的人,他们是真实历史当中的主角,但是在史书中他们却只能当上配角。秦孝公和商鞅不能影响历史,他们是真实历史当中的配角,但是他们能够影响史书,在史书中当上主角,他们的所作所为长期被后人津津乐道,仔细研究,尽管这些所作所为其实并没有对历史进程产生多大作用。
对历史进程产生重要作用的是秦献公和秦惠王这些人。秦惠王的谥号全称是秦惠文王,这个谥号听起来偏向于文治,不是很威风。我认为,给他取这个谥号的人有误导观众的嫌疑,实际上,秦惠王的真正身份是乱世当中你最不想碰到的那种强悍对手,他有两个特点值得专门提出来讨论。
日期:2015-04-06 17:43:28
无论各国间相互混战与争斗的局面有多么纷繁复杂,秦惠王都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准确的判断。证明秦惠王判断力的例子很多,我再另外说一条。秦始皇统一文字是一种被广泛传播的说法,我不认同这个说法,我认为中国的文字从来就没有分裂过,用不着谁来统一它。把战国几百年间异型字最多的几个字找出来,不能说明当时的全部文字都是这样的。秦始皇做的事情只是规定了一种标准美术字,这个和统一文字还差得很远,而且秦朝统一的时间很短,在这段时间内它对社会的控制力很弱,它根本没有能力去完成统一文字这么大的事情。至于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距离之类的事情也差不多,都只起到了一些象征作用。秦朝不做这些象征性动作,难道后来的汉朝会有两种文字,两种度量衡,两种车轨距离吗?不会的,结果不会有什么差别。
秦朝真正统一的东西只有一种,那就是货币的形式,虽然政府没有大肆宣扬和强制推行,源于秦国的圆形方孔钱还是迅速的把六国的刀币,铲币,布币等等货币都统统淘汰掉了。这是因为圆形方孔钱比刀币,铲币,布币都要方便好用,大家自愿接受它。那么,圆形方孔钱这一形式是谁规定的呢?秦惠王。
日期:2015-04-07 22:09:48
这只是一个历史的细节,不过,秦惠王的一个决定我们可以用两千多年,贯穿整个古代社会,还是说明一点,在任何事情上,他的判断力都是那么的准确,精准,精确到了让人有点心生寒意的地步。平常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看见一些古代钱币,这时我总是不禁想到一个问题,伟大政治家影响历史的方式一定是象秦惠王这样的吗?广泛,深远,却又不引人注目。
秦惠王的另一个特点是,他很善于选拔和使用人才。张仪,公孙衍,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那是后来的事情,在遇到秦惠王之前,他们都只是普普通通的无名之辈而已。战略家在人群中属于稀罕角色,能够理解战略家作用的人少之又少,能够重用战略家的人就更少了,张仪在楚国不仅没人看得起,连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如果他选择留在六国,想找份工作恐怕都难,可是秦惠王一见到张仪就看出他的价值,立刻给予他巨大的权力和充分的空间去发挥才能。
从张仪开始提出战略直到秦惠王去世,一共18年时间,这么长的时间内我们从未听说过秦惠王对张仪的任何决定横加干涉。在灭巴蜀的问题上算不算一次干涉呢?应该不算。向四川盆地扩张最大的困难是道路艰险,苴国位于秦国进入四川盆地的道路上,它愿意给秦国带路,它又是一个小国,秦国不出兵的话,它很可能会被蜀国灭掉。秦惠王在这个问题上表达不同意见,是因为他认为这是个一旦错过就没有了的宝贵机会,同时这件事不会对张仪的战略计划构成干扰,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他才会插手。
日期:2015-04-08 18:43:37
秦惠王的做法听起来很简单,给张仪权力,然后不管他就行了。但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君主有几个呢?找来找去我们只找到秦惠王一个,整个战国时代就只有他做到了不去干涉战略家。齐威王本身就是战略家,不存在干涉不干涉的问题。而我们再看看秦武王是怎么对待张仪的,齐闵王是怎么对待孟尝君的,魏安僖王又是怎么对待信陵君的,就可以知道,做到这一点真的不简单。
秦惠王的能力很强,但他从不刻意表现自己的能力。张仪和公孙衍完全是秦惠王扶持起来的,后来这两个手下的名气反而比秦惠王大的多,秦惠王不在意。被外界低估,他不在意。没有历史地位,他也不在意。他自信到无需用任何形式的证据来证明自己。我们看不清他的身影,那是因为他已经把自己的身影融入了被他深刻影响的历史当中。
秦惠王去世后,回到魏国的张仪没有机会再发光发热,两年后他在那里去世。所以,秦惠王去世的前311年标志着秦齐争霸历史剧上半场的结束,和下半场的开始。而在秦齐争霸的下半场,伟大人物将出现在齐国一边,这个伟大人物将领导齐国复兴起来,同时他也将给秦国带来一场极其严重的危机。秦国之所以能够熬过这场危机,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一,前人给他们留下的资本足够雄厚。二,这个伟大人物不是齐国权力最大的人,而齐国权力最大的人正好叫做齐闵王。
日期:2015-04-08 22:39:30
没错,孟尝君也有资格称之为伟大人物。在上半场里他短暂的出场亮相过,这时的他还没有被赋予权力,不是齐国一方的棋手,我们很可惜,错过了张仪和孟尝君的直接对垒,那将是一场精彩的龙争虎斗。张仪开始做秦国棋手的时候,秦国和齐国的实力相当,还有一个第三强国楚国实行平衡战略,这是一个非常稳固的均势格局,张仪在上半场里给我们展示了如何在一个均势格局中进行操作,为本方国家创造绝对优势。孟尝君开始做齐国棋手的时候,齐国已经处于战略劣势,而且他的权力还常常不足,不能始终按照自己的意志下棋,所以,孟尝君在下半场里给我们展示的是,如何在各种不利条件下进行极限操作,为本方国家扳回劣势,转为均势,甚至优势。
孟尝君当上齐国丞相的时间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只有一个不太可靠的资料说是前306年。也许这个时间点不是很重要,孟尝君之前的齐国丞相很可能是田婴,除了这一对父子,我们没有听说这段时间齐宣王任用其他人当过丞相。齐国曾经忽视孟尝君的意见,结果是它遭遇一场史无前例的严重困境,孟尝君的能力,特别是他在对外政策领域的能力被铁一般的事实所证明,得到了齐宣王的承认。战争结束后,孟尝君大概在其他岗位上又锻炼了一段时间,但是当丞相之前他在对外政策领域应该已经有了不小的发言权,田婴会自然的听他的,齐宣王也不会反对,他已经成为齐国事实上的棋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