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玫瑰》
第35节

作者: 文渊阁老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1-29 14:47:20
  《对撞》故事梗概:
  李玉与刘松年、胡允初和吴长安等人的对峙暂时趋于平静,但随着改制工作的进行,各种矛盾又突显出来,仪表厂形势发生了诸多新的变化。刘松年倒台,马小国上台,李玉再一次被争斗各方推上了风口浪尖。
  记者李虹在仪表厂的调查取证活动对矛盾各方构成了威胁,也加剧了李玉的生存难度。随着李虹调查工作的深入,又兼外部其他因素交互作用,仪表厂的局势终于失控,矛盾各方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在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李玉不得不抛弃了幻想,毅然走进了检察院的大门。(《对撞》全文共十一万二千八百字。)

  对撞
  第一章 风光依旧
  [李玉事件虽暂时平息了下来,但随着铺天盖地的传单和举报信,仪表厂又在酝酿一场新的风暴。]
  李玉回到总厂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连公司和其他企业也知道了,人们纷纷议论着,猜测着。局里也有人谈论此事,认为这的确不可思议,虽称不上是里程碑式的大事件,但至少在局里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有人认为李玉掌握了刘松年的把柄,把他威胁住了,否则早就回家了,连郊区分厂也去不上。有人认为李玉的后台相当硬,刘松年没办法挪动她。甚至还有人说李玉在中央有人,刘松年要不是转变得快,不停地给李玉赔礼道歉说好话,而且态度诚恳,这回肯定死定了,弄不好还得蹲进去。有人总结得更到位,说李玉光有把柄不行,还得有后台撑腰,否则没人搭理她。总之说法多样,版本不一,足足传了好一阵子。

  有了这些传闻,原本远离李玉的那些人又冲她露出了笑脸,与她套起近乎来。但这些人拐弯太急,让李玉很不适应,也觉得十分可笑。她心里有数,这些人都是势利眼,以为自己有背景,没准将来会受到重用。等到他们醒过味来,仍会无情地远离自己。
  果然,不久这些人便看明白了,李玉的处境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比以前更糟了。刘松年并未委她以重任,只是不敢招惹她。她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成了一名真正的自由人。于是乎,这些人又都躲着李玉,如同远离瘟疫一样。尤其在刘松年、王玲珑和宋佳面前,都不敢跟她说话。李玉也懒得理他们,有空就翻翻旧账,把昔日的陈芝麻烂谷子倒腾一遍,寻找一些新的证据。她清楚,刘松年之所以不再招惹自己,是因为害怕自己手里的材料,何不趁着有空再充实一下,防止以后用得上。至于那些势利小人,由他们去吧,自己连刘松年都不在乎,还在乎他们?

  现在,李玉的心态好多了,不再对眼前的处境耿耿于怀,也不再计较手里活多活少。她负责的业务已少得可怜,主要是月初报一下税,很快就可以完成。其他还有几本账,但已经没有多少业务发生,一个月弄一次也就够了。这是她回厂上班时吴长安亲自确定的,也算是破天荒了,翻遍公司历史,还没有哪个企业会计的工作是由公司经理安排的。总账原先在李玉手里,现在却给了王玲珑。在这一点上,李玉是做了让步的,双方一直恪守承诺,互不违反。现金账在宋佳手里,李玉根本看不到。倒是可以看到传票,但是有猫腻的传票人家不从这里走,她自然也就发现不了什么。只要报完了税,其余时间她就轻松了,都是王玲珑和宋佳在忙。

  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地过着,猫和老鼠艰难地共处一室,倒也相安无事。李玉也习惯了,不再想那些烦心的事情。然而,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约过了一个多月,这种难得的平静就被打破了,接连发生的变化让李玉心生郁闷,担心和烦恼接踵而至。先是郊区分厂关闭了,职工自然解散,连厂长也自谋生路去了。为此总厂乱了一阵子,李玉的心里也不是滋味。她庆幸自己顶住了压力,要不然,现在已经在家呆着了。紧接着,总厂也发生了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让李玉难以适应。

  日期:2014-12-12 13:49:53
  这一天,李玉刚上班就感觉不对劲,人们的表情有些异样,气氛比平时紧张了不少,像是发生了什么。但她没往心里去,仍像往常一样忙着活计。她想了,好事是轮不到自己的,坏事不找上门就烧高香了,用不着瞎操心。再者说,坏也坏不到哪里去,都跟刘松年闹到这种地步了,没什么好担心的。
  坐在对面的宋佳正描眉画眼,就见汽车配件商店的方芳来交现金。“走,去那个屋。”说罢宋佳拿着票据出去了,方芳紧随其后。
  “哼,你最好到马路上收款,那样我就更看不到了。”李玉在心里说了一句,脸上轻蔑地笑了笑。类似的情况每天都在发生,她已经见怪不怪了,反倒觉得清静。汽车配件商店是总厂新开的,有着十几名员工,方芳负责经营。这是个三十五六岁的女人,颇有几分姿色,算得上是刘松年的红人。要不然,刘松年不会把商店交给她,更不会让她做法人。商店的生意虽然不错,但钱和账都在宋佳手里,李玉连看的资格都没有。明摆着,这是刘松年的私人买卖,总厂只提供资金和场地,跟赚钱多少没关系。

  过了一会儿,王玲珑通知开会,李玉便来到了会议室。一进门她就发现了问题,主席台上出现了一个生面孔,是她从未见过的。刘松年、万书记、仪表一厂厂长马小国、仪表二厂承包人陈明亮端坐在主席台上,一个个表情都很严肃。底下坐了一屋子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议论着。还没等李玉坐稳,万书记就清了清嗓子说起来:“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公司新任命的总厂副厂长曹国胜同志,大家欢迎!”话罢使劲鼓起掌来,台上的几位也很卖力。这时李玉才明白,生面孔是新调来的副厂长,怪不得人们表情异样。

  台下的掌声不是很热烈,稀稀拉拉地响了几下,只有王玲珑比较积极,边鼓掌边朝台上献殷勤。李玉懒得跟着起哄,连手都没动一下。经历了这么多事,她已对这些不感兴趣,而且也看透了,厂领导换来换去都一样,没有几个干真事的。那么多领导搞了几十年,还是把企业搞黄了。堂堂的国企竟然搞不过私人小厂,原因不言自明,却又总拿体制僵化说事。
  接下来,万书记介绍了曹国胜的情况,把他的工作经历和辉煌业绩宣扬了一番。曹国胜也表了态,决心一定要好好工作,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其言铿锵,令人振奋。最后刘松年讲了话,他说:“公司调曹国胜同志来总厂工作,是对我们各项工作的大力支持,也是对我们领导力量的大力加强。希望大家支持曹副厂长的工作,服从他的管理。也相信曹副厂长能够尽到责任,把分担的工作做好……”

  会议很快就散了,李玉去了王青那里,一起聊起了曹国胜的事情。她终于搞清楚了,曹国胜是吴长安的人,做过天鹅电器厂副厂长,跟王玲珑早就认识。她意识到这个人的到来于己不利,两个人的相处不会很融洽,于是在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
  没错,曹国胜的确是吴长安的人。吴长安认为仪表厂麻烦太多,刘松年一个人镇不住,所以将曹国胜派到了这里。如此一来,他在仪表厂就多了一个爪牙,刘松年也多了一个帮手。上次李玉的事情险些把公司掀个底朝天,好不容易才平息下来,至今还让他心有余悸。近期发生的上丨访丨事件也让他头痛,连市政府都围了,差一点使他丢官罢职。还有上次卖设备的事,没吃着狐狸反惹一身骚,险些弄出乱子来。他觉得刘松年办事不把握,一个人应付不了仪表厂的局面,所以让曹国胜上阵帮忙。但他心里有数,仪表厂还得靠刘松年,曹国胜只是做帮手,有些事还不能通过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