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高大的巨人——隋文帝杨坚的成功之道》
第13节作者:
云淡心远 日期:2014-04-18 08:34:56
NO.19
王轨是这么对宇文邕说的: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坚貌有反相——皇太子不是个能守住江山社稷的人,杨坚这个人的相貌看上去将来会造反。
明明是说太子,王轨为什么偏偏要提到杨坚?
因为杨坚的身份太敏感,他是太子的岳父,将来的国丈,如果太子继位后能力不行,外戚干政,杨坚就可能夺走北周的天下。
归根结底,王轨还是希望宇文邕废掉宇文赟。
从后来的历史演变来看,小子我不得不说,王轨的眼力真是毒啊。
而宇文邕的反应是怎么样的呢?
还是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这样的:
听了王轨的话后,宇文邕对杨坚产生了怀疑,便再次召术士来和进宫,询问杨坚的相貌。
来和还是坚持原来的说法:是节臣,更无异相——随国公是有节操的大臣,而且他根本就没有什么不凡的相貌。
于是,宇文邕放心了。
其实,这种说法还是来源于《隋书?来和传》中来和在隋文帝开皇末年上表中的自述,在这段自述中,为了增加可信度,来和还特意提供了两个目击证人:王谊、梁彦光知此语。
王谊是杨坚的老同学,当时深得宇文邕的宠幸,时任内史大夫,还被封为杨国公;梁彦光时任御正下大夫,也是皇帝的近臣。
然而,在开皇末年的时候,王谊、梁彦光两人都早已经不在人世。
因此,来和提到王谊和梁彦光,反而颇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嫌疑。
另外,小子我发现这种说法其实还有个智商问题:
宇文邕竟然没有换一个人为杨坚看相,而是两次都找同一个人,这可能吗?
因为上次来和已经给杨坚算过一次命了(假设来和说的话都是真的),难道这次来和会说:对不起,上次我骗了陛下,其实杨坚真有反相……
当然不可能——要知道骗皇帝那可是欺君之罪啊。
既然来和不可能改口,那他还有必要这么做吗?
宇文邕有这么傻吗?
之前他一向是聪明睿智,现在却变成了低能弱智;之前他一向是最强大脑,现在却变成了进水大脑。
这可能吗?
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事的真实性是很成问题的。
另一种说法来自《隋书?高祖纪》,是这么说的:
也许是王轨这话说得太直接、太唐突、太冲了,宇文邕听了很不开心,只是恨恨地说了一句话:必天命有在,将若之何!——如果天命真的是这样的话,我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宇文邕为什么会这么说?
以下是我的假设。
对于杨坚,宇文邕当然知道这人的确有很强的能力,但他更相信自己有足够驾驭杨坚的能力。而且杨坚比自己还要大两岁,他根本不担心此人在自己身后利用外戚的身份兴风作浪。
所以宇文邕更在意的其实是前面一句——他知道王轨的意思是要他废太子。
然而废了宇文赟,别的儿子更不成器,他又能立谁呢?
他不是不想废太子,他是不能废太子啊。
即使宇文赟是烂泥糊不上墙,他也不得不把这块烂泥糊上墙;即使宇文赟是朽木不可雕,他也不得不把这个朽木雕刻好;即使宇文赟是一条蛇,他也不得不把这条蛇培养成一条龙!
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别的选择。
明知前面是火坑,却只能往下跳;明知事不可为,却只能为之;明知前面是绝望,却依然还要期望……
可想而知,他有多么郁闷,有多么无奈!
所以他才会发出这样沉重的叹息:必天命有在,将若之何!
我个人更倾向于这种说法。
当然了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信不信由你。
不过,不管怎样,这事最终的结局是确定的——宇文邕没有采信王轨的话,杨坚再次逃过了一劫。
而王轨对宇文邕说的这句话也很快就传到了杨坚的耳朵里——估计是他的老朋友王谊说给他听的。
杨坚吓出了一身冷汗,从此他做事更加低调,很少抛头露面。
但宇文邕对此也许并不在意,他最关注的依然是自己的事业——统一北方的大业。
公元576年10月,经过一年的休整,宇文邕再度率军亲征北齐。
日期:2014-04-18 08:36:11
附:《隋书来和传》
来和,字弘顺,京兆长安人也。少好相术,所言多验。大冢宰宇文护引之左右,由是出入公卿之门。初为夏官府下士,累迁少卜上士,购爵安定乡男。迁畿伯下大夫,进封洹水县男。高祖微时,来诣和相,和待人去,谓高祖曰:“公当王有四海”及为丞相,拜仪同,既受禅,进爵为子。
开皇末,和上表自陈曰:臣早奉龙颜,自周代天和三年已来,数蒙陛下顾问,当时具言至尊膺图受命,光宅区宇。此乃天授,非由人事所及。臣无劳效,坐致五品,二十余年。臣是何人,敢不惭惧!愚臣不任区区之至,谨录陛下龙潜之时,臣有所言一得,书之秘府,死无所恨。昔陛下在周,尝与永富公窦荣定语臣曰:“我闻有行声,即识其人。”臣当时即言公眼如曙星,无所不照,当王有天下,愿忍诛杀。建德四年五月,周武帝在云阳宫,谓臣曰:“诸公皆汝所识,隋公相禄何如?”臣报武帝曰:“隋公止是守节人,可镇一方。若为将领,陈无不破。”臣即于宫东南奏闻。陛下谓臣,此语不忘。明年,乌丸轨言于武帝曰:“隋公非人臣。”帝寻以问臣,臣知帝有疑,臣诡报曰:“是节臣,更无异相。”于时王谊、梁彦光等知臣此语。大象二年五月,至尊从永巷东门入,臣在永巷门东,北面立,陛下问臣曰:“我无灾障不?”臣奏陛下曰:“公骨法气色相应,天命已有付属。”未几,遂总百揆。
上览之大悦,进位开府,购物五百段,米三百石,地十顷。和同郡韩则,尝诣和相,和谓之曰:“后四五当得大官。”人初不知所谓。则至开皇十五年五月而终,人问其故,和曰:“十五年为三五,加以五月为四五。大官,椁也。”和言多此类。著《相经》四十卷。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