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的真相:刘伯温的神奇预言》
第21节

作者: 华胥公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4-18 00:22:16
  作为朱家公司新来的同事,而且还是来自死对手(元朝)的公司,而且一来就直接进入董事局,刘伯温肯定是不受其他同事待见的,除了个别人(朱升)对他客气点儿,其他人要么对他无视,要么对他怀有敌意,因此在这么重要的高层会议上,刘伯温知道,发表意见是很需要注意的,绝对不能轻易开口。
  但刘伯温一直不开口,并不代表他没有自己的意见,只是不愿意在众多董事面前表现出来而已。
  职场之道——低调低调再低调。
  然而,对于刘伯温的沉默,朱元璋看在眼里,明在心里——刘伯温在会上不发言,一定有他的理由:或者是想保持低调,或者是怕得罪人。但现在会议结束了,可以私下里谈,刘伯温应该会无所顾忌,畅所欲言。
  所以会议一结束,朱元璋就把他留了下来,但他并不打算问他为何不发言,而只是问他对大家在会上发表的意见有何看法。
  让朱元璋想不到的是,刘伯温对各位董事发表的意见不但有看法,而且相当有看法。
  刘伯温也不绕弯子,而是直奔主题。他的发言相当犀利,:“主战者,可用;主逃者,不可用;主降者,可杀!”
  这番话要是让主逃和主降的同事听到了会恨不得杀了刘伯温,而此时,朱元璋听到这话,也当场惊呆了。
  日期:2014-04-18 00:22:54

  因为在他看来,陈友谅大军来袭,应天城所有人都人心惶惶,甚至包括他自己都有点,所以其实各位董事发表的意见都是有情可原的,没必要这么狠。就好比三国时,曹操率几十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手下的人也是主战、主降的意见不一,权当听听就行,犯不着那么较真。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会上朱元璋听到主逃和主降的意见时,没有大发雷霆拉人出去砍头的原因。
  但刘伯温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在他看来,谁对谁错都是很清楚的,没有半点含糊可言。
  然而,一个太有主见而不懂得圆融的人,对自己是很有害的。
  多年后,刘伯温就将为自己的这个性格缺陷付出惨重的代价。
  日期:2014-04-18 00:24:08
  此时,朱元璋好半天缓过神来后,继续问刘伯温:“那么,军师你说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好?”
  3刘伯温一听,很明显,朱元璋并不打算处置主逃和主降的董事,没办法,继续较真下去反而招人嫌,没这个必要,所以,他只能就朱元璋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进行回答:
  “陈友谅大业未竟就急着僭号称帝,而且上次池州一败之后,他很快就来攻打应天,不仅仅是他报仇心切的表现,更是他急于求成的表现。凡是急于求成的人都是有弱点的,弱点就是对于能够让他加速成功的事情很敏感,一听就特别来劲,一来劲的话就容易被蒙蔽,就容易中计。这就正好给我们提供了可乘之机!”
  这话一听完,朱元璋如醍醐灌顶,觉得相当有道理:老刘不愧是老刘,凡事不离老本行,用计一直都是他的拿手好戏。

  紧接着,朱元璋就问刘伯温:既然是要用计,那么,用什么计呢?
  日期:2014-04-20 01:39:54
  对于朱元璋的这个问题,刘伯温只用了八个字回答——“诱敌深入,伏兵邀击”。
  这八个字其实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埋伏”。“埋伏”,是军事术语,通俗点说,叫“挖坑”。
  “挖坑”两个字看似简单,其实非常深奥。
  我曾对刘伯温的兵法谋略展开过深入研究,纵观刘伯温一生的用兵之法,最重要的核心只有一个,就是“挖坑”。
  上次池州一战,刘伯温就是提前看破了陈友谅的“声东击西”计,预先在池州挖了一个大坑,陈友谅虎头虎脑,自以为聪明不可一世,结果一猛子跳进去,差点就没出来。
  这一次,刘伯温依然要“挖坑”。只不过挖坑的地点和方法不同而已。
  中国自有战争以来,无数经验证明,“挖坑”,从来都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而是一门高智商+高技术含量的高级学问。
  “挖坑”,存在很多方面的因素:一是何时挖,二是在哪挖,三是怎么挖,四是由谁来挖。四个因素缺一不可,错一个都不行。最关键的一点是,挖好“坑”了之后,你要确定人家一定会掉进你这个“坑”里来。
  这个听上去跟猎人挖陷阱、下圈套等猎物掉进去差不多,但实际上要比猎人挖陷阱、下圈套获得猎物复杂得多、困难得多,因为,这涉及到一个生物学知识——动物是没有逻辑思维能力的,而人是有很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的。
  要知道,猎人在某个地点以及周围预先挖好陷阱、下好圈套,只要飞禽走兽进入这个地界,都有随时“中奖”的可能,因为猎物只要没上第一回当,都是没有防范之心的,而且往往并不是成群结队来觅食,而且它们的活动很随意,没有规划性,这里逛逛,那里转转,看看有没有吃的,没有的话一会儿就走了,这就意味着猎人面临两个很重要的问题:一是猎物目标单一,二是猎物活动很随意。还有一点——猎物的身体只有那么点大,要想它们中你的埋伏,那么,你的陷阱、圈套就绝不能只有一个,而是要多多益善,保证让它跳过了这个,逃不脱那个,总之要让它在劫难逃。

  而什么事只要一涉及到人,情况就复杂多了,挖“坑”也一样。
  人是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你要在哪挖坑等着坑对方,对方如果不是傻子,就会保持警惕,可能会提前想到,或者临时取消计划,或者听到消息改变计划,然后就会避开,或者明明掉进了你的坑,关键时刻突然发生意外情况(比如上方谷司马懿差点被火烧死,突然天降大雨,救了他一条命),让你挖的坑白挖。
  更有甚者,提前识破了你的“挖坑计”,直接将计就计,反过来坑了你。说到底,人挖坑不比猎人挖陷阱,上面还能铺上一层叶子盖起来,让猎物看不到,一不小心掉进去爬不上来,人挖“坑”那都是实打实的,你挖好坑、下好套,想让敌人钻进来,有个很关键的一点——既然是坑,你就得确保他会掉进来,一定会掉进来,而不是可能掉进来,可能不掉进来,所以你就得确定他一定会到这里来,走这里过,一定“噗通”一声掉进你为他准备的“大坑”。

  日期:2014-04-20 03:44:41
  比如,战国的马陵之战前,孙膑确定他的同学也是毕生仇人的庞涓一定会走马陵经过,就在那里挖了个大坑等庞同学来,他的判断成功了,庞同学到底智商低点,“噗通”一声掉进坑里,爬不起来,自杀了。又比如,垓下之战,项羽就是掉进了韩信的巨坑里,又比如,赤壁之战后曹操跑路,一路上都是诸葛亮为他挖好的坑,惨不堪言。最后在华容道遇到诸葛亮为他挖的最后一个坑,幸亏关羽讲义气,放他一条生路,算是捡回一条命。又比如,明末大名鼎鼎的闯王高迎祥在子午谷被陕西巡抚孙传庭挖坑活捉,送到北京凌迟处死,算是被坑的典范。

  可以说,整个中国战争史里到处都是坑与被坑。挖坑的人脑子太好用,被坑的人脑子不够用,走哪都是坑,一群坑爹的王八蛋。
  所以,挖坑不仅要看眼光,而且要看智商。
  事实证明,刘伯温的眼光够准确,智商够高,所以他把坑挖得溜溜转。
  这一次,也不例外。他将再次施展“挖坑计”,挖个大坑等陈友谅跳进来。
  只是,具体操作起来,挖这个大坑还需要人配合。好在,正好有个人能配合,就是参军康茂才。
  他才是具体落实这一“挖坑计”的执行人——他跟陈友谅的老乡关系能得到陈友谅的基本信任,加上他一直在朱元璋手下效力,没有进入董事局,并不算混得特别好,但他掌握了朱元璋的大量情报,在陈友谅大军来袭的前夕,识时务地表示愿意投靠陈友谅,跟他里应外合,是可以想得通的。但如果康茂才自己直接去还不行,容易引起怀疑,因为作为一名参军,职务在身,随便就能离开应天是不靠谱的,但派一个两人共同的熟人进行沟通联络就不同了,说明他自己偷偷行动的确不便。

  刘伯温相信,对于刚愎自用、自信过头而又急于报仇的陈友谅来说,必定是宁可信岂有,不可信其无——老乡帮忙,这是一个报仇的大好机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