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癫疯——大日本帝国的崛起与崩溃》
第46节

作者: 迟玉德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4-21 21:36:02
  第五章:民权运动
  1.板垣退助
  在中国,明治维新是一个带有梦幻色彩的词汇,人们把日本的这段历史当神话一样传来出去。克林顿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故事能比一个穷小子通过个人奋斗而获成功更激动人的了。他的夫人希拉里则将他们夫妇的成功总结为一句话:倾听内心,追逐梦想,勇往直前!(Listen to your heart, Follow your dream and Keep going!)在世人心中,明治维新就是一个穷小子混成大老板的传奇故事。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经常艳羡贼吃肉,却忘了他们曾为此而挨打。日本这个穷小子混成大老板是经历了无数苦痛与挣扎的,通过前面四章,笔者已经展示了自黑船来航到西南战争的历史,后面我们还会介绍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和日韩合并,而本章我们介绍这两段历史之间的故事。1889年,天皇颁布明治宪法,次年召开帝国议会,日本从此有了近代国家形态。那么我们要问,从西南战争后(1878年)到宪法颁布前(1888),日本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事,难道那部宪法真的是“自上而下”的恩赐?难道日本人啥也没干就在那傻等着,结果就等来了议会政治?这十年间,有过哪些伟大人物、哪些曲折故事,对今天的我们又有何启迪,笔者就用本章来展示这段被忽视的重要历史。

  提及这段历史,我们首先要提的人物就是板垣退助,他是自由民权运动的发起人和推动者。民国的理论家戴季陶对板垣退助有很高的评价,他在其名作《日本论》中说:
  “至于日本的立宪制度,不用说是他直接的功劳,所以不但是日本的农夫工人应该感激他,就是那些阔老官,也没有不受他的恩惠,更应该要感激他的。如果没有板垣先生的奋斗,日本今天哪里有这样的文明,这样发达,真要算他是近代日本的第一个恩人了。而且他的努力,是至死没有休止的。”
  可以看出,戴季陶对板垣异乎寻常地推崇,甚至有将板垣比作孙中山的感觉。那么,这位“日本的孙中山”到底是何许人也呢?
  板垣退助出生于土佐藩(高知县),他家算是当地权贵,他自幼生活殷实。板垣比西乡隆盛小九岁,比大久保利通小七岁,与山县有朋年龄相仿,算是新生代政治家。在明治以前,板垣的仕途颇为顺遂,他二十三岁就当上了军备庶务,还被藩主派驻江户公干。这样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既根红苗正又年轻有为,放眼望去,其前途一片光明。可惜,板垣生在一个乱世,他又是那种很能折腾的人,他的人生也就注定不会平坦。

  1864年,土佐藩的藩主残酷地镇压藩内尊王攘夷派,这件事极大地刺激了板垣退助,他开始由幕府体制的维护者转变为掘墓人。板垣以一纸辞呈表达了他的抗议,之后他跑到京都学习军事、结交豪杰去了。
  当时的京都草莽云集,想造反的人几乎都在那。诸君可以想见,一个人整天泡在这样一个圈子里,就算一个原本没有反心的人也被培养出了反心。1867年,板垣退助结识了西乡隆盛,他们二人订立了萨土倒幕盟约。西乡希望板垣能重回土佐藩府,然后获取军权并改革军政,最后等待组织的倒幕号令。板垣回乡第二年戊辰战争就爆发了,板垣率土佐武士参加了战争,期间立了战功,为日后从政积累了资本。

  明治政府实行太政官制,设立左右大臣、大纳言和参议,板垣退助任参议。在明治四年,板垣没有随岩仓使团外访欧美,而是留在了国内,后来他成为征韩派重要领袖。西乡隆盛鼓吹征韩的目的是借征韩转移国内矛盾,让激动不安的士族能有事做。当然,他也希望能打几场胜仗,那样的话他就可以携声望改革政治了。
  板垣退助也鼓吹征韩论,但他与西乡隆盛的出发点不同,板垣的主要目的是借此打破萨长藩阀对政治的垄断。读者通过笔者前文叙述已能了解,诞生于戊辰战争的明治政府不是一个全国联合政府,而是一个由雄藩和公卿主宰的独裁政权。所谓“雄藩”,就是萨摩、长州、土佐、肥前四藩。在萨长土肥中,萨摩和长州处于主导地位,萨长朋党相互提携,他藩之士因而多感委屈。板垣是土佐人,他的官位不算小,但不能主导政局,他不是那种可以给别人当跟班的人,这点倒是很像孙中山。所以,当西乡大肆鼓吹征韩时,板垣拼命附和,在他看来,这可是获得话语权和影响力的绝好机会。

  明治六年,大久保利通等岩仓使团成员借助天皇的权威叫停了征韩论,西乡隆盛政权因之而倒台,板垣退助也选择了下野。二人在离开政坛后选择了不同的政治道路,西乡办起了私学校,后来发动了西南战争,而板垣搞起了自由党,进而掀起了民权运动。
  明治六年政变是一个分水岭,它标志着武士集团的大分裂。在政变后,有些人投靠了萨长藩阀,有些人追随了西乡隆盛,还有些人奔向了板垣退助。在当时,日本人的乡土观念非常强,萨摩人和长州人都很骄傲,他们喜欢自己玩,不大瞧得起其它藩武士。于是,土佐、肥前等地的武士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而板垣成为了他们的精神领袖。
  板垣退助建立的第一个政党叫爱国公党,他以英法社会学说为理论源泉,对外打出了“自由民权”的政治旗帜。到明治六年(1873),日本已开国二十年,西洋思想早随舶来洋货涌入商业气息本就浓厚的日本。一般来说,一个社会越是封闭,在其开放之时,外部迥异于本土文教的思想就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是一种钟摆效应。板垣选择用英国的自由主义和法国的民权学说来吸引公众对他的支持。

  板垣退助出身于中上阶层,他没吃过苦也没受过气,与底层百姓有较大隔膜。他的政治行动乃是受其政治抱负驱使,他并非某种主义的信奉者,自由民权说不过是他的工具,他之所以选择这个工具,有其深刻的现实考量:
  首先,不管哪一派政治势力都不得不承认,西洋诸国就是比日本强大,而英法又是列强中的佼佼者。既然英法是自由民权社会,那么向英法学习的日本早晚也会变成自由民权社会。在逻辑上这叫三段论,是人的基本思维模式。
  其次,明治政府成立的法理基础是《五条誓文》,天皇以公文形式宣誓“广兴会议,决万机于公议”,这说的不就是要开议会兴民权嘛。
  最后,萨长藩阀的专制已经引起大部分武士的不满,大家都要求政府结束独裁、分享权力,自由民权学说是人们此时最好的理论武器。
  板垣退助觉得再也没有比自由民权更合理合法的斗争口号了,而他应该也必须成为这场政治运动的领袖,于是他在明治七年(1874)发表了《民选议院设立建白书》。
  前文我们提到过建白书制度,笔者将它比喻为“民间奏折”,明治政府设立它的目的是下情上达。换句话说,建白书制度是一种政治救济,专为没有话语权的小民而设。板垣退助可不是小民,他在政府当过大官,他完全可以通过私人关系向高层传达其主张,但他还是选择了发表《民选议院设立建白书》。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嘛笔者以为,是板垣想向公众公布他的政治理想并吸引大家的支持,他并不想与当局对话,恰恰相反,他想跟当局分庭抗礼。就这样,板垣退助做为一股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