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立天下——三国的历史真相》
第50节作者:
醉罢君山 日期:2014-12-09 17:36:44
《鼎立天下》
我们继续回到曹嵩被杀的话题。
鉴于曹嵩被杀引发一场血腥战争,很难说这次事件仅仅只是几个贪财者见钱眼开的结果。固然,曹嵩的金银财宝装了一百辆车,这确实是令人心动。但曹嵩有钱又不是一两天的事,他在琅玡呆了好几年,见钱眼开的人多了去了,怎么就没有官兵去杀人劫财后逃跑呢?
倘若我们把几条线索串在一起,那么一个幕后之人便浮出水面。
我们来理清一下袁术与曹操、陶谦以及杀人凶手之间的关系。
袁术—曹操:袁术入兖州后,被曹操连败三场,狼狈而逃。
袁术—陶谦:袁术自称“徐州伯”,大有吞并徐州之意。
袁术—杀人凶手张闿:张闿杀人越货后,逃往袁术控制下的淮南。
三条线索,统统指向袁术。
再从时间点来看,袁术是在公元193年春占据淮南,自封徐州伯,曹嵩被杀是在该年的夏、秋之交。根据《资治通鉴》的时间表,徐州出现混乱局面,也是出现在该年上半年。袁术一来,徐州乱了,曹嵩被杀了,难道这一切没有联系吗?
我们且做一个大胆的假设:袁术占据淮南后,一心想吞并徐州,故而派人到徐州搞破坏,收买陶谦手下的将领。当他得悉曹操欲将老爹从徐州琅玡接回兖州时,便想出一个一箭双雕之计,暗令所收买的张闿越境杀死曹嵩,抢走金银,嫁祸陶谦,点燃曹操与陶谦战争的导火线。
当然,这只是笔者的胡思乱想,缺乏证据的支撑。至于有没有一点点道理,还是请读者自己判断了。
当曹操得知父亲与弟弟被杀的消息后,他震惊了、愤怒了、气急败坏了,他咆哮如雷,怒火中烧,他的心被巨大的痛苦撕扯着,欲哭无泪。本以为父子可以相聚,兄弟可以重逢,岂料却飞来横祸,阴阳两隔,岂不哀哉!
他青筋毕露,目露凶光,他想杀人!
父仇不共戴天,此仇不报,我曹操不是天地男儿。
找谁报仇呢?当然是陶谦了。既然父亲是死在徐州兵之手,徐州牧陶谦就必须付出惨重的代价。至于这件事是不是陶谦指使,或者是几个小兵的自作主张,曹操根本不关心。试想想,倘若陶谦交出几个杀人越货的小兵,曹操就会善罢甘休吗,就会平息内心愤怒的火焰吗?绝对不可能。仅仅拿几个微不足道的徐州兵卒来抵偿朝廷三公的命,门都没有。
除非荡平徐州,杀死陶谦,方能泄曹操心头之恨。
曹操要以内心熊熊燃烧之烈火,燎焚徐州之原野,令天地变色,风云呜咽,河山尽赤。因为这不是凡夫俗子的复仇,乃是枭雄雷霆万钧、摧强折锐的复仇之鞭。这鞭,乃是上帝之鞭。
日期:2014-12-14 23:56:55
《鼎立天下》
四、上帝之鞭
战争已是不可避免。
兖州牧陶谦一跃成为曹操的头号仇敌与一号标靶。
曹操开始了他的报复之战。公元193年秋,曹军大举进攻徐州,连下十余城,攻至彭城。陶谦当然也不甘示弱,率兵迎战,岂料根本不是曹军的对手,被打得大败而逃,士卒死亡过万,只得退守郯城,坚守不出。
在我们看到的有关三国书籍中,多数都提到曹操在征伐徐州时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比如《资治通鉴》是这样写的:“坑杀男女数十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若是如此,那么曹操可称得上是穷凶极恶的大魔头了。不过对这种说法,笔者还是持谨慎的态度。
我们来看看几则史料的记载。
《三国志?陶谦传》是这样写的:“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大家注意,这里写的死者数量是“万数”,一万多人,而且是士卒。
在《曹瞒传》中,变成这个样子:“坑杀男女数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还是在泗水,还是“水为不流”,但水面上的尸体已经悄然发生变化了,不是士兵的尸体,而成为“男女”,也就是平民百姓的尸体。数量不是万数,而是数万;死亡方式不是战死,而是坑杀。
后出的《后汉书?陶谦传》,又是另一模样:“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还是那条泗水,还是“水为不流”,但死的人数量不是数万,而是数十万了。
从这些记载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史料,并非都那么可靠。同样一条泗水,死的人从万数到数万到数十万,究竟孰是孰非呢?
在这几种史料中,《后汉书》出得最晚,且沿袭《曹瞒传》的说法,那么数十万的数目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在《曹瞒传》中,除了提到曹操屠戮彭城之外,还“攻取虑、睢陵、夏丘诸县,皆屠之。”《后汉书》把后面的几次大屠杀也算进去,估了一个数十万的数字。后来司马光在修撰《资治通鉴》时,沿用了《后汉书》的说法。
与《曹瞒传》相比,《三国志》更加严谨,我们有理由认为,《曹瞒传》对于曹操杀戮平民的数量,有夸大的成份;至于《后汉书》所写,则纯属臆测。
但是话说回来,无风不起浪。曹操有攻打徐州时,有没有杀戮百姓呢?那肯定是有的。《三国志?武帝纪》在写到曹、陶战争时,说曹军“所过多所残戮”;《吴书》中也写曹操“乃进攻彭城,多杀人民。”
显然,曹操被仇恨冲昏头脑,失去理智了。他欲借上帝之鞭,笞罚天下。
曹操虽想手刃陶谦以复仇,但陶谦经营徐州多年,还是有点实力,哪那么容易被打垮呢?这场战争从193年秋一直打到194年春,郯城仍未攻下。
陶谦苦苦坚持了半年,形势越发严峻,只得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援。
田楷也是个山寨刺史,他是公孙瓒的部下,公孙瓒任命他为青州刺史。当时东部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阵营,其一是以袁绍为首的阵营,以前反董卓的关东联盟基本上属于这个阵营,除此之外,还有盟友荆州牧刘表;其二是以公孙瓒为首的阵营,田楷、刘备都是这个阵营,盟友有袁术、陶谦。曹操虽是一股独立势力,但他毕竟是从袁绍关东联盟中分化出来,故而田楷站在陶谦一方,联合对付曹操。
若是曹操打败陶谦,势必吞并徐州,这不是田楷所乐见的,于是他率军前往救援陶谦,与之同行的人中,还有平原相刘备。
打从刘备归附公孙瓒后,老同学待他不薄,给了他一个“别部司马”的头衔,追随田楷经略青州。刘备麾下有关羽、张飞、赵云这些猛将,在战场上大发神威,因功被授予平原相。可惜的是,不久后猛将赵云就飘然远去了。
赵云离去的原因,史书所载不详,只是说哥哥去世,便向公孙瓒请辞回乡。这种理由有点不靠谱,我想真正的原因,恐怕是赵云对公孙瓒的所作所为不满。赵云虽然佩服刘备的为人,但刘备毕竟还是公孙瓒的手下,与袁绍杀来斗去,这种军阀混战,实非赵云所愿。刘备心里十分舍不得,但他也知道赵云只是找个借口离去,这一走,恐怕以后也回不来了。临行前,刘备只是嘱咐了一句:“终不背德也。”你做什么都可以,但不要做违心违德的事。七年后,赵云重新投奔刘备麾下,未必不是感念他临别时的这句赠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