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也来凑凑热闹。写写我这30多年的经历,非全灵异》
第21节作者:
中子阳 日期:2015-04-13 19:00:32
既然说到了综艺节目,我又想起了前不久以原创作为噱头的《中国X歌曲》,第一期来了一位当年摇滚乐最火爆的年代,崔健乐队的贝司手--张岭,第二期来了一位在那个年头,基本走遍了所有知名摇滚乐队的鼓手--赵牧阳。
作为当今歌坛大佬的刘欢导师,在见到了两位后都非常的尊敬,因为在那个摇滚乐最火爆的年代里,这两位大神已经颇具名望,经常去各个大学进行演出,那时刘欢还在大学里给他们的演出当主持人呢。
由于本人对吉他和架子鼓的喜爱,所以想简单的说说赵牧阳老师,他和‘鼓三儿’张永光是当之无愧的大陆打击乐大师级人物,个人认为鼓三儿还在其之上。那时赵牧阳被称作‘西北鼓王’,他还有个哥哥叫赵已然两个人都是打鼓的,而鼓三儿张永光被叫作‘中国摇滚鼓手鼻祖’,由此可见一斑。有意思的是,当赵牧阳耐不住寂寞重回北京之后,鼓三儿却因患严重抑郁症自杀了。看来京城这地儿,是容不下两个鼓王的。
日期:2015-04-13 19:37:25
还有太多的摇滚音乐人,在这里就不再介绍了。
当年的楼主真的痴迷过摇滚乐很长的时间,有的人说摇滚代表的是一种力量,有的人说摇滚是一种精神,也有的人说摇滚代表了放松和自由,还有人说摇滚是心灵的碰撞、、、、
不管怎样对于楼主来说,摇滚乐是能够让我这已经30几岁的人,听到后还会想跟着跳动的为数不多的东西。
而现在摇滚乐好像已经走到了谷底,在主流的媒体上好像就剩下汪峰了。对于这位当初鲍家街43号乐队的发起人,我在以前还是很敬佩的。但是很多的东西只要和商业搭上边,就变了味道不在纯粹了。汪峰也难免的媚俗,越来越商业化,再难做出真正意义上属于汪峰自己的,不在乎别人看法的音乐了。
这也是我现在都不听流行歌曲的原因,要听我也会听一些老歌,我个人觉得那才叫音乐,而现在大家做的流行音乐,都只是这个商业时代的快餐化产物。没有抨击什么的意思,免得让人以为楼主是一大愤青,现在的流行歌曲真得速食了,一大帮的网络歌手、选秀歌手,就像被撒了尿的树根下的白蘑菇一样,以每天一堆的速度发着自己的新歌或是神曲,我真是不敢恭维。就是因为这帮玩意儿,把好好的唱片业都弄垮了,真不懂现在的人怎么想得,一首首的听一边就能哼哼下来,听两边就会讨厌,听三遍甚至恶心弄不好内分泌都会失调的网络歌曲,还会有人望死里捧,哎、、、、、有些愤青了不好意思,不说了先这样吧,怕说多了控制不住自己。
日期:2015-04-13 20:08:11
真得有些跑题了,感谢各位用包容的心态和超长的忍耐力,配合了楼主一段小小的情绪发泄,谢谢。
好了,回主题了、、、
在郑杰这里,学习了很多吉他的技巧,虽然不是很熟练但也比自己跟书练习快的多,同时也听到了很多不同的音乐。郑杰说不同的音乐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你所处的环境、情绪不同听到的声音也不一样的。
在那段时间里郑杰给我听最多的除了摇滚乐,还有日本和港台的一些优秀音乐人的作品,也是那段时间确定了我对流行歌曲的喜好基调。
相聚总是短暂的,总有离别的一天,而这样的日子也会不期而至的来临。
日期:2015-04-15 19:26:17
在郑杰要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带上我和隋可来到我们第一次见面的地方。
这次他没有背着琴,也没有拿酒,只是和我们在纪念塔下静静的站着,远眺着西方。
他没有说话,我也没有,因为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毕竟我那时太小了,很难理解他在想什么,也不懂什么分离之苦的,只是感觉心里很压抑,好像有块石头压在胸口,呼吸的很不顺畅。正在我绞尽脑汁想说些什么好打破沉默的时候,隋可大神已经开口了。其实沉默这东西,最好办因为说出来就打破了。只是这位大神在那样的情况下,说出了以下的台词。
日期:2015-04-15 19:40:03
他面带猥琐、嘴露淫笑先小心的看了看四周,压低了声音说“唉,老郑(自从他不练琴之后就这么称呼郑杰了)我这几天不在的时候,是不是阳子领你来这了,看没看到啥好的给我讲讲。”郑杰看着他一头的雾水,我真想抽丫的大嘴巴,赶紧伸手去阻止他,可他还继续说着“你说你俩啊,我一去你们就练琴啊、音乐啊、人生啊、大道理啊、、、、我一走你们就来这吃独食,我想这样不好吧。快来讲讲这几天看到啥了?”他瞪着大眼睛,疑问的看着我们。
日期:2015-04-15 20:23:24
在我一番委婉的解释,和隋可直白的翻译之下,郑杰才哈哈大笑的搞懂了事情的原委。
经过隋可的一番闹剧,现场的气氛到是活跃了不少。后来隋可和我说过别当哥傻啊,哥当时是故意那么说的,你看你俩,俩大老爷们一副生离死别的熊样,要不是哥还不知道你们得多长时间能蹦出个屁来呢。
其实我承认,有的时候隋可处理一些事情要比我更成熟也果断的多,只不过他的小聪明总是用不到正地方。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