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04-17 22:42:33
秦惠王时代受到重用的外国人士只剩下一个甘茂。甘茂是张仪推荐给秦惠王的,他和魏系外戚有一些交情,但他不是魏国人,和惠王后,武王后走的没那么近,他的功劳,资历,地位也没有张仪和魏章那么高,所以秦武王可以容下他。
秦武王不仅觉得魏系外戚权力太大,仅仅张仪一个人的权力他都觉得太大,他认为秦惠王自己当甩手掌柜,把什么事情都交给张仪去处理的做法对张仪有些过于信任和纵容了。不仅张仪的权力他觉得太大,连张仪担任过的丞相这个职位他都觉得权力太大,他把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二,分成右丞相和左丞相两个位置,右丞相由樗里疾担任,左丞相由甘茂担任。这两个人秦武王明知道是有矛盾的,他的目的是要两人平时互相掣肘,相持不下,就都威胁不到秦武王自己。
日期:2015-04-18 12:29:38
战国时代各国都是单相制,只有秦武王发明了双相制,这说明他具备很清楚的权力平衡意识。只可惜,他对政治局面的判断不够准确,他以为他是在搞权力平衡,而事实上他是在破坏平衡,如果他什么都不做,权力反而是平衡的。他以为采取一些措施就可以保住秦王的权力,结果却证明,正是这些措施促使秦王的权力更快落入外戚之手。秦武王改变秦惠王的对内和对外两大基本政策,因此犯下了两个错误,这两个错误对秦国历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所以说秦武王也影响了历史,只不过,他是从负面这个方向来影响历史的。
秦武王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事与愿违的效果,在内部动了一些大手术,把眼里的麻烦都消除之后,秦武王开始转移精力到对外战争上,前308年,秦国发起宜阳之战,到第二年,甘茂指挥的秦军斩首六万,攻占宜阳城,令人费解的是,这场战争中,秦国的攻击目标是它的盟友韩国。
日期:2015-04-18 14:02:21
为什么秦武王不去攻击敌国,反倒攻击盟友?我想来想去,能够想得到的他的目的只有一个:以最快的速度成为霸主。秦武王看到的国际形势是,秦国的小弟韩,魏,燕,越遍布天下各地,齐国和楚国也被秦国打服了,对秦国低眉顺眼,十分的恭敬,当今天下还有哪个国家敢对秦国说个“不”字呢?这样的权势应该足以称霸了,只需要周王给他举办仪式正式加封一下就行。所以他攻打韩国的宜阳,在周国的紧邻地区发动一场大战来展示秦军的实力,震慑周王,同时也把秦国的领土扩张到周国边界线上,以后随时可以出兵进攻周国,把周王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
秦军一次就斩首六万,而周国在千乘之国中都算比较弱的,我估计它总共也就有一两万军队,周王确实被秦国给震慑住,当秦武王提出他想现场参观九鼎的时候,周王只能表示同意,当秦武王又得寸进尺,提出他想把鼎拿过来举一举的时候,周王也不敢拒绝。想当年楚證hong王的做法也只不过是问了一下鼎的重量而已,秦武王的做法则是亲手去精确的测量鼎到底有多重,显然他认为自己比楚證hong王强大的多。
日期:2015-04-18 18:29:46
秦武王很有一把子力气,他先是成功的把鼎举了起来,赢得阵阵喝彩,接着发生的情节却吓坏了在场的所有人,秦武王突然间两眼冒血,小腿骨折断,倒在了地上。当天晚上,经抢救无效后,秦武王气绝而亡,享年22岁。
九鼎象征着统治天下的权力,秦武王因为举鼎而死,迷信的古代人直观的就能想到,这是对于秦国前途的一个明显的不祥之兆,预示着秦国无力承受统治天下的重担,如果它一定要去统治天下,那它自身将被这个重担给压垮,压死。许多秦国高层人士目睹了秦武王举鼎的场景,这一诡异而又有些恐怖的场景在他们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结果是他们被震慑住了,秦武王的好朋友,后来长期执政的魏冉很可能也在其中。宜阳之战后,秦国刚刚成为周国的邻国,秦武王就跑来骚扰周王,而过后50年时间里,秦国一直都是周国的邻国,它却一次都没有骚扰过周王,周国过了半个世纪很安稳的日子。
日期:2015-04-18 22:47:16
魏冉是个聪明人,惊魂未定的时候他就意识到,楚系外戚的机会已经到了。秦武王赶走张仪,魏章,帮了楚系外戚一个大忙,他去世的太快,没有来得及对身后之事做出安排,又帮了楚系外戚另一个大忙。秦国现在不存在符合传统规则,得到大家公认的王位继承人,这样的环境下,谁的政治力量最强大,谁就最有可能夺取秦国的最高权力。现在还不出手,什么时候再出手呢?请注意,魏冉姓魏,他有魏国贵族血统,但他不是魏系外戚的人,宣太后的父亲早死,她的母亲生下宣太后和华阳君芈戎后,改嫁给一个魏国贵族生下了魏冉,魏冉是宣太后的亲弟弟,而和惠王后,武王后只是血缘关系很模糊的远亲,所以他属于楚系外戚政治集团,而且是楚系外戚的中坚分子。
楚系外戚300年来在秦国表现的都象是一群绵羊,而一旦他们露出深藏的獠牙,人们才猛然发觉,他们原来是一群野狼。看过甄嬛传的人肯定不相信会出现皇太后和皇后两个人加在一起,斗不过一个第五等嫔妾的情况,但是在秦国,这种情况真的发生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