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版中国史》
第49节

作者: tqzrd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4-18 17:47:06
  ③受贿的和打酱油的都来了
  宋国轻松被卫国拉拢了,鲁国呢?
  鲁国的情况也有些复杂,我们仍需要采取镜头回放的方式讲述故事的前因后果。
  上一节我们讲过,鲁国中规中矩,讲究礼法,除了中间宣王坚持废长立幼带来内乱,其他时候基本四平八稳。但鲁惠公在位时期(公元前768年至前723年在位)又出了点小问题:鲁惠公夫人叫孟子,孟子死得早又没儿子。鲁惠公和一个身份低下的妾,生了个儿子叫姬息。庶长子姬息成年的时候,鲁惠公为儿子娶宋国的仲子为妻。结果,鲁惠公发现宋仲子非常漂亮,就忘记鲁国是守礼法的楷模,也忘记了仲子原本是准儿媳,自己娶了仲子立为夫人,还生了个儿子叫允(即鲁桓公),立为太子。

  惠公晚年得子后一命呜呼。姬允虽然是太子,但尚在襁褓之中。这样,惠公的长子姬息就暂代国政,这就是鲁隐公。隐公因为从小地位低,人又生得老实,没啥远大理想,也没啥能力,所以摄政期间,鲁国的另一宗族公子翚势力做大。公子翚很快把控鲁国朝政,兵权在手。
  卫国想到的拉拢鲁国的方式是直接笼络公子翚,鲁隐公被看做空气,直接忽略掉了。鲁公子翚接了卫国重赂,发重兵帮助卫国。 
  至于陈、蔡两个小国,原本和郑国没矛盾,但卫、宋、鲁等大国诚意邀请结盟,这两个小国抱着打酱油的心态加盟了这一次讨伐。
  五个角色汇齐了,宋国爵位高,当仁不让被选为盟主。
  好了,开打吧!

  ③东门之役(公元前719年)。
  尽管是五个国家联盟行动,但史书描写东门之役的战斗过程却异常简单。《左传》对此战役的叙述就一句话,五个国家围困了郑国的东门,打了五天就各自回家了!如此气势汹汹的战役,五天就打完了?郑国是如何退敌的?在这里我必须很抱歉的说:《左传》对历史事件的叙述简单凝练,寓意丰富,我很喜欢,但对于这个事件用一句话描述,我也觉得很不过瘾。但真没办法,写史的祖宗没讲,我不好乱编,如果孩子们也觉得不过瘾,在此选用《东周列国志》发挥完善的情节把整个故事圆润一下,以供大家一乐。

  《东周列国志》说:宋、陈、蔡、卫、鲁围郑国的东门,仿佛一场血战已经在所难免,但智慧的郑庄公闻到了闹剧的气息,轻松打发掉了五个对手。
  首先,宋国是盟主,也是战争意图最明确的对手。郑国知道宋殇公是奔公子冯来的,就把公子冯送到宋国边境不远的长葛。这么一来宋国的军队直扑长葛。盟主率先丢下盟军去捕捉自己的猎物去了。
  其次是卫国,郑国知道州吁只想打个胜仗回去炫耀,卫国不具备能力吞了郑国。所以,郑国打得很保守,只让公子吕出去随便打了两下,就退回城中,卫国的士兵得胜后把郑国的麦子给割了,几乎没有大的伤亡。估计,郑庄公的思路就是让州吁赢个面子,以小败退大敌。
  鲁国不用说,虽然公子翚拿了卫国的钱,但此战和他并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陈、蔡也不用说,打酱油的肯定出工不出力。两个真正想打的都退了,五国联军迅速退去。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东周列国志》是小说,但我非常认同里面对东周历史简笔记载的合理阐发,而且此书展示了很多春秋战国时期的谋略和战略思想。尤其是东门之役,我觉得《东周》情节推导得非常严密,符合郑庄公的个性,也符合各国的实情。郑庄公一直以来不意气用事,也不争一时之长短,是一个很具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能看破五国各怀的鬼胎,采用不示弱,也不硬拼的方式退敌,确实存在极大可能性。

  另外,尽管东门之役战斗规模很小,持续时间也很短,但却是东周历史上第一次不经天子审批发生的数个国家群殴一个国家事件,开了各国结盟打群架的先河,春秋从此进入多事之秋。 
  日期:2015-04-20 17:11:04
  ④“割麦子”忽悠不了卫国人民
  卫国割了几把麦子得胜而归,州吁原本以为从此自己位置就稳定了。没想到,国内仍是民怨沸腾!州吁很着急,石厚也很着急。对外战争也不能转移大家注意,到底该如何稳定国内局势呢?石厚终于感觉智商不够用了,就回家请教自己老谋深算的爹石蜡?说起石蜡,又是一个奇葩的老爹。据说石蜡对州吁弑君又穷兵黩武非常不满,正巧儿子回来请教自己对策,他就对儿子说:陈恒公和卫国是亲戚,又和周天子关系好,你们去求陈桓公在周天子面前疏通,由天子出面来给州吁发个委任状,大家也就不能不服了。石厚和州吁听了这个主意,觉得相当有道理。这州吁真是病急乱投医,完全没动脑子想想,陈恒公确实是卫国的姻亲,但这个亲戚关系是:陈恒公是州吁刺杀的卫恒公的亲舅舅。所以,当石蜡快马加鞭给陈恒公报信:你的亲外甥被州吁和石厚杀了,他们马上过来送死,请你杀了他们,帮外甥报仇也为卫国锄奸。两难兄难弟不明就里奔着阎罗殿一路狂奔过去。

  这个故事在《左传》里,名叫《石碏大义灭亲》。大义灭亲这一成语也就是出自这里。尽管后世评论里沸沸扬扬的赞颂石蜡是一位纯粹正直的臣子,可以为了国家之公义主动杀掉儿子。我仍然不屑石蜡的为人:石蜡作为父亲,对于儿子犯错,不仅没有尽心教导阻止,最后却用儿子的生命换来自己一世英名,我鄙视这样的父亲!石蜡作为臣子,用弑君的方式来纠正弑君,我也鄙视这样的臣子。最搞笑的是,石蜡杀死了昏聩的州吁,立了一个比州吁更昏聩的角色,就是卫宣公。

  ⑤郑老虎发威
  卫国和宋国联合起来打郑国,真是两国在外交上的一大败笔。俗话说,你要招惹老虎,就得有能力宰了老虎,要是摸摸老虎屁股只为了过把瘾,那就只能过把瘾就死了。
  东门之役的第二年,尽管卫国的国君已经换成了卫宣公,养精蓄锐了一年的郑老虎,仍然不客气地磨砺了爪子,直扑卫国。卫宣公急忙请求燕国的军队帮助。但燕国军队很快被郑国击败。
  燕军撤后,郑庄公继续攻打卫都,眼看卫国有些招架不住。结果,卫国的救星来了:邾(zhu)国向郑国求救,邾国被宋国打了。
  其实,郑庄公清楚,郑国没有实力灭了卫国,打到国都给个教训也就算长威风了,如果死磕下去,也没有太大意义。现在宋国以大欺小,自己正好有的借口教训宋国。于是,郑庄公停止进攻卫国,以周国上卿(司徒还没被罢免)的名义,率领邾军和周军,进攻宋国。
  宋都的外城失守!宋殇公急忙向鲁国求援。鲁国原本有相救的意思,但这边郑庄公也大搞外交:正巧郑国在鲁国的境内有块田,鲁国在郑国的边上有块田。两国就以交换土地为理由,开展了外交活动。最后,郑庄公用补充玉璧的高价换了鲁国的许田,史书称这次事件为“郑伯以璧假许田”。通过这次外交洽谈,郑国和鲁国的关系亲密了,形势对宋国非常不利。宋殇公头脑尚算清醒,赶紧又求助齐国,此时齐国的掌门人是齐僖公,齐僖公和郑庄公曾有盟约,但齐国作为大国,肯定不希望看到郑国灭了宋国而做大,所以提出和平共处的原则。郑庄公终因不愿得罪齐国,暂时停止干戈。

  公元前715年,齐,郑,鲁,宋四国正式结盟,大家称兄道弟表示团结一致向前看。
  但和平,只是战争的中场休息时刻。春秋的恩怨,岂是一句盟誓能化解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