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修订版)》
第8节作者:
云淡心远 莫名其妙失了业,那些将士们怎能不怨声载道?
冲冠一怒为头衔,有位叫朱诞的禁军将领一怒之下干脆北上投奔了匈奴汉国,并在面见刘渊时称洛阳空虚,竭力请求刘渊发兵攻打洛阳。
刘渊当然不会放弃这样的好机会,他当即任命朱诞为前锋充当带路党,大将刘景为大都督,率军南下攻晋。
日期:2015-08-07 09:26:09
NO.13
刘景的进展颇为顺利,先是攻克了黎阳(今河南浚县),接着又在延津(今河南延津)大败晋军,还将当地百姓三万余人全部投进黄河淹死。
刘渊得知后大发雷霆:我欲剪除的是司马氏,百姓何罪?刘景有何面目再来见朕!天道岂能容之?
随后他当即下令把刘景降职。
由此可见,刘渊是一个爱民的皇帝,这在生灵涂炭、动辄屠城的五胡十六国时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和他有着相似见识的还有他麾下的大将石勒。
石勒在拿下邺城后又挥师北上,相继攻克了巨鹿(今河北平乡)、常山(今河北正定)、中山(今河北定州)、博陵(今河北安平)、高阳(今河北蠡县)等地。
相对于当时的其他军队,石勒所部的军纪还是不错的,对附近的居民秋毫无犯,赢得了河北不少百姓的支持,当地胡人更是纷纷投到他的帐下,他的兵力达到了十万余人,成为当时一支举足轻重的武装力量。
除此以外,他还延揽了很多士人。
他把这些知识分子集中在一起,别立一营,称为君子营。
君子营中最有名的是张宾。
张宾是赵郡中丘(今河北内丘)人,此人自幼博览经史,不过他读书作文不喜雕琢章句,讲究实用,而当时的西晋社会崇尚清谈讲究形式,这也注定了只注重知识不注重姿势的他在那个只注重姿势不注重知识的时代并不被人重视。
他曾经在中丘王司马铄(司马懿弟弟司马孚的曾孙)的手下担任过都督,但他向来不拘小节,而司马铄则是娇生惯养的公子哥,两人就如天上的雄鹰和笼里的金丝鸟一样——根本不是同一类的,没有任何共同语言,因此他无法得到司马铄的赏识,不久就被迫辞了职。
怀才不遇的他常常叹息:我自认为自己的才智见识不比张良差,可惜遇不到汉高祖啊!
看到石勒在河北的作为,张宾好像饿汉看到满汉全席一样地兴奋:我见的人多了,只有这个胡人将军可以与之共创大业!
他立即提剑来到石勒军门前,大声呼喊着求见。
不过,最初石勒对他也并不重视,但后来张宾几次献计都得到了事实的印证,石勒这才认识到了他非凡的才华,从此石勒对他言听计从,遇到任何疑难问题都要先去咨询他。
就在石勒经营河北的同时,汉军另两员大将刘聪和王弥正在攻打壶关(今山西壶关)。
壶关位于南太行山的北端,是沟通并州和中原地区的交通要道,壶关一旦丢失,并州刘琨和西晋朝廷之间的联系就会被彻底切断!
晋朝太傅司马越和并州刺史刘琨当然不敢怠慢,连忙分别从洛阳和晋阳派出援军救援壶关,却都被刘聪击败。
孤立无援的壶关最终被刘聪攻陷。
这样一来,黄河以北已经没有了任何屏障,晋朝的都城洛阳已经暴露在了刘渊的面前!
公元309年8月,刘渊以刘聪为主帅,率军南下攻打洛阳。
司马越命平北将军曹武等人出兵抵御,却都被刘聪打败。
刘聪乘胜渡过黄河,随后又在宜阳(今河南宜阳)战胜了镇守关中的南阳王司马模(司马越的弟弟)派来的援军。
连战连败会让人丧失信心,连战连胜会让人丧失警惕。
沉浸在胜利中的刘聪开始飘飘然了。
西晋弘农(今河南灵宝)太守垣延向刘聪诈降,刘聪居然全不怀疑,立即接受。
当天夜里,垣延突然从内部发难,猛攻汉军营帐。
汉军此时正在睡梦中,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被垣延杀得大败,损失惨重,无奈只得撤军回到平阳。
乘风破浪却最终阴沟翻船,成功在望却最终功亏一篑,刘渊对此岂能甘心!
两个月后,他又再次大举出兵。
日期:2015-08-10 08:27:29
NO.14
刘渊以刘聪、王弥、刘曜、刘景等人率五万精锐骑兵为前军,大司空呼延翼率步兵为后继,浩浩荡荡,杀向洛阳。
晋军根本没有想到汉军会这么快就卷土重来,一时间大为恐慌。
刘聪乘机率军长驱直入,很快就杀到了洛阳城下,屯兵于城西的西明门外。
晋将北宫纯趁敌军立足未稳,当天夜里率一千勇士发动突袭。
汉军猝不及防,黑夜中一片混乱,大将呼延颢战死,不得不向南溃退。
第二天,刘聪又在洛河南岸收集败兵,重整旗鼓,随后进屯洛阳城南的宣阳门,同时命刘曜驻扎在洛阳城东的建春门,王弥屯兵于城西的广阳门,刘景则迂回到了城北的大夏门,从而完成了对洛阳的包围。
就在刘聪厉兵秣马,准备攻城的时候,突然听到了一个坏消息——后继部队发生了兵变,主帅呼延翼被乱兵杀死,部众全部溃逃回了平阳!
老成持重的刘渊闻知此事大惊,连忙命刘聪撤兵。
但年轻气盛的刘聪却不甘心这样白跑一趟,坚决要求留下继续攻城,表示不拿下洛阳誓不罢休!
刘渊同意了。
然而,洛阳毕竟是座大城,哪是那么容易攻下的?
汉军连续多日猛攻,伤亡惨重,洛阳城却岿然不动。
刘聪绞尽脑汁费尽心机竭尽全力却依然无计可施无法可行无路可走。
他已经尽力了,也已经力尽了。
很多人在遭遇挫折一筹莫展的时候都会怪罪于流年不利运气不好,刘聪也不例外。
为了转运,他把部队的指挥权交给了亲信部将刘厉、呼延朗,自己则跑到了百里之外的中岳嵩山去祈祷。
应该说,祈祷还是有效果的,“运”的确是转了——只不过是向坏的方面转的。
就在刘聪外出的这段时间,晋军乘虚而入,出城突袭汉军,群龙无首的汉军被打得大败,呼延朗被杀,刘厉则投洛河而死。
这样一来,刘聪更郁闷了。
损兵折将,士气低落,这仗还怎么打下去?
王弥也劝他:我军此次出师不利,粮草也支撑不了多长的时间了。我看还是退兵吧,殿下您回师平阳,我撤到兖州、豫州一带待命,我们养精蓄锐,再图后举。
但刘聪还在犹豫——毕竟自己是主动请战的,现在灰溜溜地回去,面子上怎么过得去?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将溺水有人递木头,要撤兵有人给理由。
就在刘聪骑虎难下之际,后方的太史令宣于修之帮了他一个大忙。
宣于修之对刘渊说:岁在辛未,当得洛阳。今晋气犹盛,大军不归,必败——天相显示,要到辛未年(当年是己巳年,辛未年是两年后)我们才能得到洛阳。如今晋朝气运还在,如果我们不撤军的话必败。
刘渊于是马上派人召刘聪班师。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