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想活下去——南宋的百年挣扎》
第52节

作者: 暮雨飞红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6-20 08:51:41
  此时的张浚,身在宿州四百里之外的盱眙,当他听说前线溃败,金军前锋直抵滁州之后,慌忙退往扬州。宋军在江北无险可守,眼看着金军就要南下,他竟然准备私自派人前往金营求和,同僚们实在看不下去了,极力阻止他,张浚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向孝宗请求致仕,并建议孝宗赶快派使者去议和。孝宗看了他的折子之后大发雷霆,刚打个败仗就求和,你想啥呢?孝宗下旨,将张浚降职,李显忠、邵宏渊撤职查办。

  符离之败,李显忠、邵宏渊这两个前线将领当然难辞其咎,但李显忠的表现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后来孝宗知道细情以后也就不再怪他,而邵宏渊确实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但绍兴和议之后,赵构刻意营造出一个慵懒的大环境,像邵宏渊这种货色比比皆是,说句寒碜点的话,老邵在他们当中都已经算是人才了,起码还能比划两下。
  而在高层,孝宗作为君主,对形势有所误判,也要负一定责任,但他最大的责任其实就是选择了张浚。张浚做为一个老臣,面对着年轻的新君,不但不能帮助君主统观全局,反而一味鼓动孝宗原本就很强烈的好胜之心。从大局上看,南宋当时的军力根本不具备压倒性的优势,如果金军主动进攻,宋军应该可以抵挡,但如果想以这支宋军来恢复北宋旧地,在后人看来明显不现实。而张浚的失误,绝不可能用“当局者迷”来搪塞,因为史浩已经把是非利害给他分析得非常明白,而他充耳不闻,过于固执了。

  日期:2014-06-21 08:19:51
  张浚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和那些鼓吹妥协的小人相比,确实显得很有豪气,但是,他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好大喜功。后世的很多史家极力渲染他的爱国热情,而对于他的负面影响总是轻描淡写,一句“胜败乃兵家常事”就把我们打发了。其实,他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一个民族,想要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上生存下去,说太多豪言壮语没有任何用处,真正的爱国者不会为了虚幻的面子就把整个国家推上赌桌。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韬光养晦之后的一击必杀,才是大政治家不变的信条。
  张浚的历史评价总体来说是过高的,因为“主战”真的是一块太好的金字招牌,他的立场天然正确,一切胆敢反对之人,都有被冠以懦夫头衔的危险。史浩的苦心,几乎就这样被湮没在历史的尘沙之中,这也与史浩之子史弥远后来成为祸国的奸相有关,古人是喜欢在各个领域搞连坐的。相比之下,张浚的儿子张栻成了理学家,而理学是南宋中后期的主流学派,所以张家算是站准了队,不仅如此,张栻还把老爹的生平进行了艺术加工,然后交给好友朱熹,请他给老爹写个行状(古代名人归西后的必备品),朱熹欣然接受,直到后来读了《高宗实录》,他才知道自己被忽悠了,以后再也不敢轻易写这类东西了。但这个行状后来成了《宋史?张浚传》的蓝本,张浚的高大全形象就此定格。编《宋史》的脱脱,这件事办得确实不地道,早在唐朝,李翱就说过,行状这东西“事失其本,文害于理,不足取信”,但脱脱不管我们信不信,反正他楞就信了。

  日期:2014-06-23 08:49:25
  当然,也不是所有史家都这么看,清朝的《四库全书》就说张浚“急于立功以固位,实非可倚以恢复之人”,杨德泉先生也说他“托言恢复,大言误国,三战三败,流毒苍生”。不过,这样说,也有点过头了,张浚的一生,也许就是一个优秀的诗人在乱世中得到他本不该得到的机会,运筹帷幄,却终究无法决胜千里。悲哉。
  二十三 叔侄之盟
  在宋军遭到符离之败的三个月后,即隆兴元年(1163)八月,金军左副元帅纥石再次要求南宋归还海州等四州,并作出要继续南下的姿态。
  眼看着金军又要舞舞喧喧,孝宗只好把张浚又推到前线,让他主管江淮军务。九月,孝宗派出了一个使者去金国议和,这个家伙叫卢仲贤。老卢临走时,孝宗告诉他,不可答应割让四州,而刚刚复任右相的汤思退却偷偷告诉他可以答应。带着矛盾的心情,老卢上路了,到了金国以后,金国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个软蛋,立即对他展开崩溃疗法,果然,老卢十分崩溃,表示四州一定归还大金。十一月,老卢蹒跚着回到了临安,向孝宗汇报了自己的谈判成果,孝宗一听,神马,你把朕卖了?立即把丫下到大理寺大牢里,削夺全部官职,不久之后,发配郴州(今湖南郴州)。

  但是,这也解决不了问题,是战是和,孝宗仍然拿不定主意。十二月,陈康伯退休了,孝宗就把张浚又召进宰相班子,但目的已经不是指望他再打仗,主要是让金人看看,朕还是可能跟你继续打下去的。在经过三个多月的内部争论后,孝宗终于同意割让四州,于隆兴二年(1164)四月再次罢免了张浚的相位,把他外放到福州,八月,身系无限争议的张浚,病逝于贬官的途中。临终前,写下绝笔交给儿子:“吾尝相国,不能恢复中原,雪祖宗之耻,即死,不当葬我先人墓左,葬我衡山下足矣。”每次想到这里,心里都很酸楚。理想,有时真的是难以承受之重。孝宗闻讯后,辍朝哀悼,追封太保,后来又加赠太师,谥“忠献”。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