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
第5节

作者: 王往ww
收藏本书TXT下载
  孟小冬从裤兜里拿出一沓钱的时候,年轻人从孟小冬的打扮已经看出,这是个从市里来的有钱人。他有些后悔,凭经验,遇到这样的买主,别说是一百,就是要二百块钱对方都不会讨价还价。于是他犹犹豫豫地要反悔,想趁机多要一点儿。
  看到对方犹豫,孟小冬猜出了对方的心思。于是他假装生气地说:“我也是回家给我老婆熬汤喝,你不卖一会儿我老婆来了该不让我买了。”说着孟小冬假装要走。
  “得得,看你是个痛快人,卖你了。”年轻人说完便从孟小冬手里抽出那一百元钱揣进自己兜里。
  看年轻人收了钱,孟小冬便伸手去拎挂在摩托车后座上的水桶。
  年轻人急忙拦住孟小冬说:“哎、哎!大哥,我说卖你鱼,但没说连桶也给你。”
  “没桶我怎么拿?”
  “你要是真想活着带回家,这桶三十块钱卖给你。”
  “你……”孟小冬看着对方手里磕得满处是坑的破铁皮桶,恨不得一脚把这个贪心的小兔崽子踹下江坝。但是他知道,为几十块钱跟乡下这种小混混计较不值得,于是又从裤兜里翻出三十块钱扔到摩托车的座上。
  年轻人踹着摩托车,兴匆匆地准备离开。人群里有人逗他说:“这鱼在市场上顶多卖二十块钱,在你手里卖一百多,这下你可挣了。”
  年轻人一边轰着摩托车的油门,一边回过头得了便宜还卖乖地对围观的人说:“要是碰到去庙里烧香拜佛还愿的,别说一百块钱,就是卖三百块钱也是它。”
  说完,随着摩托车的几声轰鸣,他已经开出很远,围观的人群也一哄而散,只剩下孟小冬和远尘两个人。

  孟小冬拎着水桶快步走到江边,他往水桶中灌了一些水。于是见到水的鲶鱼开始在水桶里一边吐出气泡,一边忽上忽下地翻滚。孟小冬返回到江坝上,把手里的水桶递给发愣的远尘。看到远尘迟迟疑疑地没接便说:“师父,这……”然后冲远尘笑了笑。
  远尘脸上迟疑的表情转为笑容,嘴里说:“善哉!善哉!”
  远尘走下江坝来到江边,当他准备将桶里的鱼倒入江中的时候,却被孟小冬拦住了。
  日期:2015-08-19 16:23:49
  面对疑惑不解的远尘,孟小冬说:“师父,它已经筋疲力尽,你现在把它放回去,过一会儿它还得游回岸边。现在天还没黑,免不了又被人逮着,那它可就没这么幸运了。”
  “你是说等天黑以后?”
  “休息一晚上,它就恢复体力了,到那时再想抓它就没那么容易了。”然后,孟小冬又笑着说:“好事做到底,送人送到家。”
  远尘也笑了,他从心里佩服眼前这个既善良又聪明的年轻人,不像自己,虽然善良但很愚钝。他在心里感叹,现在这样的年轻人难得呀!他心里这样想,却无意中说出了口:“难得呀!”
  孟小冬听出了远尘话里对自己的赞扬,于是急忙谦虚地嘿嘿一笑,嘴里说:“举手之劳、举手之劳。”
  因为当时是刚刚夕阳西下的时候,距离天黑还要两三个小时,于是两个人便像久违的老朋友一样坐在江边,一边等待天黑一边攀谈起来。
  看着眼前水桶里的鱼,孟小冬向远尘提出了一个建议,他说:“师父,你们庙里每年都往江里放生活鱼、活龟,其实做的都是无用功。”
  远尘一愣:“哦——!这话怎讲?”

  “你没发现每年开春江水一解冻,江边到处是开始腐烂的死鱼、死乌龟吗?”孟小冬不紧不慢地继续说:“这些放生的鱼都是买来的,经过长途运输已经筋疲力尽,一放到江里便又游回到岸边水浅的地方。你们放生的前脚一走,后脚就有很多当地人在岸边捞,然后再拿到市场上去卖。那些没有被捞走的,有很多因不适应寒江水质而病死。所以真正放生活下来的不足十分之一。再说你们每年放生的乌龟,活下来的一个都没有,因为这些南方的龟在北方根本就过不了冬。”

  远尘一边听一边不住地点头,他感到孟小冬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就问:“那照施主的意思,以后庙里就不组织往江里放生了?”
  孟小冬连连摆手说:“我不是这个意思,庙里该组织还得组织,但放生的活物应当科学地选择。”
  “放生这里面还有科学?”
  “当然有了。往江里放生就应当选这江里土生土长的,比如这江里的江鲤、鲢子、黑鱼……都可以。还有,我每次都看到,庙里放生总是在早上日出以后,其实应当在晚上天黑以后。这样的话鱼就有十几个小时的时间恢复体力,而且晚上即使鱼游回岸边,也不容易被捕到。”然后孟小冬一指面前的水桶继续说:“就像这条鲶鱼,你要是白天往江里放生,说不定晚上它就摆在餐桌上了。还有,冬天庙里有时到市场买鸟放生,有很多鸟是南方贩运过来的,在北方天一黑就全冻死了。”

  就这样,两个人相识后交谈的第一个回合,孟小冬就用“科学”二字给远尘上了一课,把远尘说得不住地点头。远尘和尚不但不生气,而且心里还特别高兴,他从孟小冬说话的语气和脸上的表情看出,那绝对不是炫耀更不是卖弄——那是真诚。
  但接下来换了另外一个话题的时候,远尘和尚又给孟小冬上了一课。
  当时孟小冬问:“师父能否告诉我,对‘缘’如何理解?”
  远尘沉默了许久。作为一个阅人无数的出家人他猜测,面前这个年轻人不是官员,就是做学问的人,并且还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这个年轻人表面上的谦虚随和,却掩饰不住眼神中的挑剔和怀疑。于是远尘便说:“古人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本质,器是形式。唯物辩证法的因果关系在佛教中称之为缘。”
  孟小冬静静地听着,却听不到下文,于是便继续问:“师父的话我还是不懂,究竟何为缘?”
  远尘又沉默了许久,说:“刚才我是以我的理解对缘来解释。 其实,中国人在学术上总是习惯于下定义来解释,然后死记硬背。在很多时候这个习惯不好,下定义容易将人的思想框死。最好的方式是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来‘悟’,‘悟’在思想上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如果你对我刚才的解释不理解甚至不满意,这样很好。你通过对自己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来‘悟’,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越‘悟’越深,直到有一天你心中豁然开朗,便会发现所有的缘都是必然,你会感觉到佛的存在,一切都是佛的安排、都是佛的旨意。”

  “如果我没有意识到佛的存在,而是意识到了上帝的存在呢?”孟小冬平和的话语中隐含着一丝挑衅的味道。他虽然感到自己问得很唐突,也许很不礼貌,但话已出口。

  但是出乎他的意料,远尘不但没生气反而笑了,说:“一般人总是把某一宗教的始祖形象为某一个具体的人。当你这样理解,佛主或上帝只是一种抽象的思想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佛祖和上帝是一个人,只是我们这些凡人没有看到或不愿看到。如果谁能把二种思想合一,那将是功德无量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