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侃千古第一相——管仲是怎样炼成的》
第44节

作者: 塞上横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2-22 17:57:26
  (接上)“老大,竖貂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惜,你说他还能爱惜谁呢?”
  眼看自己的人选被一一否决,桓公感到有些不悦,但还是耐着性子问道:“那总理觉得谁合适呢?”
  管仲叹了口气,想了想说:“如果要我说,那就用隰朋吧。”
  “隰朋?”桓公感到有些诧异:“我以为你会推荐鲍叔牙呢。”
  管仲一笑,摇了摇头:“鲍叔牙是好人,但不适合干总理。”
  “哦?为什么?”
  “我太了解鲍叔牙了,他是个真正的君子。他清正廉洁,从来不搞灰色收入;他嫉恶如仇,别人做错了一件事,他记在心里,终身不忘。鲍叔牙是个好人,但却不适合委以国政。(鲍叔,君子也,千乘之国,不以其道予之,不受也。虽然,不可以为政。其为人也,好善而恶恶已甚,见一恶终身不忘)”
  “嗯,有道理。那隰朋呢?”桓公接着问。

  “隰朋是最合适的人选。他目光长远,深谋远虑。遇到不懂的事,他也能做到不耻下问。他心怀仁德,乐善好施,曾救济过五十余户难民,而受惠者却不知道他的名字。更难能可贵的是,隰朋做事很会把握分寸,对于不该知道的事,他从不打听;对于不该过问的事,他也从不插手。别人犯点无关紧要的小错,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要用,那就用隰朋吧。(隰朋可。朋之为人,好上识而下问。臣闻之,以德予人者谓之仁,以财予人者谓之良。以善胜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者,未有不服人者也。于国有所不知政,于家有所不知事,必则朋乎!且朋之为人也,居其家不忘公门,居公门不忘其家,事君不二其心,亦不忘其身。举齐国之币,握路家五十室,其人不知也。大仁也哉,其朋乎!)”

  必须承认,管仲精明到家了,为官之道、为政之道全都让他琢磨透了。桓公听完,认真的点了点头,正当此时,管仲的神色却渐渐凝重起来。
  “老大,我还有句话,如果我真有个三长两短,您无论如何也要照我说的去做。”
  管仲的话一说完,桓公就知道,总理这是要做最后的交代了。
  想到这里,桓公心中一阵苦涩:“老伙计,你说吧,我都听你的。”

  “老大,我最后的愿望,就是让你远离三个人。”管仲郑重的说。
  “哦?哪三个人?”
  “易牙、竖貂、卫开方!”管仲一字一句道。
  日期:2014-12-23 19:55:03

  (接上)又来了。桓公心中一阵无奈,管仲怎么总跟他们三个过不去:“总理,他们对我的忠诚毋庸置疑,这点你大可以放心。”
  “不不不。”管仲坚决的摇了摇头。
  “为什么?他们都曾为我舍弃了很多常人所不能舍弃的东西啊!”
  “那是因为他们相信,未来在您身上所得到的,远比他们舍弃的东西要多的多啊。现在我活着,他们不敢怎么样,一旦我死了,后患无穷啊!”
  “这……”桓公本来还想反驳,但看到管仲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样子,桓公犹豫了。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桓公知道,管仲是真心为自己着想,并无他意。沉默片刻,桓公违心的点了点头:“总理,我都听你的就是了,你放心吧。”
  看到桓公表态,管仲的心中却并不轻松,凭借对桓公四十年的了解,管仲心中明白,桓公的回答并不是认真的,他在敷衍自己。但愿是自己多虑了吧,管仲自我安慰的想。

  说完这些,桓公就回去了。看着桓公的背影,管仲陷入深深的忧虑,他不知道,自己离开后,桓公还能走多远。此时的桓公也并没有意识到管仲的话的重要性,他万万没想到,在管仲死去的仅仅两年后,易牙、竖刁和卫开方就发动了政变,齐国大乱,就连自己本人也死于非命。
  管仲死,而桓公不用管仲言,卒近用三子,三子专权……冬十月乙亥,齐桓公卒。易牙入,与竖貂因内宠杀群吏,而立公子无诡为君。太子昭奔宋。  ——《史记-齐太公世家》
  当然,这都是后话。
  日期:2014-12-28 23:39:25

  管仲走了
  公元前645年是个不平常的年份,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有诸侯会盟,有秦国饥荒,有晋惠公战败。但几乎所有人都记得,这一年,齐国的首席执行官管仲,因病逝世了。
  管夷吾,字仲,谥号敬仲。先秦时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管仲相齐四十年,推行改革,富国强兵,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孔子赞其: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后世对管仲的评价一直众说纷纭,毁誉参半。有人褒其辅佐桓公称霸,尊王攘夷,保护了中原文明;亦有人贬其生活奢靡,不尊礼制,开创娼妓制度,没有培养霸业的接班人。
  然而,这一切的褒贬毁誉管仲都无从知晓,他将永远沉睡于牛山北麓的一方黄土之下。遗憾的是,我不曾去过管仲的墓前祭拜,仅在多年前看过一段管仲墓地的影像资料。影像中的管仲墓偏僻荒凉,很难想象,这座墓地的主人曾经有过怎样的辉煌。在墓前的一座石碑上,刻有一首明人的诗:幸脱当年车槛灾,一匡霸业为齐开。可怜三尺牛山土,千古长埋天下才。或许,管仲算不上是个好人,但却是个有利于民族的人。

  公元前645年,管仲走了。
  十个月后,管仲的接班人隰朋因病逝世。
  一年后,鲍叔牙也走了。
  两年后,易牙、竖貂、卫开方作乱,桓公死于非命。齐国大乱。
  三年后,齐孝公归国即位,桓公正式下葬。

  十二年后,桓公的儿子齐孝公也走了。
  一百年后,田氏诛灭了庆氏,开始逐渐蚕食齐国公室的根基。
  二百六十年后,田氏篡齐,姜齐时代就此结束。
  四百二十年后,秦军攻入临淄,始皇扫六合。
  ......

  于是,历史的巨轮席卷着我们,当我们流连于灯红酒绿的街道时,却早已想不起,脚下的这片土地,曾上演过怎样的风起云涌、时代更迭。
  千百年后,他的故事或许会成为街头巷尾的评书快板,茶余饭后的消遣谈资,不过,这一切的一切都与管仲再无关系,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正文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