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高大的巨人——隋文帝杨坚的成功之道》
第42节作者:
云淡心远 日期:2014-08-27 08:31:29
NO.70
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在南线,杨坚刻意放下身段,向南陈示好。
他多次派使臣出访南陈,反复强调,隋陈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要增进互信,加强交流,和平共处,世世代代的友好下去。
同时,他按照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即使南陈有人要献地投降隋朝,他也不予接受。
杨坚递过来的橄榄枝对于沉迷于温柔乡中的陈后主来说,相当于想睡觉有人送枕头、想打架有人送砖头、想接吻有人送舌头,哪里有不接受的道理?
之后的几年,隋陈两国边境一直相安无事,鸡犬之声相闻,使臣频繁往来。
不仅对南陈,对自己位于江陵的附庸小国后梁,他也很注意笼络。
公元582年12月,也就是突厥刚退兵不久,他就为自己的次子晋王杨广纳后梁主萧岿之女为妃——后梁虽然没什么实力,但兰陵萧氏却是南朝的皇族,而且是文化世家,在南方地区影响很大,和萧家结亲,有助于南线的安定。
除此以外,杨坚还下令罢免了从西魏开始就设立的负责监控后梁政权的江陵总管府。
后梁主萧岿对此感恩戴德,对杨坚也更加死心塌地。
南线无忧,杨坚得以专注于北线的战事。
公元583年4月,突厥又数次骚扰隋朝边境。
杨坚以此为由,下诏宣布讨伐突厥,这封诏书写得极有气势:东极沧海,西尽流沙,纵百胜之兵,横万里之众,亘朔野之追蹑,望天崖而一扫。何敌能当,何远不服!……诸将今行,义兼含育,有降者纳,有违者死。使其不敢南望,永服威刑!
“东极沧海,西尽流沙”说明这是一次规模极大的全面出击;
“使其不敢南望,永服威刑”则指出了此次战役的目标——不是为了扩张领土,灭掉突厥,而是为了让突厥镇服,从此不敢南侵!
隋军以卫王杨爽、河间王杨弘、秦州总管窦荣定、上柱国豆卢绩、左仆射高颎、内史监虞庆则等人为行军元帅,兵分八路,向突厥发起全线进攻。
其中,杨爽担任中路军主帅,并且节度诸军。
时年21岁的杨爽是杨坚的五弟,也是最小的弟弟,比杨坚的长女杨丽华还要小两岁,父亲杨忠去世的时候,他还是6岁的幼儿,之后便由大嫂独孤皇后抚养长大,因此极受杨坚的宠爱。
这次杨爽率上柱国李充等四位行军总管由朔州(今山西朔州)道出塞,在白道(今内蒙古武川)附近发现了沙钵略率领的突厥军主力。
李充近年来一直担任朔州总管,与突厥多次交过手,深知突厥人的底细,他向杨爽建议说:突厥近年来多次获胜,骄傲自大,一定想不到我军会主动进攻他。如果让我率精兵突袭,一定能够获胜!
杨爽深以为然,便命李充统精骑五千,前往偷袭沙钵略军。
事实的确如李充所言,在突厥人的眼里,他们是狼,隋朝人是羊,从来只有狼攻击羊,哪里有羊攻击狼的道理?你看动画片里的喜羊羊再聪明,也只限于自保,也不敢随随便便地攻击灰太狼吧。
因此突厥军做梦也没想到隋军会这么做,一时间猝不及防,乱成一团。
常言道:成功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当然,这话反过来说也成立:失败总是青睐没准备的人。
这样的一场战斗,结果自然毫无悬念——隋军大获全胜,俘虏数千人,缴获牛羊数万头。
沙钵略本人也非常狼狈,他身受重伤,躲在茂盛的草丛中,屁都不敢放,气都不敢出,这才勉强躲过了隋军的搜寻,得以侥幸逃脱。
台风过后的大地满目疮痍,惨败之后的突厥分外悲惨。
由于持续不断的旱灾,突厥人近一年来一直缺衣少食,而在此战中他们又损失了大量牛羊,饥荒情况自然也就更加严重——饥饿指数从原来的橙色预警变成了红色预警,伙食定量从原来的每人每天六两变成了每人每天二两。
这点东西喂一只猫都不够,怎么可能填饱他们的肚子?
无奈之下,突厥人只好把尸骨粉碎为粮以果腹充饥,但这又导致了疫病的流行,一时间,死者极多,尸横遍野,可谓惨不忍睹。
日期:2014-08-29 08:41:50
NO.71
与此同时,在东北方向,幽州总管阴寿率军十万出卢龙塞(今河北迁西县喜峰口),攻打盘踞辽东的高宝宁。
高宝宁慌忙向突厥求救,但此时的突厥早已自顾不暇,哪里能顾得上他?
孤立无援的高宝宁根本抵挡不住隋军凌厉的攻势,无奈只得放弃老巢黄龙城(今辽宁朝阳),逃到了漠北。
之后,阴寿留部将成道昂镇守黄龙,自己则率军返回幽州。
然而,游击大师高宝宁深谙“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游击战术精髓,等到阴寿大军刚刚退走,他又带着契丹、靺鞨等部族的一帮喽啰反攻黄龙城。
成道昂苦战多日,才勉强打退了高宝宁的进攻。
阴寿对这个烦人的流窜犯高宝宁深感头痛,不过他不愧是姓阴的,对玩阴的极为擅长——很快他就想出了一个阴招。
阴寿派人潜入高宝宁军的内部,用重金收买了高宝宁的亲信赵世模等人,同时又四处散布重金悬赏高宝宁的消息。
这一招在流离失所、缺衣少食的高宝宁军中非常奏效,没过多久,赵世模等人纷纷率部来降,叛军内部土崩瓦解。
穷途末路的高宝宁只得率少数残部再次北逃,想要投奔契丹。
但他的部下赵修罗等人已经失去了信心,加上难以抵御重赏的诱惑,便在中途杀了高宝宁,随即提着他的首级前往阴寿的大营领赏。
东北自此宣告平定。
铲除高宝宁,对此时的隋朝来说意义十分重大——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东北的边患,完成了周武帝未竟的统一事业,巩固了隋朝在河北等原北齐地区的统治,而且使突厥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盟友。
从此,排除了高宝宁骚扰的隋朝就可以全心全意对付突厥这个敌人了。
隋军在西北方向也取得了很大的战果。
河间王杨弘率军从灵州(今宁夏灵武)道出塞,大破突厥军;
他麾下的行军总管庞晃则率部从贺兰山(位于今宁夏北部)长驱直入,势如破竹,斩首数千级而回。
不过,相对于顺风顺水的杨弘来说,秦州总管窦荣定这一路就要艰难得多了。
他率步骑三万出凉州(治所今甘肃武威),在高越原(今甘肃民勤西北)遇到了阿波可汗率领的突厥大军。
高越原地处戈壁荒原,寸草不生,干旱无比,要找到水源比找到外星人还难。
由于情况不熟,隋军随身携带的水很少,很快就喝完了。将士们只好刺马饮血以补充水分,但这毕竟是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因此还没等开战,隋军就已经死了不少。
这样下去,恐怕不等敌军攻击,隋军就已经不战自败了,不,是不战自毙!
窦荣定对此束手无策,只好四十五度角仰望炽热的太阳,发出一声长叹:难道这是天要亡我吗?
大漠戈壁的气候变幻莫测,变起天来就跟女人变起心来一样——突如其来,完全没有预兆。
窦荣定的话音未落,忽然天色大暗,瓢泼大雨从天而降,短短的几个时辰,降雨量就达到了100mm。
隋军的饮水问题就这样彻底得到了解决。
久旱逢甘霖,绝处逢生机,隋军上下士气大振。
随后窦荣定指挥部队乘势进击,屡次击败突厥军。
然而阿波可汗也很顽强,虽然战事不利,但他很快又稳住了阵脚、占据了有利地形。
之后,两军又重新陷入了对峙局面。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就在窦荣定苦思破敌之策而不得的时候,突然有人叩辕门求见。
“来者何人!”
“敦煌戍卒史万岁!”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