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8-27 10:08:02
应该说瓦剌吸取了鞑靼的教训,准备的很充分,预先把失败的局面考虑到了----先把自己的老幼、妇孺以及牲畜、辎重这些东西都转移到大后方藏了起来,只带骑兵精锐和马队来和朱棣对攻,所以失败之后没有出现像阿鲁台那样大批牲畜、辎重被明军抢走的局面。
瓦剌军且战且退,离远了明军就一顿火铳远射,然后骑兵冲上去对战,一直追出去了几百里。蒙古马跑的确实快,但瓦剌战斗力也不是盖的,民风确实剽悍--在骑兵混战过程中明军武安侯郑亨中箭,都督(正一品军事大员)马聚重伤,都指挥使(正二品军事大员)满都战死。但是明军的战法确实把蒙古骑兵克制住了,或者叫完全压制住了,蒙军一点招儿都没有,远了用火铳密集射击,然后近了用骑兵对冲,明军骑兵明显弱于蒙古骑兵,但是可以两个打一个,何况蒙古骑兵很可能还受伤了(被火铳击中)。
在战斗中朱棣抽调出了将近一半的机动兵力监视鞑靼,防止在对战瓦剌时鞑靼从明军背后偷袭。客观的讲,鞑靼确实想偷袭,但不是偷袭明军,而是偷袭瓦剌。在明军刚刚撤退不久,阿鲁台领着人冲上来了,看起来鞑靼跟瓦剌结的仇比明军大的多,瓦剌刚被明军战败,沮丧之余,没想到鞑靼又冲上来给一棒子----混战之中,瓦剌大败,瓦剌立的大汗答里巴战死,马哈木重伤逃走。照这个结果看如果当初朱棣让阿鲁台当讨伐瓦剌的先锋官的话,阿鲁台应该会非常卖力的收拾瓦剌。
第2年春正月(永乐13年)瓦剌对明廷贡马谢罪,把其扣留的明朝使者厚待一通以后恭恭敬敬的送回了明朝。
日期:2014-09-04 22:19:37
在朱棣亲征瓦剌之后的几年中,鞑靼和瓦剌一路混战不休,双方打赢了,都会把战利品送一部分到朱棣这儿来请赏--你看我为朝廷讨伐瓦剌(鞑靼)打赢了,你得给封赏(出处"永乐14年3月,和宁王阿鲁台以战败瓦剌之众遣使拾驴等奏献所俘获人马,特赐宴劳" --《明太宗实录》,瓦剌也是这样)朱棣都表面上应付一下,给点酒喝也就算了。
但总体上说鞑靼现在占的优势很大,在永乐14年(1416年)的一场混战中,阿鲁台直接把马哈木干掉了,后续战争中又把脱欢(马哈木的儿子,活捉明英宗那个也先的老爸)活捉,活捉后阿鲁台把脱欢弄家里面当奴隶使,后来瓦剌用了大量牲畜、财物才好容易把脱欢给换回去。在这之中阿鲁台的野心也越来越膨胀,渐渐的开始怠慢明朝的使臣了。
导致阿鲁台这样做的还有一个原因,朱棣一直在瓦剌和鞑靼之间搞制衡,谁弱了,朱棣就开始偏帮这一边,瓦剌衰弱的时候可以看出来朱棣明显偏帮瓦剌,后来就不止口头上帮了,朱棣甚至都直接插手帮了,比如永乐17年朱棣从鞑靼的上书中和收集的情报判断出鞑靼要偷袭瓦剌,马上就派人通知瓦剌赶紧戒备,防止阿鲁台偷袭,瓦剌没听,结果阿鲁台真来了,瓦剌又一次大败(出处:"永乐17年11月己酉,指挥毛哈剌还自瓦剌,言阿鲁台袭贤义王太平等大败之。 上曰:“阿鲁台黠虏,与瓦剌相讐久矣,朕尝遣人谕太平等令备之,不从朕言,遂至于此。”于是遣千户脱力秃古等,往赐太平把秃索罗等彩币表里且慰问之" --《明太宗实录》.卷218)。阿鲁台知道以后就对朱棣非常不满,这种事情后续还有,阿鲁台对朱棣就越来越不满,但他又很害怕朱棣,也就压抑着。
就这样表面平静着延续了将近6年多,到了永乐19年(1421年)鞑靼(阿鲁台)和明朝廷(朱棣)的矛盾终于公开激化了。1421年,按捺不住的阿鲁台率领人马围攻明朝北方重镇兴和(今属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下辖),混战之中杀死了明军指挥官王祥,朱棣得知以后勃然大怒。
但是朱棣表面上很平静,只是把北方军事重镇的军队秘密向北京调,然后隐忍不发,静待时机。到了第2年(1422年)机会来了,3月朱棣接到线报,阿鲁台又领着人杀到兴和来了。
朱棣亲率先头部队星夜杀奔兴和而来,保密工作做的不错,朱棣的人马直到到了河北宣化才被阿鲁台的侦察兵侦察到,阿鲁台接到报告之后,惊慌之下,掉头就跑,慌乱到了什么成度呢-----朱棣领着人杀到兴和以后一看,鞑靼确实挺猛,兴和城被攻破了,但是呢,兴和附近的洗马岭有2000多匹鞑靼牧马在哪儿悠闲的吃草呢,但是负责看管、放牧的鞑靼人却跑的没影儿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