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这才是和珅-走出成见,走近真实》
第39节

作者: 附壤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9-16 22:48:46
  为此,乾隆又将这件案子传谕给了各省督抚,让各省的大员给出自己的意见。为了表示自己偏袒之心,乾隆皇帝再上谕的开头,明确写了:“李侍尧历任封疆,在总督中最为出色,是以简用为大学士……”
  开头便是如此高的评价,已经显现出乾隆力保李侍尧的端倪。可惜,各省大员的“处理意见”,着实出乎乾隆的意料。
  各省大员中,除了一个人之外,全部同意大学士九卿的处理结果:斩立决。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所谓天威难测。
  乾隆把这件案子发给各省督抚,天知道这是乾隆想要保李侍尧不死,在各个督抚眼里,更合常理的理解恐怕是,乾隆想借此震慑一下各督抚:千万不要贪污,否则就是李侍尧的下场!更何况,这种形势,给出的“处理意见”越重,越表明自己与“贪污犯”划清了界限,皇帝越是怪罪不到自己。也许会有聪明人猜测到皇帝此举的真正目的,但还是不敢提出相反的意见: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嘛!
  只有一个人,在乾隆的这次针对百官智慧与胆识的“大考”中,脱颖而出。
  这个人的名字叫闵鹗元,当时正是安徽巡抚。在接到皇帝上谕的时候,同所有大臣一样,开始字斟句酌地研究起来。一封上谕看似平淡无奇,可是在这些大臣眼里,每句话都可能另有隐意,如果做个比喻,可以参考现在的《新闻联播》,只有真正的能人才能看懂它。

  闵鹗元绝对属于看懂这封上谕的人,可是要让他真的为李侍尧“求情”,他也得三思而后行。历史没有留下闵鹗元“三思”时的踟蹰,只留下闵鹗元“后行”的成果:
  在闵鹗元呈给乾隆皇帝的奏折中,明显看出闵鹗元的“良苦用心”,大致归纳出来,这封奏折总共下面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极力夸赞乾隆皇帝英明的“惩贪”行为,并且说明皇帝您既然把李侍尧的案子交给各督抚核议,这是对我们的警戒,皇帝对江山社稷真是用心良苦啊。
  第二部分:说明和珅定李侍尧“斩监侯”、大学士九卿会议定李侍尧“斩立决”,各有各的道理,都是正确的。(方方面面都不得罪。)
  第三部分:痛斥李侍尧有负皇恩,皇帝如此器重他,竟然还贪赃枉法,着实让臣等“触目警心”。最后表示,自己要绝对与这种“有负皇恩”的人、“有负皇恩”的举动划清界限,以此为戒!
  最后一部分(终于到了最重要一部分):虽然李侍尧犯下了种种劣行,但正如圣上所说,李侍尧的办事能力,“实为中外所推服”,对这样的能臣,可以按照古代“议勤”、“议能”的条例,饶李侍尧一死。

  注:“议勤”、“议能”,是中国古代法制“八议”中的两种,八议指的是“亲、故、贤、能、功、贵、勤、宾”,凡是属于这八种人之一的,可以适当考虑减刑。
  日期:2014-09-19 13:52:23
  就这样,一封闵鹗元自认为已经“面面俱到”的奏折写完了,发出去的那一刻起,恐怕闵鹗元再胸有成竹,此时心中仍有一丝忐忑,天威难测,天威难测啊!
  直到几个月以后,乾隆又发布了一道谕旨,这道谕旨,给这件乾隆四十五年的大案,画上了一个句话。
  受到这封上谕的闵鹗元,定然心花怒放,因为在谕旨中,乾隆点名指出,按照他的“议勤”、“议能”的建议,宽赦李侍尧,改为斩监侯。在这场针对所有督抚的“大考”中,闵鹗元是唯一的胜出者。
  同样心花怒放的,还有和珅,因为这件大案折腾了大半年之久,最终还是按照自己最初的建议,定罪李侍尧。

  最后,同样值得“心花怒放”的,就是李侍尧了,“斩监侯”的罪名,相当于现在的死缓,一般都是秋后处斩,可那时,生死也只在皇帝的“一勾”之间,乾隆现在不让自己死,那时更不会让自己死了。
  的确,仅仅一年之后,李侍尧又复出为官,而且一下子就带上了三品顶戴。且从此以后,仕途再无破折,最终图形紫光阁,善终。
  纵观和珅在李侍尧贪污案中的表现,还配得上“可圈可点”四个字。除了乾隆曾经提供给和珅一条重要情报之外,其余的地方,和珅都没有让乾隆失望,尤其是最初就给李侍尧定罪“斩监侯”这一点,一定“深得圣眷”。
  再联想到和珅是第一次奉旨办案,能有这样的成绩,已经足够出色了。
  在回京的路上,和珅就已经得到驰报:自己荣升户部尚书,亦即财政部的正部长。无疑,这次升官,表明乾隆对和珅在李侍尧案件中的表现非常满意。
  但和珅之所以称之为和珅,是因为他总能在乾隆非常满意之后,再添惊喜。
  原来,和珅在处理李侍尧案件的同时,顺带还考察了一下云贵地区的风土人情,当然,考察的目的并非“公款旅行”,而是考察问题。
  可能早在被派去云南的时候,和珅就已经开始盘算:自己一直在京城为官,一点没有地方的经验,而且目测可预见的将来,自己也不太可能在不被贬黜的情况下“下方地方”。所以,这次南行,就是难得的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
  和珅的确抓住了这次机会,在云贵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除了“办理”李侍尧之外,和珅还对云贵地区的一些“问题”,一口气提了将近九条建议。
  九条建议中,有吏治问题,有更改税口、采办铜矿、铸铜钱等等经济问题,有释放羁押的缅甸囚犯、缓和两国关系的外交问题,甚至还有让苗人剃发的民族问题……
  平心而论,和珅的这些建议或许大部分都是可称道的,但这并不代表和珅就是治理地方的“能手”。这就如同我们现在生活中,每个人(尤其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刚进到一家新单位的时候,一定能发现许多问题,并且能提出许多看似“合理”的建议。但只有那些深谙公司“规矩”的老员工才知道:这些问题人人其实都看得到,之所以没有解决,只不过里面利益牵扯、盘根错节的地方太多,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牵扯到里面,恐怕也只有“初出茅庐”的新人,才愿意“捅这些马蜂窝”。

  但和珅不一样,他毕竟是“钦差”,大可以提完建议后拍拍屁股走人,摊子其实还是个烂摊子,和珅却能赢得好名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