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论史——曾左胡洪杨》
第50节

作者: 阿a浪lang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1-03 21:11:32
  癸丑第五
  曾国藩从读书、出仕、入翰林院、当侍郎,基本上很少接触社会。按现在的话说,是个典型的学院派,谈起理论来头头是道,做起事情未免有些偏差。
  乱世用重典,曾国藩奉为圭臬,做了十个站笼。这站笼有一人多高,上端是枷板。把人犯关进去,头卡在木枷上,双手捆绑,脚下垫砖。根据罪行的轻重决定砖块的数目。人犯白天被拉着游街,晚上也站着,并且不给吃,不给喝。一般人站上三四天,必死无疑。有求速死的,趁晚上看守的人不注意,把脚下的垫砖踢开。
  自从曾国藩到任,这十个站笼就没有空着过。公然造反的土匪,当场就被团练格杀了。享受站笼待遇的,一般是所谓的莠民。或者对太平天国有同情心,或者家里有洪秀全的《原道觉世训》,一经查获,审案局里的几个近视眼讨论一番,基本就定案了。立刻马上请君入笼。这站笼表面上没有十字架血腥,内涵却是一点也不少。

  曾国藩的原则是宁肯错杀一百,不肯放过一个。所以被杀的里面未尝没有冤魂,曾国藩也为自己赢了一个外号:曾剃头。
  按照大清的律例,要杀犯人需层层上报,经皇帝用朱笔勾过,才能用刑。(电视剧里面看的)曾国藩连巡抚也不请示,随便砍人。当然就引起了继任者骆秉章的不快。
  长沙城得以保全,自然也有骆秉章的功劳,张亮基一走,骆秉章就回来了。跟曾国藩好说歹说一番,总算是把站笼拆了。
  曾国藩为此给皇帝打了个报告,申明自己乱杀人的理由。咸丰回复道:办理土匪,必须从严。有圣旨在手,曾国藩继续我行我素。

  杀手无寸铁的平民确实不算什么本事,可见曾国藩于治乱也确实才短,左宗棠主持长沙大局好几年,也没把长沙丢了,也没人叫他“左剃头”。
  长沙省城里除了曾国藩的一千多团练外,还有三千五百绿营兵。这些绿营兵归提督鲍起豹管辖,二把手是长沙协副将清德。
  为了提高士兵的战斗力,曾国藩跟鲍起豹商量,团练和绿营兵平时分开操练,每五天一会操。并由曾国藩亲自检阅。有人替自己练兵,这么好的事儿,鲍起豹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前面说过,绿营兵军纪涣散的不得了,平时也不大操练,实在推不开就雇人出操。曾国藩这么一搞,得罪绿营兵是难免的了,再加上曾国藩操练的比较狠:每天八个小时,刮风下雨照练,曾国藩自己也以身作则,三伏天一身戎装,骑着马在操场上来回巡视,有时还喋喋不休地聒噪个把时辰,大讲尽忠爱国,把一帮绿营兵恶心坏了。

  但绿营兵里也有例外,一个叫塔齐布的,每次都短衣紧裤,脚穿草鞋,带着部下按时出操,练的也很卖力。
  曾国藩看塔齐布挺会来事儿,就想保举他做个参将(正三品),这下副将清德不同意了。塔齐布还是火器营的护军(正六品)时,清德就是副将(从二品)了。现在眼看要跟自己平起平坐。
  清德开始闹情绪,凡是会操,一律不参加,有次还拉了百十号弟兄给自己的四姨太过生日。曾国藩大怒,参了清德一本。这下鲍起豹不愿意了。
  提督是从一品,比曾国藩的侍郎还高一级,清德是鲍起豹的属下,曾国藩要参清德,起码应跟鲍起豹打个招呼,打狗还得看主人哈。
  日期:2015-01-04 21:52:22
  癸丑第六
  这一年的四月初六,太平军出师北伐。
  北伐军有两路,一路是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为首,从扬州出发,共两万二千五百人,号称九军;一路是朱锡琨、黄益芸为首,从南京出发,人数不详。
  朱锡琨、黄益芸这一路,行至江苏六合县,宿营时失火,延及弹药库,伤亡惨重,黄益芸当场飞天,余军归南京。朱锡琨估计害怕追究责任,带了几个人前去会合林凤祥,李开芳。
  四月二十七日,西征军出师,领军大将为夏官副丞相赖汉英,殿右八指挥林启荣,十二指挥白晖怀。所带士兵数量不详。

  还记得初中历史老师讲到北伐时不无惋惜:怎么不派一个王去啊。难道太平天国对北伐不重视吗?或者是为了策应西征。仔细分析,也不是那么回事。
  定都南京时,太平天国几个领导的排名: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天官正丞相秦日纲,天官副丞相林凤祥,排第六。李开芳地官正丞相,排第七。地官副丞相陈承瑢,春官正丞相胡以晃,春官副丞相吉文元,排第十。赖汉英的排名应为第十二。朱锡琨的左三检点也明显高于殿右八指挥林启荣。所以北伐军不是策应西征。
  从攻打长沙时,林凤祥、李开芳就是太平军的前锋,此后下武昌,入金陵,林、李都是大军的先头部队。所部两万多人,应该是太平军的精锐。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北伐,洪、杨等人也不是不重视。
  论起北伐失败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决策性失误。主要责任应该由洪秀全,杨秀清来负。
  前面说到,笔者是不赞成定都南京的,但既然定都了,当午之急,应该是西征。东晋牛人谢安说过:荆扬相衡,则天下平。由此可见,荆州对于南京的重要性。目前,太平军已经攻取扬州,夺取并控制荆襄一带,应该是太平天国的重中之重。
  至于要不要出兵北伐,笔者觉得,可以派出一支偏师,扰乱中原,达到牵制对方的目的就行,而不是一定要直驱燕都。然后主力西征,一举夺取荆襄。
  林凤祥,李开芳是太平军中的悍将,作为偏师去送死,实在是有点冤,但这两个人作为一个方面军的主将,又明显缺乏帅才。要是换上林副统帅,带着两万多精锐北上,就算攻不下紫荆城,也能带回来二十万大军。但才华这东西,没法苛求,主要还是洪、杨用人不当。总的来说,北伐失利,是太平军定都南京后第一个败笔。

  至于西征,打到九江就跑题了,全军去攻打南昌,结果又碰到江忠源。基本上无功而返。
  从岳州到金陵,杨秀清一直惊才绝艳,刚定都金陵就出这种昏招,什么原因?太平军举倾国之力,六万多人,拿不下一个长沙。杨秀清也不是不知道,让两万多人去攻北京,跑那么远去送死。就算是剪除异己也不到时候哈。
  太平军定都南京时,有人口二百万,胜兵六十万,然而洪杨已经没有北上的决心了,他们只想将既得利益维持下去。但出广西的时候,杨秀清发出了三篇檄文,要攻进紫禁城,杀尽清妖。大话已经说出去了,不装装样子不行哈。当然要装就逼真一点,这才派出一支不强不弱,非正非偏的部队。
  死了两万多人虽然不多,但更大的损失是政治上的,最起码黄河以北的人心让他们象手纸一样扔掉了。
  好像从此以后,太平军再没有北伐过,再傻的人也不会被骗两次。
  再说一遍正心诚意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