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秘史之最终对决》
第47节

作者: xajh200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5-18 21:53:37
  战国策我认为很多篇章都是当时的流行文学作品,算不上史料。
  我这个人不喜欢老调重弹,很高兴给大家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日期:2015-05-18 22:16:10
  反观齐国,换子之后,它的盟友从楚国变成韩魏,整体布局从相对分散状态变得较为集中,而孟尝君显然也对本方的优势所在了解的非常清楚,他第一时间就把三个国家的主力部队都调集到同一处战场上。可见,换子对秦国来说,在实力上造成的损失可能不是太大,但是在战略态势上它的损失很大。不过还有一个问题,控制住地理中枢地带,并不意味着可以防止其他方向出现潜在的敌人。张仪在开战之前解决了这个问题,义渠和赵国的威胁被他预先清除掉了,开战之后,张仪不用担心后顾之忧,可以一心一意的和齐楚较量。但是孟尝君没有办法预先解决这个问题,燕国,赵国,宋国都没有参战,它们和齐国的关系都很紧张,如果战争久拖不决,演变成一场相持不下的消耗战,这些国家,特别是燕国有可能趁虚而入,偷袭齐国的后方,这对齐国很不利,所以,孟尝君需要发挥出另一个人为的优势:出其不意的优势。

  当接到韩魏求援请求的时候,他一刻也不浪费的立即反守为攻。八年以来齐国没有表现出想拉拢韩魏的任何迹象,连一次外交接触都没有,这时它们却一下子成为并肩作战的盟友;八年以来齐国没有参加过任何战争,没有动用过一兵一卒,这时它却一下子派出所能派出的最多军队;八年以来齐国军队从未迈出过国门一步,这时它却一下子跨越千里抵达战场。所谓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众多强烈反差使得秦楚一方完全缺乏思想准备,相比对手坚决,大胆而且迅猛的攻势,它们的反应显得慌乱,无力而且迟钝,还没有想出有效的对抗方法就已经被迫吞下惨败的苦果。闪电式的结盟,闪电式的出击,闪电式的破敌,孟尝君在最短的时间内赢得胜利,也震慑住了那些怀着异心的国家,让它们不敢轻举妄动。

  日期:2015-05-20 22:43:31
  燕昭王肯定是一直在紧张的关注着这场大战的进程。可是燕国离战场太远,以当时的通信技术,一轮战事结束后很久消息才会传到燕国。还有,战争时期各国通常都会在边境线上加强封锁,对和战况有关的情报进行特别管制。所以,当燕昭王终于得知齐国出兵的确切消息的时候,很可能同时秦楚战败的消息已经一起传来了。燕昭王是个精明谨慎的人,他知道燕国的实力比齐国弱的多,自己手里的那一点本钱经不起鲁莽冲动带来的代价。在齐国的对手占据着上风,再加上燕国就有把握击败齐国的情况下,他会考虑出手,继续把齐国往火坑里使劲的推,但是如果不是这种情况,他就不会出手,他会等待一个更好的机会。

  齐威王和孟尝君都是齐国的战略家,我们可以比较一下,由于面临的具体环境条件不同,他们的做法有哪些差别。齐威王想削弱赵国,他是怎么做的呢?他拿着小刀一刀接着一刀的去捅赵国,让赵国的血一点点的流光。孟尝君想削弱楚国,他又是怎么做的呢?铁锤轰击。找一把他能找到的最重铁锤,在楚国还没有做好招架准备的时候就使出全身力气朝着楚国砸下去,一下子就把楚国砸成残废。

  如果要我选一场楚国在战国时期遇到的对它伤害最大的战争,我会倾向于选无名之战。丹阳-濮水之战中,楚国的损失也很惨,直到前303年估计它都没有完全恢复过来,不过这个期间它能灭掉越国,说明它还是有一定实力的。而在史书中默默无闻的无名之战才是楚国由强转弱的最明显分界点,孟尝君在这场战役中把集中兵力和出其不意两大优势都发挥到极致,一举夺取对秦国的战略优势。秦国发现,它用韩魏两颗棋子换来的楚国这颗昂贵棋子,转眼间就遭到严重削弱,楚国仍然号称强大,但是矗立在那里的实际上是一个虚有其表的空壳,难以指望它今后起到多少侧翼牵制的作用,强大的三国联军很快就会直接向着秦国猛扑而来。从这个时候开始,秦国的主要国家目标已经改变了,不是进行扩张,也不是争霸天下,而是在孟尝君的进攻下保住自己,避免成为下一个楚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