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石纲(“道君皇帝”宋徽宗的特殊癖好)》
第46节

作者: 二郎神犬马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6-01 23:33:00
  蔡京写完后,赵佶打量一番,甚为满意,于是提笔在左下角书上自己的绝押——天下一人。最后一笔写完,哈哈大笑起来:“既得古琴,又成妙画,哈哈!连微,你想要什么赏赐?”
  道童恭敬道:“连微不敢要什么赏赐,只愿能陪在先生左右就好。”童贯指着他道:“你这个童子真是不懂规矩,适才圣上要你作诗你也不作,现在圣上问你想要什么赏赐,你直说便是,扫了官家的兴,可得治你的罪!”
  赵佶微笑地看着他,道:“但说无妨。”
  连微看看几人,然后弯腰拜道:“我想要这茶酒班的侍卫到延福宫来,跟我一起侍奉道君。”
  此语一出,赵佶、童贯、蔡京、钟耀南四人均是诧异无比,赵佶奇道:“这是为何?”
  道童面露苦色,道:“连微命不好,父亲是个落第的秀才,百般欲考功名不中。两岁时他教我识字,发现我竟能轻松记得,到三岁时汉字已几乎全都能识晓,于是便开始逼我背四书五经。也不知怎地,一年之中,到四岁时,连微竟真能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
  谁知父亲并不知足,似乎发现金山一般,又开始让我学诸子百家,每天如果不能背掉他所规定的诗文,必定一顿饱打。那时我才四岁,能记住先前学的已属不易,哪还能再装下更多东西,村里同龄的孩子,有些连话都还说不利索。因此连微几无一日不挨揍,而且父亲下手奇狠,有次竟将我耳根生生撕裂,只剩一半连在脑袋上,这伤痕至今可见。”
  说着,转头将耳背示向众人,果然一条明显的伤痕,从耳垂延伸之耳根中央。
  道童续道:“我从初时看见字文便欢喜,到后来只要一想到经文便浑身发抖。一年之中能出家门的日子,当真屈指可数,浑身数不清的鞭痕,这种日子从三岁起一直过到十三岁,如同被人扔进油锅里,煎熬了十年。别人见到父母无限欢喜,想到回家便高兴,而我连梦到父亲都如见阎王,那个家如同地狱。”
  蔡京道:“那你母亲呢,她不管吗?”
  道童叹了一口气,有些羞愧道:“我母亲本出生于大户人家,因非处子之身,多年未能嫁人,最后不得已才下嫁于我父亲。生了我后,对我不闻不问,亦不在家中住,而是常年住于婆家。”
  赵佶道:“一个四岁的孩子,背不出经文,却要死要活硬逼着他背,光是这其中的痛苦,恐怕就远甚棍棒。你们本地官府,可知道此事?”

  连微忙道:“幸得一个邻居,见我着实可怜,平日我被锁在家中时,他就于窗前陪我说话,心生怜悯但又拿我父亲没办法。后来我十三岁那年,一个道长云游至村里,他便去求真人救我。道长探明情由,也不知使的什么手段,一夜之间,我父亲僵死于床上,七窍内都长出狼毫,我母亲忽然腹鼓如磨盘,半夜竟生下一只地狼,而后血崩而亡。那邻居夜里被叽叽喳喳声吵醒,却发现有五只老鼠,各抱着一个金核桃,如人立般将金核桃搬至床前,而后钻进墙角,倏忽不见踪影。”

  童贯皱眉摇摇头,道:“这么神奇,莫不是以讹传讹的谣言吧?”
  连微道:“我父亲的死状乃我亲眼所见,那晚我趴在桌上睡着,天明时分陡然惊醒,想到诗文还未背完,吓得冷汗直冒,心惊胆战去父亲房间,却发现他僵死床上。母亲的事情是下午时听村民说的,整个县城人尽皆知,想来应该不是假的。而老鼠搬金核桃的事,是邻居亲口对我所言,让我日后有缘见到那道人时,替他感谢,并且念及我以后既无父又无母,还将其中一颗金核桃分给了我。”
  钟耀南听得不胜唏嘘,想说几句话,奈何圣上与大臣俱在,哪有自己插嘴的份,只得继续往下听。
  赵佶道:“那道士给了你邻居五颗金核桃,却没给你留任何东西么?”

  连微道:“只有一封书信,赫然显现在香案上。依稀记得上面有几句——豺狼父母手中棍,幼子身上鞭与痕;有家如同阎罗殿,豕犬狸猫不愿归;谁言天下父母心,安能报得三春晖?孑然一身往何处,西郊神庙拜三清!”
  赵佶道:“他这是让你去西郊道观出家啊!”
  “道君所言正是,连微当时也猜此意。可是找了许多人打听,都说本县西郊并无庙宇道观。后来心一横,想想这道士如此本领,怎会诳我?而且家中剩我一人,也着实没有待下去的必要,于是索性收拾行头,独自上路,出了村口便往西行,直走了三天三夜,忽然遇到一座道观,上面写着二郎神庙。庙外一童子见我来到,便问是否连微,我说正是,他道师父已在观中等我三日矣,自此拜在他观中为徒。直到今年三月,师父将我召至跟前,说这道观不日将迁往京师,不能再留我,我欲随行,孰料师父说缘分已尽,我便问该往何处去,师言到汴京后自有前程。于是我哭别师父,独自一人来到汴京,一进城门,便遇翰林司差役问我愿否进宫,然后就到延福宫中侍奉道君了。我想,此乃天意!”

  赵佶大为惊讶,转头对蔡京道:“咱们汴京城中的二郎神庙,不正是今年三月初所建的吗?难不成,连微他师父所说其道观要迁往京师,竟应验了这里建二郎神新庙?”然后又对连微道:“你师父叫什么?莫不是遇着神仙了?”
  连微道:“师父自号‘上芝散人’,别的我就不知,他也从不提起别的。”
  蔡京又问:“你说了半天,可与要这侍卫进延福宫,有何关系呢?”
  连微涩涩道:“我从三岁起被关到十三岁,后又一直在观中,只与一童子朝夕相处,从不知有朋友的滋味,做梦都想与同龄人为伍。到了延福宫,虽然道童不少,可却个个都如闷声葫芦,寡言少语。我今天初次见他,但觉得此人一定有趣异常,是以才说想要他来延福宫,有人为伴,也好聊解寂寥。”

  (按:据史载,宋朝一直有于都城内建“二郎神庙”的传统,北宋都城汴京,建有“清源真君二郎神”庙宇;南宋时,在都城临安的繁华闹市区,亦有两座二郎神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