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说后汉三国史——鼎足三国梦》
第9节作者:
筠蓦
汉桓帝折中的办法就是授意尚书摆平这件事,毕竟自己出面摆平这件事影响不好。所以汉桓帝让尚书拿老祖宗立的制度来劝杨秉。尚书告诉杨秉,咱们大汉朝的分工制度一向是很分明的,三公主管外臣,御史才管内臣近侍,你身为太尉,位列三公,按照制度你不应该去管皇帝身边的人,你说这件事怎么办?
杨秉是个老儒,经史子集不在话下,汉桓帝虽然是皇帝,但是拿这种事来说事还是难不倒杨秉的,杨秉立马告诉尚书说,你记错了吧?我们大汉,行政制度早有规定,三公之职无所不统,而且《春秋传》上还说了:“除君之恶,惟力是视”
这下好了,杨秉又把球踢了回来,尚书没话说了,汉桓帝也没话说了,怎么办?只能暂且牺牲一下老战友侯览的利益了,况且这件事本来侯览便是理亏,所以汉桓帝不得已暂且免了侯览官位。
日期:2015-10-15 13:26:14
同年五月杨秉逝世,享年七十四,汉桓帝很欣赏杨秉的人品和功绩,于是下令在自己皇陵旁边特别造一个墓地来安葬杨秉。
也是这一年,汉桓帝打击五侯及其子弟党羽。也许是身边没有侯览的踪迹汉桓帝的生活很没有乐趣,又或是汉桓帝已经习惯了这位老友的存在。所以在打击五侯,杨秉逝世之后,侯览又重新被汉桓帝起用,终汉桓帝一生,侯览都一直受到汉桓帝的信任和重用,侯览也是不愧奸人本色,在皇帝面前是个忠厚老实的奴才,在外臣眼里,他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竖阉。
此时离汉桓帝去世的公元167年,还有两年。在汉桓帝最后的两年,汉桓帝将有幸看到汉朝有史以来,宦官与士人争斗最激烈的一场争斗,史称,党锢之祸。
日期:2015-10-15 16:23:20
四 党锢之祸
汉桓帝统治时期,先是梁冀专权,后是宦官专政,综合起来来说,汉桓帝的统治时期,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乱。
到了汉桓帝统治后期,宦官专政,朝中正直大臣遭到宦官们的打压。被打压的士人,以及看不惯宦官子弟所做所为的士人学子们,为了朝廷的命运,也为了过过嘴瘾,许多太学生和一批正直官吏纷纷发起“清议”。
所谓的“清议”,即士大夫阶级用儒家伦理道德为依据,对人物进行品评。“清议”最初出现的时候,其实没那么高大上,仅仅就是两家门客互相讥讽罢了。当初汉桓帝还没有当皇帝,曾跟着甘陵人周福学习,后来桓帝登基,周福也跟着水涨船高,被昔日的学生授官为尚书。周福有一个老乡房植,官拜河南尹,在本地很有声望。甘陵本地不少人拿着周福跟房植作比较,还作了一首歌谣:“天下为人言行正派,有房植,靠当老师做官,有周福”
周福是桓帝的老师,也不是好惹的,手下门客众多,于是也编造语言回击,周福与房植两家的门客没事干,天天就坐在一起想办法嘲讽对方。时间久了,甘陵的读书人大致分为南北两派,而此风也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当时士人被宦官欺负的惨不忍睹,斗又斗不过,只能学习两家的门客那样,过过嘴瘾罢了。
当时的太学生三万余人以郭泰和贾彪为首,联合李膺等人对宦官在舆论上进行猛烈轰击。这些人品评时政、人物,连朝廷内外都受到了这种风气的影响,竟然互相赶时髦,也在一起品评朝政得失。这就是舆论的力量,朝中大臣都怕自己的行为遭到舆论的谴责和非议,所以大臣们都争先恐后的和这些党人的首领结交。
像当时的党人首领李膺,是天下的名士,有领导舆论的力量。当时的士人以得到李膺的接见为荣,称为登龙门。
当时的士人们给自己的领袖还列了排位,还有外号,像窦武、刘淑、陈蕃三人合称为三君,以下还有“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这些人品德高尚,被称为君子,也是当时舆论的中心。
日期:2015-10-15 16:33:49
河南人张成,善于卜卦,他平常用占卜术来和宦官结交,汉桓帝有时候也向张成问卦。有了这层关系,张成经常在朝廷政令下达之前,便已经了如指掌。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张成通过宦官们的关系,得知不久汉桓帝将要大赦天下。
古代法律体制不健全,大赦天下犯人是可以免罪的,既然如此,不能白白浪费资源,人这一辈子难免有几个自己看不顺眼的人,张成亦然,为了沾点国家的好处,张成便让自己的儿子赶在大赦之前杀人犯法。张成之子的案子刚被河南尹李膺接手,那边汉桓帝就下达了大赦令,这下好了,按照律法,张成之子应予赦免。可李膺不吃这一套,在了解到前因后果之后,李膺下令立即处死张成之子。
张成平常就和宦官有交情,现在宝贝儿子死了,这个“冤枉”找谁说去?宦官们对士人的嘴皮子攻势是相当头痛,现在正好抓住了李膺的把柄,怎么能不好好珍惜呢?
日期:2015-10-15 16:40:25
李膺,字元礼,颍川郡人氏,是东汉时期名士。李膺年轻时候被举为孝廉,入朝为官,李膺在做青州刺史的时候,由于纪律严明,谁犯了法他也绝不包庇,久而久之可苦了手下的官吏,当时国家混乱,公务员有一点额外不明收入也是可以理解的,无论谁做领导,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别贪过了就没事,可李膺一来青州,不几天先整顿吏治,把青州官员整的够呛,不少当初违法乱纪做多了的官吏,现在一看到新任的刺史如此生猛,便收拾行李,弃官而逃了。
如此生猛的李膺自然有生猛的升官速度,不久升任渔阳郡守,又转任蜀郡太守,之后被调任护乌桓校尉,当时中原混乱,镇不住北边的少数民族,北边鲜卑族多次入侵,李膺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御少数民族的进攻,既然要打仗,一般的书生是不靠谱的,李膺虽然是书生,但他的两把刷子,一文一武,打少数民族还是没问题的,每次打仗的时候,李膺卷起袖子抄家伙就上,手下的将士自然受到主将鼓舞,大家也是对少数民族毫不留情,来一次打一次,一时间少数民族倒也消停了不少,李膺因为性格上刚正不屈,朝中当权的李膺也不放在眼里,时间久了,李膺自然而然的就被免官了。
李膺倒也看得开,回到家乡没事干,就做起孔子的老本行,教授学生。小时候我们常听老师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凡事情做到了极致,那也是一项大本事,李膺教书就做到了极致,据史书记载,李膺由于名声在外,大家一听说他在老家教书,全国各地仰慕李膺为人的人全来拜见李膺,一时间李膺的学生竟然达到了近千人。后来曹操麾下著名谋士荀彧的叔叔荀爽就曾去拜见李膺,荀爽拜见李膺之后,还做了一项副业,给李膺赶车。事后,荀爽逢人就说,我当年某月某日某时曾经给李膺赶过车,平生就以此为荣。可见李膺当时在士人心中的地位。
后来李膺的名声大的不得了,连身在皇宫大内的汉桓帝也听到了。汉桓帝便亲自征召李膺为河南尹。当时宛陵羊元群被罢官,这位老兄在任上也没白做,搜刮了不少好东西,据说连自己厕所里都是奇珍异宝,不知道这位仁兄怎么想着的,难道就连上个厕所,也要用宝物来熏陶一下自己?又或是想用自己的排泄物来熏陶一下自己辛辛苦苦搜刮来的宝物?反正这位仁兄搜刮了不少宝物,后来被罢免了,竟然还大摇大摆的用车子往家里运,真是胆大包天,一向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李膺愤怒了,如此蔑视法律,要是所有官员都象他那样连厕所都要装宝物,那还了得?不把他砍了都对不起自己身上的这身官服。所以李膺上表要法办羊元群。但羊元群也不是简单的人,他背后有宦官们撑腰,所以羊元群第一时间给宦官们送了一批财宝,不知道是不是厕所里面的那一批,反正什么都脏,财宝不脏,宦官们全都笑着接纳了。既然收了钱,那就得替人办事,这是宦官的招牌买卖,无论你多大罪,只要往宦官老爷这塞了钱,保证你是钱到罪除,而且宦官十分注重信誉,保证童叟无欺。汉桓帝一听到宦官们的谗言,李膺立马从原告变被告,直接拉到左校营里去服役。不得不对宦官的语言魅力佩服得五体投地,能把有罪说成无罪那还罢了,竟然将毫不相关的一个局外人牵扯到局内去,还给插上了罪名,不知道是宦官的语言魅力太高超还是汉桓帝智商有点缺陷,总之宦官说的事情,汉桓帝多半会应允。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