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社会不得不读的一本书:大明神算师刘伯温》
第46节作者:
京城说书匠 日期:2015-01-18 22:37:12
就在陈友谅把张子明押到洪都城下,让他对城里喊话,劝里面人投降的时候,张子明却像是完全忘记了先前的承诺,但见他大声地喊道:“主公让我告诉你们,请大家坚守下去,我们的援军马上就要到了!”
听完张子明这番话后,陈友谅当时就怒了,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劝降居然劝出了一个反效果,于是气急败坏的他,立刻拿刀斩杀了张子明。
而在张子明临死前那鄙视、嘲弄的眼神里,陈友谅才彻底明白,他眼前的这位柔弱的读书人根本就不怕死,只是当时他的使命还没有完成,所以他不能死。现在,张子明的使命已经完成了,所以他可以慷慨赴死了。
但是让陈友谅不能理解的是,在目睹张子明慷慨赴死的那一瞬间后,他手下的那些将领们,并没有表示出陈友谅想要的那种惊恐、不安的神情;反之,通过读取这些将领眼神中的语言,陈友谅却读到了另外一种解释:这些将领敬佩这个慷慨赴死的人!
这叫什么事!
要知道,对于陈友谅而言,这个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唯有拥有最强力量的人,才能够决定这个世界的一切;唯有拥有最强大力量的人,才能够统治这个世界;唯有拥有最强大力量的人,才能够得到全世界的畏惧、害怕和尊重。
这,才是这个世界唯一的真理。
那么,这个微不足道、柔弱不堪的张子明,他为什么不怕我呢?
这个问题,是陈友谅一辈子不能理解的事情,就如同他的上司徐寿辉也不可能理解陈友谅的生活方式一样。
仅此而已……
日期:2015-01-19 21:52:10
第十三章 最强者之间的较量
鄱阳湖之战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 年)七月中旬,在朱文正死守了洪都城八十五天后,朱元璋终于从庐州城撤了出来,他调集了自己所有的精锐部队,拜徐达、常遇春为大将,率领以刘伯温为首的所有文武百官,全军总数约二十万人,浩浩荡荡地杀奔而来。
可见,跟陈友谅一样,为了这场决定天下的大战,朱元璋也是动用了自己所有的家底。
来吧,为了统一天下的两位豪杰们,他们一个带着 60 万的筹码,一个备足了 20 万的家当,去参加一场改变天下的赌局。胜利的一方,将获得无数的人口、财富以及这片大地的最终统治权;而输掉的那一方,就会失去一切,甚至自己的性命。
成王?还是败寇?在此一战!
虽然朱元璋让自己的侄子再坚守一个月,但是他却不会真这样做,从应天出发后,朱元璋一直以急行军的速度向洪都前进,一直向着这个宿命中的战场前进,前进,再前进。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 年)七月十六日,在不分昼夜的玩命行军后,朱元璋终于率军到达了江西湖口。在这里,朱元璋先后派出了三路部队,分别占领了这里的泾江口和南湖口,同时还封锁了陈友谅唯一可以退兵的武阳渡口,准备与陈友谅在这里决一雌雄。
朱元璋这样的排兵布阵,是与刘伯温等人反复商量、数次斟酌,最后定夺的。因为朱元璋清楚地知道,陈友谅之强,主要在他装备精良、船坚炮利的水军,而只要打垮了这支水军,就能彻底打败陈友谅。因此,朱元璋主动寻求了一个合适的战场,准备与陈友谅在水上一决雌雄。来吧,陈友谅,在这里决一胜负吧,我将获得最终的胜利!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 年)七月十九日,在得知朱元璋率领 20 万大军前来,并且封锁了自己所有的进退路线后,陈友谅并没有一丝一毫的惊慌,因为对于他来说,自己拥有 60 万的无敌舰队,对朱元璋用于封锁自己的那几条破船,他根本就没有放在眼里。
陈友谅唯一放在眼里的,就是这个令他彻底厌烦的放牛娃,居然敢威风凛凛地在水中排兵布阵,意欲跟自己在水中一决雌雄。
好吧,朱元璋,这条路是你自己找的,那就由不得你了,今天只要打败了你,老子就将是天下之主!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 年)七月二十日,陈友谅放弃了对洪都城的围攻,他来到了朱元璋指定的战场,双方在康郎山两侧安营扎寨,终于来到了这一决雌雄的最后地点。
日期:2015-01-21 13:33:24
这个让两军一决雌雄,改变中国命运的最终决战之地,就是江西的鄱阳湖。鄱阳湖:又称彭泽湖,此湖北起湖口、南达三阳、西起关城、东达波阳,承接赣、抚、信、饶、修五江之水,上至中原,下通长江,而且南北相望三百余里,这样的地形决定了鄱阳湖绝对是一个理想的天然战场。
公元 675 年,当时的天才学者王勃路经此地,在这里的著名景点滕王阁上,被鄱阳湖壮美的景色所震撼,因此他立刻挥毫洒墨,一举写成了脍炙人口、流芳千古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如今,伴随着这朗朗上口的千古辞句,在这个映照无限光芒的鄱阳湖里,即将上演一场更加惊天动地、旷日持久的战斗。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 年)七月,在这场统一天下的战斗中,两位世之豪杰,
朱元璋与陈友谅,他们将在鄱阳湖这里决一死战!七月二十一日,改变全天下命运的鄱阳湖之战,正式开始!战斗的第一天,由朱元璋首先发动攻击。然而,虽然朱元璋决定跟陈友谅打水仗,也做好了水战的各种准备,但直到这个时候,朱元璋才发现了一个重大的失误:自己的战舰太小了,敌人的战舰也忒大了!
咱们前面说过,为了彻底踏平朱元璋,陈友谅建造了当时、乃至历史上最强大的一支水军。在这支“无敌”的部队中,随处可见长十五丈、高五丈、宽三丈的战舰,而且这种战舰居然还分三层,中间还有骑马的士兵参与战斗,这真是拉风到了极点。
对比陈友谅的无敌水军,朱元璋的那些主要战舰,还是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在龙湾之战时缴获的陈友谅的战舰,这么一对比的话,自己的这些战舰简直就是一堆玩具,而自己的士兵也只能仰视敌人的战舰,根本不知道如何进攻(仰不能攻)。
可见,这一实力悬殊的对比,给了朱元璋、甚至给整个大明王朝,都留下了一个深深的烙印。以至于在整个的大明王朝历史里,历代的统治者们,都以制作巨舰为自己毕生的目标。后世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最大的宝船居然有 127米,这似乎就是在对陈友谅示威。
书归正传,这样的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别的战斗,要怎么打呢?谁实话,真是没法打,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退却已经不可能了,朱元璋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硬着头皮上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 年)七月二十一日,在这场改变全天下命运的鄱阳湖之战中,朱元璋部队损失上万人,他只能暂且避敌人锋芒,伺机再战。鄱阳湖之战的第一天,以朱元璋的惨败而告终。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