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在烧——高智商犯罪推理小说》
第56节作者:
百年如歌 日期:2015-10-30 11:49:00
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终于停了,晚风清冽,月明星稀,预示着明天会是个好天气。
萧屿踩着厚厚的积雪走在回宾馆的路上,脑子里全是苏云这份鉴定报告的内容。
林小鹏确实是被另一辆车撞下山崖的,准确地说,并不是被迎面开过来的车撞下去的,而是被同方向行驶的另一辆车从后面赶超上来,在并行的时候用车身硬挤出路肩,才掉下山的。
之所以强调不是迎面相撞,是彻底排除了交通意外的偶然因素。
事发地点的视野和路况都很好,平时的车流也非常少,而且距前面的拐弯还有一段距离,不存在后面的驾驶员视线被阻,超车时与对面车辆发生紧急避让的突发状况。
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把林小鹏的车从山上挤下去,就绝对是故意的行为了。
为了彻底验证这个猜想,苏云在同型号、同批次生产的雪佛兰车的驾驶座内,绑了一个与林小鹏同等身高体重的人偶,真实客观地还原了当时的场景,先后摔了两辆新车才最终确认了鉴定结果。
具体的实验方法非常复杂,报告上还列出了一大堆力学公式。萧屿看不懂,只能从自己多年从事刑侦的经验出发,试着去理解。
就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包括山体坡度、路面宽度、视线范围等等已知条件,结合雪佛兰自身的各项数据,先推断出当时两辆车的行驶速度和碰撞角度,再依据原车碰撞痕迹的位置、高度、凹痕的大小深浅,还原碰撞瞬间的情景,以此判断出对方的车型、排量、马力和最大扭矩。
框定了车型范围之后,雪佛兰车身上那一小块黑漆就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也多亏了苏云的实验室打着GM的金字招牌,居然从国内外数十家大型汽车制造厂调来了近百种颜色相近的车漆数据,经过严格的显微鉴定和光谱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是,肇事车辆为英国产的路虎。
然后,实验室查阅了路虎在中国大陆上市的时间、车型种类,以及本地区的销售情况,最终把目标车型锁定在路虎发现第三代上。
这种型号的车只有06和09两种款式,两者间的内部配置方面有些不大的区别,整车数据完全一致,8缸汽油发动机,排量4.4升,最大扭矩达到了425牛米。
在这种强劲动力面前,林小鹏那辆1.5升排量的雪佛兰家用轿车就像火柴盒一样单薄。
令萧屿惊讶的是,整个实验的过程中,苏云连事发当天的气温、湿度、风向以及风力大小这些天气情况,甚至车内当时是否开着空调和音响都计算进去了,虽然不明白这些因素能在案发过程中起到多大作用,但是对苏云那个实验室的感觉,就是两个字,专业。
日期:2015-10-30 11:51:00
除了有些头疼不知道苏云是否要自己报销那两辆摔坏的雪佛兰,后面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了。
林小鹏死于谋杀,而不是意外,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对方想杀的人真的是林小鹏吗?
苏云的报告里附着那辆雪佛兰的多角度照片,车身虽然摔得稀烂,但是仍可以看出破碎的车窗玻璃上贴着薄薄一层防紫外线贴膜,颜色很深,这就使外面的人很难看清车内的情况,甚至连驾驶员是男是女都分辨不出来。
也就是说,凶手只能通过车牌号码来判断这辆雪佛兰的车主,而无法确认当时开这辆车的是不是林小鹏本人。
那么,凶手会不会找错了人呢?
萧屿记得冯队在前几天的调查中了解到,林小鹏当初给这辆雪佛兰办手续的时候,车主写的是骆雪的名字,不过一直是自己开,直到接替周子平坐上规划科长的位子,才把局里的配车接过来,是辆广州本田。
在那之后,林小鹏就一直开着本田上下班,可是偏偏在他出事的那天,他是开着这辆雪佛兰去上班的,为什么会这么巧?
和小庄开的那辆老掉牙的普桑不一样,建设规划局的配车都很新,林小鹏的本田才跑了不到两万公里,怎么会突然打不着火了?
4S店给出的说法太不专业,什么叫天气冷造成的?化油器的车早就淘汰了,现在的车都是电喷的,除非特殊的极寒天气,几乎不存在天冷打不着火的现象。
林小鹏出事的时候刚刚入冬不久,白天的气温还在零度以上,怎么突然间就打不着火了?而骆雪去开车时,却能把车打着?会不会是人为造成的?
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事情接下来的发展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走向,各自的结果自然是一个在天堂,一个在地狱。
日期:2015-10-30 11:52:00
萧屿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战,感到后背一阵阵发寒,这又是一个悖论陷阱!
假如那天本田车没有出现问题,林小鹏开着这辆本田来到出事地点,凶手还会不会开车把他从山上撞下去?
答案只有两个,一个是会,一个是不会。
如果会的话,证明凶手没有杀错人,他的目标就是林小鹏。
如果不会的话,说明了什么问题?是不是表明凶手只认车不认人?还是凶手不知道林小鹏已经换车了?或者说,凶手要杀的人根本就不是林小鹏,而是骆雪,林小鹏只不过阴差阳错地做了替死鬼?
萧屿本能地想,杀死林小鹏的人和江涛、魏广军这件连环杀人案的凶手,会不会是同一个人?
从案件本身来说,现场没有留下太多的线索,也没有任何目击证人,虽然在雪佛兰车身上发现了与另一辆车碰撞过的痕迹,并且被人为破坏过了,但是如果没有遇到苏云这么专业的团队,相信很难找到林小鹏不是死于意外的证据。
而恰恰是缺少证据这一点,简直与江涛和魏广军的案子一模一样。
唯一不同的是,凶手对林小鹏采取了更加简单粗暴的作案方式,选择了开车直接把对方撞下山,而没有展示出设计魏广军时的复杂思路和精密的布局。
江涛的案子看起来似乎也很简单,只要在合适的时间地点找到一个从背后偷袭的机会就够了,事实却证明,实际情况远非如此。
这件案子的难点除了要求凶手必须拥有极强的心理素质外,还要设法骗过小区内的所有监控,让警方在事后找不到关于自己的任何蛛丝马迹,萧屿至今仍想不通凶手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这个看似简单的小小细节,和针对魏广军步步为营的复杂设计,都显示出凶手极高的智商。反观林小鹏的死,好像看不到多少需要高智商的地方,会开车就够了。
日期:2015-10-30 11:53:00
但是萧屿又不得不从大的方向去考量。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