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故事(讲述一大堆最接地气的传奇故事)》
第9节作者:
李幺傻 张岐凤问:”什么仇家?“
女子说:”十年前,那时候我只有七八岁,我爹在赌场赢了一个人,这个人对我爹说,他十年后会来找我爹。我爹刚开始听说这个人在钟南山学艺,但后来再没有他的消息了。我爹也就忘记了这件事。但是这个人的样子我一直记得。他姓刘。明天你和他对赌的时候,问他姓什么,我估计九成九都是这个仇家上门了。他一看到你取牌出牌的手法,就知道你是谁的传人。“
张岐凤说:”这个人的千术太厉害了,我的每张牌他几乎都知道。“
女子说:”明天你多带点钱,如果输光了,再做计议。“
第二天,张岐凤身上装着比先一天多了两倍的钱,再次来到赌场。那个拾粪老汉早早在等候。双方寒暄两句后,就坐下来对赌。
张岐凤一直想着他会有翻盘的机会,然而一直到午后,他的钱又输光了,依然没有赢一盘。
张岐凤失魂落魄回到女子家中,向女子说了今天的情况,女子说:”看起来只有我爹才能对付他,可是我爹这些年隐居川中,也许找上一年半载,也找不到他,不如这样,我去找我舅舅,你和我舅舅合起来,一起干掉他。“
张岐凤感到一股英雄气凛然而生,他要和舅舅并肩作战,抵御仇敌,他认为他翻盘的机会很快会来到。
第二天,舅舅就从同州赶来了。他来后顾不得休息,就展开了反攻。说也奇怪,舅舅来后,张岐凤的运气突然好转,连赢几盘。
到了夜晚,回到家中,舅舅问:”你输的钱都赢回来了?“
张岐凤清点后说:”才赢回来一半。“
舅舅说:”舅舅和外甥并肩战斗,明天继续努力。“
此后,张岐凤和舅舅合起来,想要”圈住“拾粪老汉。可是,拾粪老汉滑得就像泥鳅,总是抓不到手中。他们的钱日渐减少。后来,张岐凤赢到的钱都输光了。
张岐凤气得两眼发黑,舅舅问:”你想就此罢休吗?“
张岐凤说:”我要全部赢回来。“
舅舅说:”好,有志气。“
然而,想要翻盘,他们手上已经没钱了。
舅舅说:”同州府我还有一座宅子,抵押出去。“
张岐凤头脑一热,也说:”同州府我也有宅子,全部抵押。“
舅舅出去了一趟,很快就找到了公证人,公证人立下字据,借给他们钱。如果钱还不起,宅子就用来抵债。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仅仅过了两个月,他们抵押宅子的钱,又全部输光了。
公证人拿着字据来到了同州府,将舅舅家的宅子卖了;然后,他来到张岐凤家,张岐凤的爹娘和媳妇都被赶了出去。后来,媳妇改嫁了,爹娘活活被气死。
身无分文的张岐凤了来到西安,找到女人家中,却被告知女子搬走了。此前,女子是租住这里的宅子。
女子不见了,舅舅不见了,那个拾粪老汉也不见了,公证人同样不见了。
张岐凤没脸再回去,他成了一名乞丐。
1951年,同州府土改分田地,张岐凤有了自己名下的三亩地。这三亩地其实以前也是他家的,只是他从来不去地里看看。张岐凤此后过上了自给自足的劳动人民的日子。
1952年,张岐凤去西安交公粮的时候,看到城门口贴着告示,有一个诈骗团伙要被枪毙。下午召开公判大会的时候,他出于好奇,就挤进去看,这才发现,女子、舅舅、拾粪老汉、公证人全部都是一伙的。那个女子此前还当过**。
张岐凤赶着马车走出西安的时候,他听见远处有人在高唱秦腔:”世事沧桑总难料,悲欢离合无处说,人生匆匆几春秋,哪里黑了哪里歇……“
这几十年,张岐凤就这样走过来。
日期:2015-12-18 17:06:00
《乡间故事》06:铁匠铺
我很小的时候,我们村口有一个铁匠铺。打铁的是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也许五十多岁,也许四十多岁,小时候的我并没有留意他的年龄。他操一口抑扬顿挫、高低错落的河南话,是从河南流浪到关中的。
铁匠不识字,但是很喜欢听故事。我记得很多个漫长的冬夜,铁匠铺里炉火通红,温暖如春,我就着摇曳的炉火,给他念手中的故事书。常常地,他突然就爆发出爽朗的笑声,墙角的蛛网在笑声中颤抖不已。
他不识字,但是却会背诵这样一首诗歌:不事雠仇不畏难,布衣报国寸心丹,胡儿杀尽归来日,仍向清溪理钓竿。当时,尽管我不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但是能够清晰地记得这首诗歌中的每一个字。很多年后,当我开始以暗访记者的身份行走江湖的时候,遇到一名道士也会背诵同样的诗歌,我向他请教,他说:会背这首诗歌的人,一定是洪门中人。
哦,我终于明白了铁匠的身份。他是高人,隐居在我们村口的铁匠铺。
铁匠从来没有说过他以前的事情,人们对他的了解,是从他来到我们村庄开始。
铁匠力气很大,个子很高,他曾经和人打赌,双手将打麦场的碌碡举过头顶,那一个碌碡,少说也有五六百斤重。还有一次,一匹拉车的马受惊,沿着乡间道路狂奔,眼看就要跑进村庄,村道上有一群玩耍的孩子,他们看着愈来愈近的惊马,全都吓呆了。铁匠从铁匠铺冲出来,扑上去抱住了马头,硬生生将惊马扳倒了。
铁匠、木匠、瓦匠、泥水匠、裱糊匠……都是那个时候农村离不开的手艺人。一般的铁匠铺都需要两个人,一老一少,老的拿着小叫锤,年轻的拿着大铁锤。老的左手从炉膛里夹出烧红的铁块,右手的小叫锤敲向哪里,年轻的大铁锤就砸向哪里。小叫锤像小鸡啄米又轻又快,大铁锤像饿鹰捕食又急又猛。两个人需要默契的配合,才能够打出一件农具,锄头呀铁锨呀镰刀呀什么的。但是,我们村口的铁匠铺只有一个铁匠,铁匠单臂抡起八磅锤,叮叮当当,大气不喘,一件像样的农具就打成了。
那时候我特别喜欢看三国水浒,我想,铁匠如果生活在那个时代,一定是万人敌式的英雄好汉。生在三国,他就是关羽张飞;生在大宋,他就是鲁达武松。可惜他生不逢时,生活在枪炮时代,英雄没有用武之地。
铁匠力气很大,胆子更大。
我们村庄向北几十里,就是黄龙山。黄龙山地广人稀,沟壑纵横,过去土匪出没,后来野狼出没。穿过黄龙山,就是陕北重镇洛川。我们这里的人要到洛川,洛川的人要到我们这里,需要大白天结伙同行。三更半夜,狼声起伏,没有人敢于从这条山路上经过。
洛川有铁匠一个朋友,他每年总要去往洛川一趟,去的时候是夜晚赶路,回来的时候还是夜晚赶路。那时候农民要离开公社地域,需要大队开具介绍信,在经过大队领导政治审核合格,而且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前提下,才能够出门上路。否则,会被白天巡逻的民兵抓住,办学习班的。
有一次,铁匠走这条山路的时候,与狼群遭遇,前方有十几只狼挡住了去路。铁匠慢慢把身上的羊皮大氅脱下来,反穿在身上,羊毛朝外,羊皮朝里,然后,手中握着随身带着的一把尖刀,趴在地上,慢慢接近狼群。狼群看着面前这个毛茸茸的庞然大物,不知道该不该进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