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1-14 20:11:55
第七章 黑金
自从吴子豪开起了家电维修,他的生意就没有断过。吴子豪对于钱不太在意,每次修理都不会要的很高。而且,吴子豪对那些熟客,还经常给予优惠、亲情大增送什么的。反正这一行主要的收入在于手艺,并不在配件。吴子豪这么做,他在当的口碑也慢慢的传了出去。生意这么经营,他的收入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
吴子豪开了这家小店之后,他的收入就相对的稳定了,不敢说能完全养活自己,但平时自己的花销基本上是够用了。而且,自己挣钱自己花,他多了很大的自主权。
如果没有世间的诱惑,如果没有攀比之心,如果没有重大事情的发生。那么,吴子豪也许可以在这家小店里渡过他的一生。但是,吴子豪的一生注定是不平凡的,也是坎坷的。所以,在他的生命里,也注定会有重大的事情发生。
当地的盛产原煤,古代的时候就有人在这里采煤。解放之前,这里几乎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小煤窑,村挨着村,最终连成了一片。这成片的小煤窑,在日伪时期被归整成为几个大的煤矿,上面的村子也被迁走了。这里,就是现在国有煤矿的前身。
解放之后,这里的煤矿全都归为国家所有,私人不得开采。但是,当地的老百姓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已经习惯了到矿区去背煤。他们这种个人行为,其实占用不了多少国家的资源。而且,他们的这些用煤,大多数都是一些散落的碎煤,和清洗原煤沉淀下来的煤泥。矿里的人就是看见了,也是睁一眼闭一眼的,没人去管。
刚刚解放的时候,极少有个人侵占公有财产的事情发生。那个时候人们的思想都非常的单纯,恨不得把一切都献给党和祖国。而且,那个时期的领导干部,也没有人敢以身试法,贪污受贿。极少数的领导干部侵占了国家的财产,最终也得到了法律极严厉审判。
到了改革开放之后,领导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监管却越来越弱,甚至是形同虚设。一个单位或是一个部门的领导,就是这个机构说一不二的人物。人事、财务、行政,全都安插上了自己的人,把国家的机构变成了个人的摇钱树。就算基层的人全都知道,也没有人能管得了领导。因为领导的上级,是比领导更早腐败的人。
领导开始侵占公有财产,有一些胆大的个人就跟着侵占公有财产。如果每一级的领导都洁身自好,那么根本就不会出现大面积腐败的事情。什么叫上梁不正下梁歪,什么叫烂树先烂根。没有上层的腐败,是没有下面的不正之风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家吃的,都是公有的财产。在矿区,这个公有财产就是地下所埋藏的黑金—原煤。
开采资源,历来都是一本万利的生意。所以,这种生意从古自今都是掌握在国家或者是权贵的手里。普通人根本就没有能力,也没有机会接触到这种生意。老百姓最终看到的,只是一个就业的机会。
解放之后,国家收回了所有矿产的开采权,归为国家所有。在计划经济时代,煤矿的产量是按照国家的需要来定。矿里所产的煤,也不存在销路的问题。国家要多少就产多少,产多少国家就拉走多少。
到了市场经济的时代,也就是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取消了计划产煤,企业也要自负盈亏。煤炭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很多行业都和煤炭有紧密的联系。煤炭的价格稍有波动,就可能波及到下游相关产业。煤炭资源有限,产能也有限,想要从矿里拿到原煤,那就要看各家企事业单位领导的本事了。
什么时候想用,就什么时候有的企业有。想用多少,就能拉走多少的企业有。拿着钱买不到煤的企业,一样存在。看着别人一车一车的拉走想要的煤炭,那些手里拿着钱,但却没有煤的企业老总开始思考了。问题出在哪里呢?当然是出在了钱上。这个钱当然不是煤炭的价格,而是给领导的回扣。
拿钱买不到煤,但是可以买到矿领导的批条。有了这种批条,拿着钱随时可以买到原煤。这买批条的钱,自然是进了领导个人的腰包。但是,这笔钱谁来出呢?当然是企业自己出。企业成本增加了,只要把相应的产品价格提高一些,就全都挣回来了。最终,这些产品到了消费者的手中,这些钱还是由老百姓来承担。
当这种批条形成了风气,那些管理着国家矿山的领导,就达到了个人权力的巅峰。资源很稀有,但是领导随随便便一个条子,就可以弄到别人拿钱买都买不来的矿产。那这张条子值多少钱,就只有买条子的人和批条子的领导知道了。
这种事情,领导一但开了先河,那就没有办法再去约束下属了。大领导开条子,小领导也可以开条子。这一张张条子,就把国家的资源变成了个人的资产。当这种资产进行二次消费的时候,就造成了市场虚假的繁荣。领导拿走了一大块肉,老百姓都蹭上了一手油,繁荣开始了,改革初见成效。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些人也确实先富了起来。但是,这些人富起来之后,并不是带动其他人一起富,而是进一步拉大了穷富差距。不去带动其他人富起来的原因,是因为这种致富是权与钱的交易,权贵之间的游戏。其他的人,是根本接触不到的。
日期:2016-01-14 20:13:20
有资金、有门路、有头脑的人,只要和领导搭上线,国家的钱就会源源不断地流进自己的腰包。但是,还有一些人没有资金、没有门路、也没有头脑,但是他们有胆子。这些人和领导搭不上线,就只能自己想办法。
和领导搭上线,非法的也变成合法的了。和领导搭不上线,非法的却永远是非法的。
矿区在改革开放之后,周边的一些村庄就开始出现非法小煤窑。没有资金,但是有胆子、有头脑的人,最终拉着当地的领导吃干股,把这些非法小煤窑变成了合法的煤矿。那些没有资金、没有头脑,但只有胆子的人,他们想把小煤窑变成自己的私人财产,又不想吐出来一部分给领导股份。这种小煤窑就和当地的煤矿产生了利益冲突。
煤埋在地下,没边也没界,挖到哪算哪。矿区周围全都是村庄,村庄里又到处都是小煤窑,矿里想管也管不过来。那些开采小煤窑的人,他们也知道这是私采乱挖国有资产,所以他们在采煤的时候,也是十分的小心谨慎,尽量不和国有煤矿的人发生冲突。
这种小煤窑只要是不出村子,基本上就是合法的。因为从村长到书记,所有的干部都是小煤窑的股东。他们什么都不用干,到了年底就可以分到红利,何乐而不为。
当地煤矿有自己的铁路,这条铁路线就成了私人和公家的分界线。小煤窑的井口只要不在铁路线之内,矿里一般不会过问。那些小煤窑的经营者,一般也都不会越过铁路线去开采。
地上的分界线已经清晰明朗了,但是地下却没有办法分出边界。一个村子就那么大,想要多采煤就得向外扩,扩着扩着就出了村子。小煤窑的井口在村子里,但地下部分却不知道伸向了哪里。这个村和坑道和那个村的坑道连到了一起,那是常有的事。对于这种情况的处理,当地人通常的做法是,坑道在哪里被打通,哪里就是他们的边界。双方将打通的位置重新封堵上,然后各自回头,向另外一个方向开采。
地下的规矩成了不成文的规定,所有靠采煤生活的人,全都遵循着这个规定。各个村庄间的小煤窑之间,经常会有相互打通的时候。如果双方的实力相当,那他们大多都会遵循规矩,在打通的地方把坑道给封上,然后再各自挖各自的。如果一方的实力强于对方,或是自认为强于对方,那强的一方往往就不遵守规矩了。打人的、抢矿的,在各村之间常有发生。但是,在这些村庄还没有形成一定势力之前,他们一般不会和国有煤矿发生大的冲突。
资源是有限的,自己村子的下面被掏空了,要是不向外扩张,那就根本没有煤可采了。
慢慢的,双方在坑道里打架、抢资源的事情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凶了。矿里的矿工也在坑道和村民打架,但规模都不会很大。只有村子和村子之间抢矿的时候,他们才拼了命的打。双方打架一但出现伤亡,都是按照事故和矿难处理,没有经官的。
煤矿周边的村庄,都有自己的小煤窑。这些小煤窑的经营者,不是村里的领导,就是村里的恶霸。有的村子不停的争斗,最终村里的小煤窑都落到了一个人,或者一伙人的手里。
这里因为常年采煤,地表环境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地上没有办法种庄稼,村民就只能靠采煤来生活。当某一伙人掌握了自己村子的煤矿,他们也就是掌握了村子的命脉。权力一但失去了监管,欲望的大门一但被打开,所有的规章制度就失去了它原有的约束力。
从解放初期到八十年代末,矿区周围村庄的小煤窑,经过无数次的打斗和火拼之后,终于安定了下来。安定下来不是因为规矩完善了,而是因为这些村庄的势力都被一个人给收服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