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阵才醒来,小孩和群狼还在崖顶鬼嚎,看得真真切切。所幸只受了些皮外伤,李老汉一瘸一拐地回了村庄。回去一说,有人信,有人不信,反正李木匠信了,他还坚信那就是儿子。他去找村支书,希望能组织力量去营救儿子。村支书也犯难,汇报乡里了事。
日期:2016-01-01 20:52:36
第二章 狼谷惊魂
一支驻扎在本县的解放军某连进行山地作战训练路过这里,就扎营在村委前的空地上。连长叫郝建国,趁着战士们扎营做饭的空挡找村支书唠嗑。
“报恩寺那几个和尚还本分么?”
“恩?”村支书愣了一下,随即叹了口气说:“还好吧,都七老八十了,不会再兴风作浪了吧?不过近两年又新收了几个年轻的,说是寺里那几亩地没人种。另外,另外……”村支书有点犹豫。
“怎么说?”
看着连长坚毅的目光,他一阵心虚:“这么说吧,也怪我们工作不到位,过去抓阶级斗争,没人搞封建迷信。现在这方面有点、有点放松,经常有人去庙里烧香,还有的条件好点的,家里办丧事还请和尚做法事,村里也教育了,可是没用。我们也没办法……”
“你们村委会还是要加强宣传啊,要注意区分封建迷信和宗教信仰的区别……”
村支书连连点头,其实他根本搞不清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你们这里有野人的说法么?”连长突然话锋一转。
“野人?没有。嗷有。不知道这算不算野人……”
听了李木匠和李老汉的故事,连长陷入了沉思。连队经常在附近一带的山区训练,他听说过不少关于野人的传说,一直很好奇。神农架也有野人的传说,却从未抓到过,如果自己能抓一个,岂不是很好玩,说不定还能立功。更重要的是,他听本地军分区一位首长讲起过一件往事。
“那采药的老头现在在哪?”
“就在家里,离这很近。”
从李老汉家里出来,郝连长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他向首长汇报了情况,问是否可以出兵抓野人或营救狼孩。得到回复是:和平年代无仗可打,可以把这次行动当作一次实战训练;但准备要充分,尽量不要伤害“野人”,所以麻丨醉丨枪必不可少。
几经周折,总算从省林业厅弄来一支麻丨醉丨枪,三枚麻丨醉丨弹。郝连长立马抽调三十名精干组织了一支突击队,亲自带领,并请了李老汉以及两个经验丰富的猎户和四条猎犬做向导,天没亮就向着茫茫大山悄悄地出发了。
山路难走,第二天午后,部队接近了李老汉采灵芝的山谷。
“翻过这座山就到了。”李老汉说。
连长正要鼓励大家坚持一下,争取天黑前到达,一个猎户提醒说现在还不了解地形和谷中情况,狼对外来入侵者又极其敏感,这么大群人贸然接近很可能打草惊蛇。于是决定就地扎营,又派出几个侦查兵靠近侦查,连长和向导们登上一个山头用望远镜观察那传说中狼谷的地形。
根据各路信息的汇总,连长脑中有了狼谷初步轮廓:主峰在西偏北方向,是附近最高的峰,山势极为陡峭,徒步绝不能攀登;半坡以下山势渐缓,植被渐茂;能看见中间有一条瀑布,下面有个水潭,中间应该有山涧,但被丛林遮住了;环抱山谷的两侧山冈都是下部平坦,接近岗顶几近于绝壁地形,到了岗顶的地势又很平坦,也很少有树木;山谷的喇叭口面向东面,有数千米的宽度;出口处有个小湖,四周也很平坦,湖水再往东流,又形成一条瀑布沿着绝壁而下。现在不是雨期,湖水溢出得不多,徒步涉水就可以横穿南北。综观整个山谷就想一个斜躺的大勺子,从东南湖泊的两侧应该比较容易进出山谷。
望着大山谷,郝连长心里不禁发虚:就凭这三十几个人,能拉起包围圈么?当然他就是把整个连带来也不顶用,要想把整个山谷围严实了,怕是一个团都不嫌多。
“如果山谷里有狼群,它们一般会从什么位置进出?”连长问猎户。
“不出意外,应该是谷底沿着山涧走。但也不一定,如果逃命或者捕猎时,就说不好。象两边的山冈看上去这么陡,狼要爬上去还是没问题的。野人就说不好了,总要比狼聪明吧?怎么逃都有可能。”
“这真说不好,说不好……”另一猎户连连摇头。
连长一时也拿不准主意,决定明天去谷口看看再说。
连长失眠了。大山里出奇的静,连虫子的叫声都没有。偶尔会有几声猫头鹰和狼的叫声,分外阴森。在大山里,这并不奇怪。这里会不会有人们传说的大群的狼,还有什么野人,小孩…….
迷糊了一阵,天就蒙蒙亮了,战士们也都醒了。连长一招手,大家围了过来。
“我讲一下行动方案。等一会你,还有你,从那儿绕到北面的山冈上;你,还有你,从这里登上南面山冈。这两侧的山冈上毛也不长,如果目标从这里跑,你们肯定看得见。张师傅(指一猎户),你带一个人一只猎狗去瀑布的上面侯着。要想从这三个地方跑,都要攀悬崖,速度快不了,两个人应该能对付。如果遇见狼,只要不攻击你们就别管它,集中精力对付目标。注意尽量不要开枪,开枪也只能打腿。谁发现目标或者有危险就发信号弹,就近的立刻支援。其余人都随我去东面入口,看地形再做部属……”
“听明白了吗?”
“明白了!”
“出发!”
郝连长带着二十几号人靠近了东面湖泊。队伍隐蔽,自己和李老汉再仔细观察地形地貌。
“进出山谷应该从北面比较好走。”李老汉说。
“为什么?”
“你看,北面的树林边上比较整齐,一直通到里面;南面都是些杂七杂八的柴禾荆刺,一直到上坡才有大树。这是甚么道理?”
“什么?”
“依我看是北面的地势比较高,山势也陡一点,山洪爆发时,北面就象一道堤,大水都向南面冲,土都冲走了,就剩下乱石堆了,只能长柴禾荆刺,那里里头肯定不好走,狼和人一样,肯定也要拣好的路走。”
“恩,有道理!走,我们走近去看看。”
实地勘察以后,果然如此。南面荆棘密布,乱石成堆,狼要通过也是不易。李老汉又说,看地貌,如果山谷里有狼群,窝应该做在北面。说的是,交通便利么。
郝连长有了明确的方案:南面1000多米宽度的荆棘丛只安排四人守住出口,北面几百米宽度的树林出口安排六人,再有六人带两只猎犬在树林里机动巡逻;两人守在湖边,这里视野开阔,发现目标可以及早示警;剩下十人和一条猎犬在连长的带领下从北面进山。李老汉因为上次的事心有余悸,就算在最安全的守荆棘丛的四人中。
估摸着先前派出的六人应该都到位了,连长就带着队伍向山谷逼近。
“连长,看!”走到湖泊尽头时,一位战士忽然叫到。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连长竟看到湖边有一片水稻,约有分把地,黄灿灿的快熟了。
“看,那里还有茭白!”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