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得到了承诺,脸上露出了安心的微笑,他从枕头底下摸出个用帕子包着的东西,哆嗦着打开,里面是一枚极为精致的毛主席像章,塞到杨陆顺手里说:“恩人啊,我杨天宝一生行善,原以为好人没好报,让我白头人送黑头人,死了唯一的儿,没想到是菩萨在考验我,看来善人终究有善报啊!这个像章是我几年前救了的人送给我的,我没什么东西能给你有个念想,只唯原毛主席老人家在天显灵,保佑恩人官运亨通,富贵延绵,长......”一口痰涌了上来,就再也不会说话,原本有丝红晕的脸瞬间灰暗了,翻着白眼,呼呼直喘!
杨陆顺紧紧捏着毛主席像章,哀哀地哭着,还是卫书记稳重,说:“杨陆顺,把老人家扶到床上去,看来熬不多久了,还是准备后事吧。”他抱着哭得声嘶力竭的小标进了堂屋,就指挥老丘说:“丘主任,你赶紧找村里的干部,准备这老人的后事,至于多少开销,我和杨陆顺出,注意不能搞封建迷信那一套,简朴而不失隆重!”
老丘忙不迭地点头说:“卫书记,我马上去办,费用开销也算我一份!”其他随同来的也纷纷表态出钱出力。
三天后,杨天宝老人的葬礼在卫书记亲自主持下隆重的举行了,杨陆顺用孝子身份送老人灵柩上了山,安葬在杨陆顺自家祖坟旁边。他这一行善,立即博得了新乡广大农民群众的好感,都说新平出了个大善人!
事后杨小标就住到了杨陆顺家,管杨陆顺叫干爹,这让杨陆顺有点不习惯,毕竟他比小标也只大了不到七岁,杨陆顺爹娘担心有了小标这个拖累怕耽误杨陆顺的婚姻大事,谁家姑娘愿意才结婚就当娘呢?对小标也不怎么热情,更谈不上喜欢了,虽然小标非常懂事,可依旧得不到老人们的关爱。
卫书记提出让村里抚养小标到十八岁,杨陆顺没同意,他说既然答应了孩子的爷爷,就一定要负责到底,不愿意给村里增加负担,就更让卫书记看重杨陆顺了,这年头学雷锋调子喊得高,就是因为社会风气不好,才想努力恢复到五十年代初期那种人心汇聚大公无私的状态。真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地都能象雷锋,哪还用得着学雷锋呢?不个个都是活雷锋了。
卫书记专门就杨陆顺的事迹呈报县委县宣传部,县委县政府也非常重视,当即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宣传,掀起了“学雷锋,做杨陆顺似的好党员好干部”活动。
今年的夏天特别酷热,而且少雨,南平县出现了罕见的干旱天气,这使全县近七十万亩水稻面临减产。新平乡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全乡四万三千亩水稻有四万亩严重缺水,农户们都不想自家的责任田减少产量,更不愿意发扬风格,好了别人家的田土。于是为了争夺有限的灌溉用水,村民们不时发生口角打斗行为,甚至同进村还差点发生了大规模的械斗,幸亏村干部发现苗头早,及时向乡政府汇报,出动了几乎全部乡政府的干部和派出所民警,才制止了一场流血冲突事件。
卫书记怕再次发生这样的恶性事件,干脆带了帮干部吃住在同进村,竭力帮农民排忧解难,可农民们只关心自家的水稻是否会减产,不解决实际问题,农民虽然一时听劝,可难保还会发生问题。
意见最大的是同进四组和三组,这两组农民的田土离水源最远,等灌溉水到了三组时就已经不足,四组的农民就认为是三组的太怀私,不顾他们的死活,把灌溉水全部用完了,要求三组的先让他们四组浇地,三组的当然不答应了,四组的就想用武力去抢夺灌溉水,三组的就组织人员保护自家利益。真要平息纠纷化解矛盾,就非得有充足的水不可了。
杨陆顺在配合村干部化解双方矛盾的同时,积极地寻找解决办法,经过几天观察探询,他发现主要根源还是在于农田水利缺乏维修,造成了灌溉用水浪费严重。
在搞生产队大集体时,虽然种种原因造成粮食产量不高,但当时做为政治任务,农村每年冬修水利都搞得很好,那时人们已经形成了习惯,在公社、生产队干部的带领下,万人一心,修建了大量的抗洪、抗旱、排渍、灌溉等水利基础设施,而水利一向是农业的命脉。
但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大集体出工已经被已家庭形式的单干户所代替,人们把精力全部投入到了个人的田土,为了方便自家责任田的灌溉,农民们采取了杀鸡取卵似的拦截堵坝,把一条条灌溉主渠道挖得千疮百孔,加之沟渠河网的清淤工作没及时跟上,就造成了灌溉渠道的功能萎缩退化,大大降低了抗御水旱灾情的能力。水网不畅又怎么能保障供水充足呢?
杨陆顺找到根源后,立即向卫书记做了详细地汇报,指出只有恢复农田水利网的灌溉功能,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村民之间的纷争。
果然在村民们经过两天抢修灌溉渠道后,供水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使灌溉水能及时、不浪费地进入农田,大大提高了水利网的灌溉功能,看着汩汩的救命水流入即将干涸的稻田,村民们紧绷着的脸终于露出了舒心的微笑,虽然不能一次将水灌足,可就是这点救命水,解决了燃眉之急!
农田水利网失修的问题也引起了乡、村两级干部和广大农民的关注,卫书记当即下了指示,农闲时就发动农民群众,集中人力和物力,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在全乡开展水利网全面修复建设。
杨陆顺还通过走访有丰富水利经验的老农民,探索和学习农田水利网的改造、改良方法,虽然没有拿出行之有效的好方案,但也学到了不少书本上没有的农业知识,为他将来更好地为农村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一段时期的农村工作,杨陆顺很快就熟悉和掌握了具体的工作方法、方式,一改以前书生干部般的穿着打扮,换上朴实无华的服装,说着跟农民百姓一样粗俚的土话,用最诚挚的微笑和语言跟农民百姓交朋友,和农民一块坐在田埂上抽着自卷的喇叭筒、跟农民一起蹲在门槛上吃饭、象农民一样放肆的在田间尿尿。
闲暇之余,在给袁奇志写信时,也会把这份轻松和愉快跟老朋友分享,他畅谈着自己对农村工作的热爱与设想,也把在与朴实厚道的农民一起发生的趣事当笑话那样叙说,还神秘兮兮地告诉袁奇志自己当上了爹,还是个十六岁已经考上高中的大男孩的爹!
远在春江的袁奇志一遍又一遍看着字迹中规中矩的信笺,她甚至想不出活跃在田间地头的杨陆顺会是番什么样子,还会象从前那样默默地对你笑一笑,一副憨厚木讷,少言寡语的神情吗?还会象从前那样从他深邃的眸子里就可以看到谦恭自卑和充满了警觉戒备的神态吗?肯定是不会了,没瞧见信里的话多么的乐观、多么自信,还似乎多了点俏皮,他居然认了个比他只小六、七岁的高中生做干儿子,那孩子是不是跟他干爸爸一样英俊稳重呢?
袁奇志不禁悄然叹息着,把信笺轻轻地掩在胸前,慢慢站起来走到办公室的窗户旁边,极目远眺,眼里有着无尽的思念和期盼,那方向正对着地图上的南平县。
(本文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第一部乡 第二十六章
九月学校开学,杨小标考上了南平县第一中,杨陆顺自然是高兴得很,巴不得小标读书成绩好,能考上大学。
可杨陆顺的爹娘还有几个姐姐都不赞成送孩子县城里读书,他爹说:“六子啊,我晓得你是做善事,孩子无亲无故的也作孽(土话就是可怜的意思),可这么大的娃子了,吃饭顶得上个劳力,睡觉也要占个全铺,我们让他有吃的有住的也就尽到心,对得起他死去的爷爷了,莫非你还真把他当亲生儿养?俗话说四岁带不亲,那孩子都十七岁了,还能真亲你?你自己对象都没找,工资也不多,总要攒几个将来应急吧,六子,听爹一句,农村里十七、八的算劳力了,干脆就别让他读书,到鹏子的建筑队去做工算了,怎么也养得自己活,就行了。”
杨陆顺笑着说:“爹,您老原来不老是教育我要行善积德么,何况我还答应了小标的爷爷。我比小标才大几岁,当然是不指望小标给我养老的了,他亲不亲我也没什么紧要,关键是不能委屈了孩子,没了亲人已经让孩子很痛苦了,我们干脆好事做到底,尽我们的能力去培养他,那孩子聪明懂事,说不定将来还会是个人物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