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营救——地下负742米,一次从未公布真相的矿难》
第24节

作者: 慢步的鹏鹏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过我正走在他们的后面,这几句话我不仅听到了,也猜出来意思了。我不禁想,如果一开始真的直奔第四层,现在是个什么局面。会不会早就完成任务升井了,或者至少我们这支救援队是完好的,不会这样狼狈吧?
  但是有钱难买早知道,没有排查完前三层,谁也不能保证下面没有敌对分子,毕竟上面王长安的伤口是实实在在人为的。就拿现在来说,谁又能知道第四层的深处有些什么在等着我们这批人呢?
  一边走,我一边四处观察,希望在这一层能找到不同于其他巷道的地方。可惜无论从哪个角度说,这里和第三层都极为相似,仅有的差别,可能就是它的长度是571矿最长的一条巷道,还有两个新造好的避难硐室了吧。
  看了看深度表,此处的位置已经深达地下负700米左右,救援队在第四层已经行进了足有一个小时,才前进到一半不到的地方。这是因为排查的进度更为谨慎缓慢,外加大伙儿都疲劳至极的缘故。
  而且越往深处走,温度和湿度越高,让人十二分的难受。我的衣服在地下河那边早就从里到外湿了个透,特别的沉重,现在不停的汗出如雨,看样子基本是干不了了。这身衣服穿在身上,搭配上那么高的温度和湿度,几乎等于是披了一层铠甲,让人透不过气来。

  日期:2015-07-21 20:45:07
  我从后面看过去,其他人比我也强不了哪去。最前面的吴思明和鲁班还好,他们始终手持武器保持着警惕,该检查的决不放过一处,没有受到精神和体力上的影响。
  走在队伍中间的文明和代玉可就离谱了,他们两人累得不停的喘着粗气,声音之大如同吹风机一般,百余米之外应该都能听到,几乎让救援队完全失去了隐蔽性,也让禁止非必要谈话的规矩变成了笑话。
  这就像两个一本正经的人在前面带队,并且如临大敌,后面则跟着一帮狼狈不堪的逃难队伍一样。前后的对比如此的强烈,如果不是在那么严肃的氛围内,我想这样一种场景谁见了都应该放声大笑才对。

  好不容易走过了一处弯道,前方出现了一片耀眼的灯光,其光线明显和矿灯不同,在这条幽深暗黑的巷道里,简直像灯塔一样的显眼,晃得很久没见过强光的我们都睁不开眼。
  “第一个避难硐室到了,”前面的吴思明回头小声的说道:“我们走了一半了。”
  说完,他并没有冒失的带头走进去,而是示意后面的人原地等待,又让鲁班和他一起把头顶上的矿灯熄灭,他们两个人拿着制式刀和铁镐,一左一右慢慢向右手边的避难硐室靠去。
  一直在我身边的张曦此时也抽出了制式刀,轻轻走过去,跟在了他们的后面几米远,以防万一有问题,可以及时支援。
  我虽然对吴思明没什么好印象,只觉得他现实势利市侩气很重,有点眼睛长在额头上,只能看到上面不能看到下面的味儿。不过他的业务能力却是没有人可以否认的,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即使是我,也不能说出什么来。
  人品是人品,能力是能力,这二者有时候非但不能统一,反而经常背道而驰,要一分为二的看才行。
  “这里这么亮,敌对分子会躲在这里打埋伏?他们缺心眼吗?”代玉忍不住提出了质疑。
  “小声点!”王小柱怒道:“这叫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敌对分子要是吃准了咱们的心思,偏偏在里面藏着,你傻愣愣的走进去,缺心眼的就是你了!”
  大家闻听此言,纷纷点头称是,转而集中精力盯着吴思明和鲁班二位的动作了。
  日期:2015-07-21 20:45:35
  这里要说明一下,所谓的避难硐室从规格上说,它只是一个箱体结构的长方形小房子,恰好能镶嵌在一个普通工作面大小的空间里,从外表看好像和一间临时搭建起的板房差不多,完全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但专业人士都知道,它的四周是用高强度的不可燃材料组成的,具有抗冲压抗高温防透水的优点,绝非普通房子可以比拟。其内部的设施和装备非常丰富,不仅有通风和氧气瓶这两种供氧方式,还储存了饮用水和食物药品等等,可以大大的提高幸存者生还的几率。
  除了以上这些,照明也是至关重要的生存条件,避难硐室可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提供连续96小时的灯光,也就是说可以持续四天四夜的时间,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就我所知,571井下的两个避难硐室都建在巷道的右手边,也就是说,如果我是从井上一层层下来的,那么它们会出现在我的右边,反之,如果我是从最深处往外走,那么看到的避难硐室就会在我的左边。
  这一点非常的关键,但只有在最困难的时候,我才会明白它到底为什么那么重要。
  另外,这两个避难硐室并不是永久性的,而是属于临时架设的,总面积没有永久性的那么大,最多也就能容纳十几个人。这对于只有八名矿工的571矿来说是绰绰有余的,也是符合安全检验标准的。
  当然,这种避难硐室不可能十全十美,它的出入口就是个最大的薄弱环节。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安全,所有的避难硐室都特别采用了两道门的设计,在这两道门之间是一个很窄的过道,长度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形和需要,或长或短,这个过道被称为过渡室。
  只有通过过渡室,才能进入避难硐室的主体部分:生存室。绝大多数设备和物资,都是储存在生存室内的,条件好一点的煤矿,生存室里甚至还有上下铺和座椅板凳等等休息用具。
  前面说过,571井下的第四层巷道是沿着煤层延伸的,因为这一层的煤层相对复杂,它的避难硐室设计的也就复杂了一些。其两间避难硐室的过渡室竟然都长达七八米之多,属于很罕见的一种。
  现在,吴思明和鲁班就站在了第一道门的前面。

  日期:2015-07-22 14:20:30
  在屋顶那盏大灯的照耀下,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第一道门是关闭着的,门上只有一个巴掌大的小窗户,里面影影倬倬的什么都看不清,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这时,吴思明对鲁班打了个手势,鲁班心领神会的点了点头,双手举起了铁镐对准了大门,做好了一旦有危险立即照头劈过去的姿势。他们二位配合的时间越长,默契就越多,目前已经发展到不需要语言交流的程度了。
  吴思明深吸了一口气,伸手在门把上轻轻一转,往外一拉,门吱扭一声应声而开了一条缝,没有遇到任何的阻力。吴思明和鲁班对视了一眼,突然猛地一使劲将门完全打开了。
  后面的我们本来就紧张的要命,吴思明这个动作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心都快蹦了出来。几秒钟之后,却什么都没有发生,四周仍然静悄悄的,门里面则还是黑咕隆咚的什么都看不见。
  张曦两步走近了大门,在吴思明耳朵边说了句什么,接着就见张曦掏出战术手电筒,动作敏捷的连续向门内照射了三下。这是防止里面有人埋伏窥视门外,用战术手电筒的强光可以让里面的人暂时性失明。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