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黑卫子夫(详尽史实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大汉)》
第44节

作者: 南方有樗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三王世家》全文收录了霍去病的这份上疏,大意是:“大司马霍去病冒死向皇帝上疏,其实皇帝您让我以待罪之身在部队里服役,这已经是大恩典了,我应该做的是只关心怎么保家卫国,马革裹尸来报答,而不应该分神考虑其它的事情。实在是看皇帝您太辛苦啦,天下的事情太多,好在皇子们都长大了,能够懂礼仪了,但至今没有请太傅来教导,都是陛下您自己亲自来教。陛下您不关心自己的身体,群臣们都很焦急,却不敢越职。我只能出这个头,冒死请求皇帝您下令在盛夏挑一个吉时,分封三个皇子。希望您能体会我的苦心。臣霍去病冒死再拜。”(《史记.三王世家》:“大司马臣去病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陛下过听,使臣去病待罪行间。宜专边塞之思虑,暴骸中野无以报,乃敢惟他议以干用事者,诚见陛下忧劳天下,哀怜百姓以自忘,亏膳贬乐,损郎员。皇子赖天,能胜衣趋拜,至今无号位师傅官。陛下恭让不恤,群臣私望,不敢越职而言。臣窃不胜犬马心,昧死愿陛下诏有司,因盛夏吉时定皇子位。唯陛下幸察。臣去病昧死再拜以闻皇帝陛下。”)

  从这篇上疏中可以看出:三个皇子刚刚能“胜衣趋拜”,也就是说,才刚能穿成人的衣冠,因此年纪都很小,大约在六七岁左右。想来也是,刘据才十一周岁,这三小子可都是刘据出生之后才生下来的,总归要小于十一岁的。哎,命不好啊,要不然就是长子,可以当太子了,现在就只能去封地当个王。
  按理说,皇子去封地当王也是正常的,看看刘彘的太爷爷、爷爷、父亲辈,都是把自己的其他儿子封到各地去当王的,当王对这些王子来说,是大好事,至少当家作主,衣食无忧了啊。问题是,皇子们会在六七岁时就被赶出皇宫吗?答案显然是不,因为汉朝基本上都是皇子举行元服成年后去自己的封地,当然,也有例外,如刘邦之子刘如意,小小年纪就去了封地,但那是为了保住他的性命。在六七岁的时候就封王,并将之迁往封地,只能得到一个结果,那就是孩子得不到父爱,而父亲也会对这个孩子渐渐的感情淡漠。更糟糕的是,这三个孩子都没了娘,王夫人在自己儿子被封王的那年就病死了,李姬是气死的,以为皇帝不喜欢自己,话说,如果皇帝不喜欢,怎么会让她生两个儿子?也就是说,到了封国,三个孩子一下子变成了没爹也没娘的野孩子了,从此之后缺少管束,能长成怎样很难说。

  更要命的是,三个孩子说起来是被封王了,可是他们被赶出了皇宫。也就是说,刘彘身边就只剩下了刘据一个孩子,父母总不可能一碗水完全端平的,总归谁在身边就跟谁亲。在很长的时间内,刘据一个人独霸着父爱,而其它三个孩子与刘彘的父子亲情也因距离感而越来越疏。
  因此,封这三个皇子为王,看起来是抬举他们,实际上是恶狠狠地坑了这三个孩子,顺带也坑了刘彘一把,把刘彘搞得明明有四个儿子,却只等于只有一个。霍去病这个提议简直是缺了大德了。
  这次请封,并非霍去病的主意,而是他又一次充当了炮灰。
  日期:2015-12-24 14:16:44
  请看:霍去病的这篇上疏词藻华丽,用语老辣,句句讲的都是替皇帝考虑,似乎没有一点私心,怎么可能是出自长年在外打仗的霍去病之手。从史书来看,霍去病不是个不爱舞文弄墨的人。霍本人是个急性子,他经常轻车简从,长途奔袭,仗着有最好的马匹,在不可能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霍去病还好玩,在塞外之时,士兵没有食粮,他还踢球,没办法,精力过剩,他又没有读书这个爱好。(《汉书.卫青霍去病传》: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蹋鞠也)。史记上也写道,刘彘想教霍去病孙吴兵法,这个大爷居然不肯,直接一句“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把皇帝给拒绝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更重要的是,霍去病还很年轻,也就是说,他的积累比较少,不是一个厉害的政客,没办法老谋深算地将一个明明是有私心的事说成是全替皇帝考虑的事。

  从后来的史实可以看出,霍去病其实并不关心皇帝是不是封立皇子,因为他在带了一个头之后,以丞相庄青翟、御史大夫张汤为首的群臣马上跟进,引用霍去病的上疏,在当年的三月、四月间,连续五次逼皇帝表态封王。但霍去病却不再烦神了,说明他带这个头其实这是应他人之请,并非他个人意见。这说明,霍去病只是顶在最前面的炮灰,后面的才是真正的主使者。先来扒一扒,跟进的都是些什么人。丞相庄青翟,曾任太子少傅,也就是卫太子刘据的老师,后来丞相李蔡被处死,庄青翟接替他成了丞相。御史大夫张汤,在历史上就更有名了,亲自办了陈皇后巫蛊案,把陈氏的势力连根拔起,帮卫子夫铺平了当皇后的道路。太子少傅任安,这个就不必说了,明明白白就是太子的老师,而且这个任安还是卫青其它的门客都去趋附霍去病后,死活不离开卫氏的核心成员。太仆臣公孙贺,这个还用介绍吗?卫子夫的亲姐姐卫君孺的老公。大行令李息,多次跟卫青一起打匈奴的,以军功被封为关内侯。还有一个太常赵充,占卜的,以及南越国的人质赵婴齐,具体情况不详,不过显然地位都不如以上这几位,收买一下也不是不可以。也就是说,带头的都是卫氏的势力。

  对于卫氏的这一次请封的目的,刘彘是了如指掌,因此他极力反对分封三王。事实上,刘彘很可能非常生气,封太子就已经让了步了,卫氏居然得寸进尺。于是在对大臣的答复中,他明确点出了皇子未成年,还未来得及习教义,不适合,做列侯就可以了。这实际上是刘彘在表态,我想把这三个儿子留在身边的。问题是,平时他一有什么想法,不用讲话,大家都能摸得清清楚楚,这次明明白白地都说出来了,可是还是没人响应,连他的心腹张汤都站在了卫氏的这边。卫氏势力摆出一付痛心疾首的模样,说“皇帝你太谦虚了,你不能这样对自己啊,不仅亏待了你自己,也亏待这三个孩子,这三个孩子一定要封王”。

  卫氏不仅发动群臣来逼宫,还让病中的王夫人发话,前面说过,刘彘非常宠爱王夫人,而这个时候,王夫人已经病危了,病危的王夫人仍然是个心思简单、有什么就讲什么的人,她一心认为帮儿子封王就是对儿子最好的安排,不仅要封王,还得要最好的封地。这说明,有人点拨了她,让她以为只有这样,她儿子才能过上好日子。
  外有群臣连续六次上疏逼封,内有宠姬临死时想给自己儿子谋个王侯位,刘彘终于屈服了,或者说,他也认为封王是一个最好的选择。理由很简单:他自己选择了刘据当太子,就必须挺刘据到底,否则国将不国。

  但刘彘对这三个儿子仍然是不放心的,绝对是亲生的,所以他分别给了他们三本策文,点拨他们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只可惜,除了刘闳,其它两个儿子都未能明白一个父亲的苦心,而刘闳又英年早逝,等于这一场战争,刘彘一下子折了三个儿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