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鬼点灯》
第23节

作者: 古目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后来在墓室内部,狐狸精启动机关,将困住张财的铁栅栏吊起,然后打落火把,趁机掳走曹慧芸,可能那只狐狸精一直都拿着那柄洛阳铲,所以才在掳走曹慧芸的时候不得不丢下那柄洛阳铲!而掳走曹慧芸的根本目的,可能就是为了制造内乱,利用曹尚宝和杜大肠之手杀死张财!但不想这时候美人芋成熟蒂落,三人在躲避美人芋的攻击之时,意外的结成一团,但美人芋的样子为什么会变成曹慧芸的模样,杜大肠始终也没有想明白  。

  接下来假的曹慧芸从洗蛊的地方爬出来,这是个很难令人在意的问题。因为这处地方是刚刚烧毁美人芋的地方,而美人芋的相貌正是曹慧芸的样子,所以杜大肠等人才会将信将疑。但这次的曹慧芸所表现的比较正常,所以并没有引起杜大肠等人的怀疑!
  所以,也许事情是这样的:狐狸精从在古墓外面打了一个洞,这个洞正好和古墓中洗蛊的地方连在一起。当狐狸精在墓室中掳走了曹慧芸以后,一时间无处藏身,便只好打来那面封住洗蛊地方的墙壁,将曹慧芸拖到了洞深处隐藏。后来三人合力烧死了美人芋,狐狸精不知使用什么邪法控制了曹慧芸的意识,使她出来和杜大肠等人相见,与此同时,打开机关使铁栅栏下坠,并再一次将古墓中的虫子向回驱赶,这样在曹慧芸的指引下,将所有人都带入洗蛊的地方,当发现那个地洞的时候,几个人便都下定决心钻进去。后来再趁着张财得意之时,使曹慧芸从背后下手,将其杀死……

  我爷爷他们三个人是活着离开了百草坡,也许那洛书九宫阵本来就是骗人的把戏,也许他们根本没有接触到那里的“金、木、水、火、土”,也许是守阵的狐狸精诚心放三人出阵……但张财的盗墓团终究还是没能活着走出洛书九宫阵,其实以那狐狸精的能力,在那一年多的时间里有很多机会可以杀死那三只马猴子和张财,可它为什么非要等到现在呢?难道说这一切都是为了等杜大肠三人的到来,从而完成某种血祭?如此看来,这个事件早就从一年前,甚至是更久的以前就开始酝酿了,可如果真是这样,恐怕杜大肠所想到的那些假设也仅仅只是冰山一角,而完整的故事一旦展现在眼前的时候,可能会令所有人嗔目结舌,不寒而栗……

  这仅仅只是我爷爷杜大肠后来的一种猜想,但其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推敲。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狐狸精到底使了怎样的邪术来操纵这一切的?它到底是想在杜大肠等人的胳膊上留下印迹,还是想杀死张财?那些墓室里的壁画究竟在说明一些什么?为什么那些壁画能够随着时间改变?为什么狐狸精非要选择这三个人……也许这将会成为永远的谜题。我爷爷在记事本上写了很多个疑问,他写道:希望后人在解除家族诅咒的同时,也能够替我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当我每次翻到这一页的时候,我都觉得像是做梦一样,毕竟这样的轶事全部都是我爷爷那一辈人所经历的……后来的事儿嘛,后来的事儿就稍微显得现实一些了。
  后来我爷爷和曹氏兄妹来到了洛神县,但理想之中的新生活却并没有就此开始。因为洛神县和民国时期很多地方都一样,富人奸,穷人孬,像他们三个这样的外地流浪人是不能在此处立足的。所以,他们三人依然是一无所成,渐渐的只能继续过起天为被,地为**,吃百家饭的日子。
  1918年,大帅率部队路过洛神县,看杜大肠和曹氏兄妹可怜,便令三人随部队同行。后来我爷爷杜大肠和曹尚宝屡立战功,渐渐成为大帅身边最信任的人,而曹慧芸也成为了五夫人的贴身丫鬟。期间,在大帅的主持下,杜大肠和曹慧芸结为了夫妇,所以曹慧芸也成了我的奶奶。
  1928年,我舅爷曹尚宝随大帅乘坐火车离京,途径皇姑屯发生爆炸,在那次事件中,我舅爷也丧生了!我爷爷继续跟着少帅东奔西跑,后来发生了西安事变,蒋介石囚禁了少帅,这使我爷爷顿时对国民党的统治感到痛心!气愤之下,带着我奶奶离开了少帅府,从此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两年后,我爸爸和他的三个兄弟都加入了**,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这哥四个竟然奇迹般的活到了解放以后!
  凌晨两点半,我放下爷爷的记事本,书房里六十瓦的大灯泡发出通亮的黄光芒,那时候没有节能灯,用的全是大灯泡,但这玩意点长了太热,我穿着小背心,早已经大汗淋漓!我起身将爷爷的记事本放回到书架子上,然后到卫生间撒了一泡尿。这泡尿我从傍晚一直憋到了现在,因为很在意那日记本上记录的内容,所以没舍得出来尿。不过这一下憋的确实够呛,好在我尿的及时,应该不会憋出什么病来!

  我倒在爷爷的**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西安事变以后,我爷爷走访名山大川,到处探索有关“驱灵人”的线索,奈何有价值的东西实在是少之又少,却在那本子上记录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事物。其中不乏有民间传说,神话典故,还有很多稗官野史,奇闻异事。在这些八竿子都打不着的文字信息当中,有一件事儿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辗转反侧,想不明白,起身来到爷爷的书房,将记事本翻开,重新翻阅这段文字……

  当年我爷爷走四方,徒步去过很多个地方。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做这样的事情不仅需要胆量,也需要一定的实力,好在我爷爷曾跟着大帅东征西讨,多年的戎马生涯,也练就了其一身的本领。1939年的某天,我爷爷杜大肠走到河南某地,正好赶上当地的一家财主发丧  。
  按常理,早年间家里死了人,怎么操持,怎么下葬,都有规矩,不能想怎么弄就怎么弄。特别是大户人家,对这个更讲究,根据家里死的这位的地位,啥时候通知亲友,啥时候换寿衣,啥时候搭寿台,啥时候点寿烛,那都是有规矩的,要是弄错了就会视为对死者不敬。旧时候迷信,都说对死者不敬要遭报应!虽说当时正抗日呢,但根据中国人对死亡的敬畏,只要不是赶上特别要命的事儿,哪怕临时卷个草席,也得把死者好好安葬了。大户人家更是要请和尚道士念经超度,还要念祭文、吊唁……各地的风俗不同,丧葬的形式也各不相同,但无非都是风风光光地给死者弄个欢送仪式。

  可杜大肠这回遇见的却完全不是那回事,发丧的队伍从上到下不见一丝白,全是一身的翠绿,按理说要披麻戴孝,可人家头上戴的也不是孝,每个人的脑袋上都系着个红布条,跟当时日本鬼子的武士道差不了多少。再看死了这位,别说没装棺材入殓了,老财主被扒的溜光,连块儿遮羞布都没剩,被放在一个黑漆的木架子上。发丧的队伍也听不见哭声,没有哀乐,全是欢欢喜喜的。一打听,说是要送这死者升仙。但实际上却是将那尸体抬到河边,放在河里。那河流很大,听说这是仙河,河水冬暖夏凉,实际上其源头是黄河的一个分支,尽头无从所获,因为这处河流是流入深山幽涧之中的……

  常见的大江大河都是从山中流出,流入山中的确实少见。我爷爷见这群人将尸体放进河流中以后,拿出来一个小塑像放在河岸上焚香跪拜。问了以后才知道,原来这塑像的人物是北宋幽王赵元倏,有年纪稍大一点的人还给我爷爷解释,那是宋太祖赵匡义之子,如假包换的真王爷……官方为了避讳,将赵匡义改为赵光义,但实际上有不少普通老百姓都习惯叫他赵匡义,也有岁数大一点儿的称呼他为赵家三伢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