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不读三国——曹铜爵揭秘三国演义》
第53节作者:
曹铜爵 日期:2015-08-26 11:28:32
第五十章:孙坚之死。
袁术想出了一个百利而无一害的妙计,请孙坚去打刘表。
程普明显是看穿袁术的计谋了,所以,他劝孙坚不要相信袁术,因为【袁术多诈】。
临出发前,孙坚的弟弟孙静也上前说道:【今天子懦弱,海内大乱,各霸一方。江东方稍宁,以一小恨而起重兵,非所宜也。】
孙静觉得,袁绍袁术公孙瓒刘表这些中原诸侯们狗咬狗,就让他们接着咬呗,又不关咱们江东的事,为什么要去趟这趟浑水呢?
孙静觉得现在因为仇恨去打刘表,这并不理智。其实,孙静的言下之意就是:现在中原的诸侯们还很强大,现在去打他们还不是时候。我们不能因为【小】恨去打他们,而要因为大的利益去打他们。
孙坚也不听他劝,说道:【吾自欲报仇,岂望袁术之助乎?】
在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孙坚比较鲁莽,甚至愚蠢。但是在这里,孙坚其实另有深意,他和程普孙静这两人看问题的角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程普和孙静是孙坚的手下,所以,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就难免会比较狭窄。
袁术邀请孙坚去打刘表,他们看这件事的角度就是:孙坚千万别去,孙坚去了,就有可能会中了袁术的奸计。
程普和孙静是孙坚的手下,所以他们的想法就肯定是:尽量避免老板中计!因为他们要为老板孙坚负责。
而孙坚则是老板,他看待这件事情的角度就会比较宏观,他不仅仅要为自己负责,还要为整个集团的未来负责,所以他会认为:即使这是袁术设计的一个奸计,我也要去打刘表!
为什么呢?因为两点:
1,孙坚本身的实力就很强,所以不管是不是袁术挑唆的,去打刘表,孙坚获得利益的可能性肯定要比赔本的可能性要高。
2,孙坚很喜欢搀和中原的事情,在孙坚的战略里面,就算没有袁术在挑拨他和刘表,孙坚也是要去打荆州的。孙坚一直想要入主中原,而荆州,就是孙坚进入中原的跳板。(就像后来孙权一直想要获得荆州一样。)
所以,孙坚本来的计划里,打刘表就是必须做的一件事情。而如今,袁术的奸计和孙坚的计划正好重叠了,只要防备好袁术,其实打荆州还是一个很好的项目的。
同时,很多人都觉得孙坚鲁莽,觉得孙坚是为了一己私仇才打的刘表,这么说,其实也是不对的,孙坚的格局哪有这么小。
孙坚和刘表之间其实没什么仇,之前刘表拦了孙坚的路,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
刘表当时拦住孙坚,是在听盟主袁绍的话行事,这个孙坚是知道的。而当初揭穿孙坚暗藏玉玺并差点杀了孙坚的,也是袁绍。所以不管怎么说,孙坚这个仇也应该算到袁绍的头上,而不是算到刘表头上。
可孙坚却没去找袁绍报仇,而是一直揪着刘表不放,好像不共戴天的样子,这就证明:孙坚的真正目标并不是报仇,而是获得荆州。
在后来,孙坚快要打下荆州了,也是说道:【我取襄阳只在旦夕。】
你看,孙坚不说杀刘表只在旦夕,也不说报仇只在旦夕,只说取襄阳只在旦夕。这就证明:孙坚的真正目标并不是杀刘表,而是取襄阳,获得荆州领土,入主中原。
孙坚整天把报仇两个字挂在嘴上,看上去好像衣服冲动无脑的样子,但实际上,报仇只是孙坚找的一个可以合理打刘表的理由而已——你总不能说我想抢你的地盘,所以我要打你吧!
所以,打刘表是孙坚做的一件很理性的事情,而不是什么意气用事。
孙坚骁勇善战,曾经打败过华雄,所以孙坚认为趁着现在中原混乱,自己绝对有入主中原的实力。毕竟要是等中原稳定下来了,你就是能打得过荆州,荆州的根基你也很难治理清楚的。(就像后来的孙权一样。)
孙坚发兵去打刘表,刘表的军师蒯良说道:【不必忧虑。孙坚跨江涉湖而来,安能用武乎?】
蒯良认为,江东人的长处是水战,如今他们过来荆州了,地理环境不一样,怎么可能打得过荆州本地人呢?
这有点像后来赤壁的时候,周瑜说曹操。地理环境不适应,外地人肯定是打不过本地人的。
刘表和刘表手下的人都同意蒯良的看法,就连那个看不惯蒯良的蔡瑁也同意这个说法。为什么?因为地理环境真的对行军打仗很重要。
不过孙坚早就在中原混了不少日子了,作战经验丰富。再加上环境不同这一点孙坚也是知道的,如果没有很高的把握,孙坚又怎么敢来跨江作战?所以孙坚一来,就把刘表的部队给打败了。
刘表和蒯良都惊呆了,都没想到这个孙坚居然这么厉害,人家客场作战都能打的你满地找牙。到这里,就连那个出了名的聪明人蒯良也没招了,只好提议到:一方面找人向袁绍求救,另一方面咱们把门一关,被动防守吧。
孙坚大胜,又打败了非要出战的蔡瑁,越战越勇,就在此时,孙坚中了埋伏,被射死了,年仅三十七岁。
中了埋伏,被乱箭射死,主要是因为轻敌。孙坚越战越勇,所以越打越深入不说,还越来越不把刘表的人放在心上了。韩当也劝孙坚见好就收,可孙坚不听。
孙坚死了,孙坚之子孙策大哭,要用俘虏黄祖,换回父亲的尸体。
可在此时,蒯良却反对道……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