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法选择我处于怎么样的时代和社会,如我的前三十年的命运就是在江主席、胡主席、习主席领导下的命运,改变不了,而主席们的政策已经影响了我的生活,而五千年来的文明也深深地影响了我的生活,政治的文明决定了我们一部分的命运。粗略对古代历史了解,越来越觉得今天的我们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感觉现在处于盛世期间的我们,幸福感也许并不完全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古代的清明上河图,看到了葛衣布鞋的祖先其乐融融,所以幸福感更多地决定于当时当地的环境。
我们先人生活的南北朝时代,又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呢?在中国历史上,这段时间可以算得上是最乱的时代,是人口由6000万迅速减少到1000万的时代,是汉人与少数民族比例悬殊最少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既春秋之后国家最多、战乱最频繁的时代,各国、各民族之间的冲突十分激烈,看似不可调和。但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也一样具有我们现代人的感官,他们也许追求桃花源一般的生活,也许也追求建康、洛阳一般大城市的声色繁华,追求美艳的姑娘和帅气的男子,对异域的事情充满无限的激情和憧憬,但是种种这些,都被当时的中华的分裂现状所影响,徐州、淮水、荆襄、巴益、六镇等地战乱不断,几乎每两个人就有一个人一出生就会看到战争和死亡,看到贪欲横流、尔虞我诈,这样的小孩子一出生注定会有一个和太平年代的出生的我们不一样的世界观,或许会磨练出他们兼济天下的胸怀、或许训练出他们力能扛鼎的毅力、或许天生就会带给他们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迈、但更可能的是一到世上就时刻有化为一堆白骨的悲情,“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生男埋没随百草”的世界,无论如何是我们能理解,却万万不能体谅得到的。
日期:2015-07-16 16:10:16
为了使得大家了解个大概,我首先介绍下南北朝时期的几个突出的社会特点,就是说放在这个时期他是永恒的、无法被超越的时代性格:
1、中原大地是胡汉融合的高峰。华夏肇始三晋,周朝的裂土祚封,将势力向四周扩散,才有了封建这个概念。封建和当初欧洲人在美利坚骑马圈地一样,而本土的印第安人就是中国南北朝时的胡人。华夏民族对外扩张就需要不断侵占土著胡人的土地,同化其民族性格(当时应该叫做部落性格),而性格的冲突是最不可调和的矛盾,以至于西周的最终命运也是被当初环绕四周的犬戎所灭。东汉时期三国时期,汉人英雄辈出,对少数民族更是压着打,西北打羌族,东北打乌桓、西南边打南蛮、东边打蛮夷、南边伐土豪洞主,西晋时期更公开全国徙戎,将其但所以少数民族在广泛了解了汉人的本质,并掌握兵器的情况下,组织起来,才有了五胡十六国的乱世,才有了石勒、苻坚、慕容垂这样的少数民族英雄,才有了胡汉融合的大高峰。
日期:2015-07-16 16:11:25
2、文化大碰撞。古代所谓的三教合流是这个时候正式开始的。所谓三教,就是儒释道,儒家成为教条一派是在西汉,当时西汉没有治国的准则,所以董仲舒等儒家学者以“礼义”为核心制定了较为完备的准则,后王莽觉得这套礼义有点腐朽,所以托古改制,却反倒导致了绿眉军大起义;东汉建立了贵族碉堡式的封建制度,这就是后来权贵封建制度的起源,君君臣臣的纲常受到破坏;到了三国后期,曹魏想继续树立这么一套制度以别君臣,却始终流于表面,君臣不义战屡有发生。在此之时,人之信仰已经有所空白,才可能导致五胡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的三教合流。南北朝时期,由康居进来的羯族、有东北萨满起源的鲜卑,还有佛教徒的后凉等都纷纷入中原,南朝则是道教、佛教和无神论等分庭抗礼,还有诸如五斗米教(天师教)一样的流派在中华大地,这些都或多或少影响了中华当时的人民(如孙恩起义),献文帝、梁武帝更是以他过人的天资和精力,对教派的吸收无有不可,成圣、成仙、成佛一时之盛。但是,佛教的发展始终是高于一等。
3、长江沿线、中原开发成为战争的主战场。逐鹿中原原本的意思是占据中原正统王朝的意思,和楚王问鼎没有区别,并不是说将中原成为主战场。但是在南北朝这个时期,中原已经成为了杀鹿场,人人一把割鹿刀,生民百遗一说也不为过。其实想想也是,如果不是中原的人口数量变少,少数民族焉能拥兵几万就能席卷中原,据统计,北魏时候黄河少数民族比例和汉族比例接近1:1,几乎每个人血统里面都是几分之几的各民族血统,当初纯种的汉人要不是南迁了、要不就是战死了、要不就是被宗主划为奴隶,要不是就是被血缘上同化了,汉人在很多政权里面根本算不得一等居民:如石虎就经常带着2万汉族女子作军妓,称他们作两条腿的羊,晚上切乳吃奶,白天供兵士奴役,这样残忍对待汉族的情况应该在艰苦的奴隶时代也不曾发生。这种尖锐现象的存在,所以引发的民族的仇恨十分大,汉族、羌族、氐族、鲜卑、羯族、匈奴等相继在中原掀起风浪,灭族和文明火种的保留时常成为朝廷争论的话题,古都长安、洛阳常遭洗劫,破败不堪。
南方的战争又经常发生在长江及其支流的沿线,如江陵政权往往受制于汉江的顺流而下的军队,巴蜀地区往往要靠封锁三峡抵御外来军队、苻坚也不过败在肥水的劣势上、荆襄的兵马往往可以顺流而下直捣建康、北魏与南朝往往是隔江筑城、筑坝,等等,这些都是当时南朝战争的特点,依山靠水,重点打步兵、水军、弓箭兵的战争。也正因为战争的频繁,当初的社会格局第一就有了邬堡的出现,邬堡就是豪族的天然碉堡,祖狄北伐就是不停地攻占碉堡的过程,甚至有人说桃花源的存在本来就是为了避开前秦时期的乱局而设立的靠山靠水的碉堡,几十年来被人发现而已,因为如果你只是躲避秦朝的乱,生产力根本不可能发达到这个程度,铁器都不可能有是不?第二就是战争武器名目繁多,尤其是攻城车的发展已经十分先进,从水上攻城、陆地上攻城、栈道上攻城等各种方面攻城的手段十分齐备,就算公输班在世,估计也没能想到这些宏伟的战具,估计墨子再生,也不一定能完备守住狂轰乱炸的攻击,如配有马镫的轻骑兵的攻击,这已经是游牧民族致胜机动部队;如还有利用石油的浮力,在水上发起对水寨的袭击,这种新式的战法也是靠阵法都抵抗不了的。
日期:2015-07-16 16:11:58
4、世族的权力垄断。三国两晋南北朝,豪门世家是一大特色,尤其是当初实行九品中正制固定了这个格局。九品的意思就是将人分为三六九等,而划分的依据主要在于家庭的势力而已,如果家里的势力够大,能调动资源,那么在家里小孩12岁左右就可以担任一般的闲散官员,相当于国家优质储备干部,有句话是“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就是只要能坐车就起家国家编制委副主任,只要会写身体如何就可以当国务院机要秘书。三国时期的月旦评是大中正的前身,是由有威望、有信服力的人担任人事部干部,每年必须发觉、提拔家世好、有能力的干部几个作为当年的绩效考核。在北魏建国初期这种民生凋敝、紧缺干部的时代,于是推荐有能力的官员、说服大族世家的人出来为朝廷效力,那也是这个政权合法性的基础之一;在太平时代,九品中正制度就完全沦为利益操控的工具了,司马炎时期的官员刘毅很犀利地批评说它,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九品中正,实为乱源。而由于当时的政治状况是宗主督护制,几品官配几亩地,配几个奴婢,等等,这些东西只要政府失去了有效的控制手段,那么人力资源的流失、财政税收的流失是十分明显的,中正官由这些人担任,很多好的人才几乎收归旗下,而活在底层的人民也时刻寄托于宗教或者寄托于造反,不然作为府户、部曲、奴婢的身份很难得到改变,所以世族也就是建立在大海上的阁楼,时刻有被风浪击倒的可能,而南朝,大部分是寒人掌机要,世族大部分是娥眉粉黛,望之像神仙,骑射基本不会,写诗基本靠代加工,有些甚至吐口唾沫都需要奴隶用口接着,怕有失身份,这些人也只适合谈天说地,被权力宰割,一代不如一代;但是有些豪门的门阀却成了建国立业的基石,如隋唐初期的关陇集团,这些集团后面因为科举的盛行,世族团体才慢慢被门生官吏集团所取代,权贵治国才被精英治国“理念”所取代。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