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韩信与那个时代》
第2节

作者: 经天纬地烟雨江南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与此同时,秦军威逼魏国,魏国自知不敌,干脆利落的割地求和,献出丽邑。这个曾被商鞅断定为“腹心之疾”的大国,如今日落西山,摇摇欲坠。同一时期,战国晚期曾与秦国一较高下的赵国发生地震,长年战乱导致赵国国力疲弱,民生凋敝,赵王也无力赈灾,民心进一步涣散低落,可怜昔日“胡服骑射固中原”的赵武灵王,唯一庆幸的就是没有看到赵国没落得如此惨烈彻底,不然更加死不瞑目。

  昔年九国之师在函谷关下尚且“望秦兴叹”,逡巡不前,秦军开关迎敌无人敢战。如今三晋皆是自顾不暇,合纵抗秦,有心无力。秦乃虎狼之邦,天下莫不能挡。
  日期:2015-09-14 23:05:40
  第一章 不平凡的一年(下)
  在这种纷纷扰扰的日子里,楚国淮阴城(今江苏淮安),一个在当时地图上总是躺在不起眼角落的小城里,有着一户看似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韩姓人家。这户人家男主人女主人究竟如何我们今天不得而知,之所以要提及这户连具体名字都记不起来的人家,是因为在这一年里,这家有个婴儿出生了。这名新生婴儿后来被取名为信,信者,诚也,专一而不移即为信。似乎是命运的捉弄,这个名中有“信”的孩子,因为“信”而罹难。

  生于战乱年代的人大部分都是不幸的,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是很多饱受战争荼毒人们的内心写照,远的不说,君不见近期叙利亚愈演愈烈的难民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也有一部分人是幸运的,乱世出英雄,而他们,总是能在特定的时间出现在特定的场合做了特别的事,这就是英雄。谁也没想到这个婴儿会成为第二种人,还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驾着五彩祥云终结乱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以贫穷人家出身而出将入相,鼎立天下,左右中国两千年历史走向。更没有人会想到,巅峰过后,便是无尽的高处不胜寒,先是迁往他乡,继而困于长安,最后落得个被囚杀于钟室的结局。一切荣华富贵,犹如南柯一梦,只是,代价是性命。

  人死如灯灭,灯灭而光消。但不论结局如何,这个世界,他曾经来过,轰轰烈烈地闯过一场。楚汉之争,因他而改变。淮安,因他而日益名盛。按照当时的地域区分,韩信算是楚人。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日期:2015-09-16 00:11:06
  第二章 身世成迷(上)
  在那个诸侯相互攻伐、天下战乱不休的年代,人们颠沛流离。国家二字,对于普通人来讲,是那么的遥远。百姓所求者,很简单,无非是太平而已。不论古今中外,每逢战争,最倒霉的还是民众,流离失所,变得一无所有,但求苟活于乱世,何曾奢望闻达于诸侯。元人张养浩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韩信生于楚,长于楚,算是个较为地道的楚人。当然,祖籍究竟在哪里,我们今天已不得而知。动乱之际,人口迁移是常有的事。
  太史公曾说:“燕赵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实际上,楚地亦多才俊。一方水土养育着一方人,楚山楚水走出了无数风流人物。韩信之前,有书写《离骚》、以身殉国的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一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道尽世间郁郁不得志之人的苦闷。韩信之后, 有被梁启超誉为“明代唯一大政治家”、崇祯帝曾叹息“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时之相一也”的“古今宰相之杰”的张居正同志,一位道德上并不高尚得伟大改革家。这位大明朝最牛首辅“工于谋国,拙于谋身”的悲剧,也是古今多少伟大改革家的结局。韩信虽未生于荆楚之间,但长于楚地,深受楚文化影响。

  关于韩信的家世,很抱歉,我还是只能说一句:不为人知。实在没有在正史资料上找到关于这一切的介绍。对于一个出身无名、死后还被人诛灭三族的人来说,关于他的一切,都如他那逝去的生命一样。很多相关记载,逐渐淹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不在流传下来。今天的我们,只能从语焉不详的史书记载上,在字里行间挑出只言片语,然后加以推测。
  《史记》云:(信)好带刀剑。
  由此,容我可以妄加揣测一下韩信的出生——没落贵族之家;一切,因为那把剑。

  日期:2015-09-17 01:25:46
  第二章 身世成迷(中)
  剑有兵中君子之称,古代国人都喜欢腰佩长剑,出门行事都爱讲究或者至少表面上讲究君子之风,一副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的样子。其实卖菜的不一定都只能是小贩,佩剑的也不都是君子,就算真的全是君子还会出现伪君子之流,比如“名垂千古”的岳不群岳掌门(其实这哥们有时想来也觉得挺憋屈的,背负那么沉重的包袱,屡屡受辱于劲敌之手,最终心智崩溃,为了武力不惜一切代价)。在先秦时代,剑不仅仅是武器,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能够佩剑的人并不多。带剑之人,多是贵族出身。能有一把剑传承的家族,从来历上看多多少少是贵族的可能性更大。

  当年诸侯之间兼并战争不断,身为一国之主的国君尚且有身死国灭之危,更何况是下面那些大大小小的贵族们。曾经身居上位而后又家道中落者无数,堪比今天套牢于股市之人们。这些落魄的贵族,就像今天那众多的国家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培养出来的廉价知识产品一样(自嘲的说法,勿较真)。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们,没了读书人的光环,境遇落差极大。曾经有个哥们就感慨,好不容易走出家乡的小县城,来到大城市读了几年书,结果毕业后年纪轻轻的又回到小城去,那种环境心里落差,够过往者回味一阵子。 此处,并非宣传读书无用论,恰恰相反,读书有益。也不是读教材才算读书,条条大路通长安,读书的目的之一在于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者,诸子百家,古今中外,皆可选取,不必拘泥于某一学派某一学说。社会已经脱离了“世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但若说读书无用就显得武断了,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并不是说人读书就有了问题。谨记:人丑多读书,而不是书读多了人丑。

  家族早已没落,后世史书甚至无记载。韩信从一出生开始就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好歹家里人也是曾经见过大场面的,忧的是然而这一切似乎和主人公无关。出生时就已经失去了往日荣光,沦为平民阶层。但后面的故事告诉我们,韩信虽然在物质层面没有享受到往日家族荣耀所带来的好处,但在精神层面上,受益匪浅。这就是,贵族特征。家族遗留下来的一些贵族阶层更容易具备的气质和修养,影响着韩信未来的一生。虽然我们强调人生来自由而平等,众生一致。但很多时候,平民和贵族的差别,事实上存在着的,这种差别不是靠短暂培训或者活动就能弥补的;而是需要是祖祖辈辈传承或者在长年累月生活养成。

  说一个人,出身是绕不开的话题,虽然这个话题有时让人不是那么的愉快。但不管你承认不承认,都得接受在这种国情下,一个人的出身,稍不注意就决定了他所能获得的初始待遇如何。至于后来的成就高度,就看个人努力程度如何以及把握机会的能力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