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12-28 23:27:23
70节。十八章3.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李斯的最后一线生机也就此断绝,虽然他实无谋反之意也并无谋反之举。然而,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对于一心置李斯于死地的赵高来说,证据没有可以伪造,证人没有可以伪装,所有的一切,都不是问题。
李斯“认罪”,李由“通敌”,至此,胡亥对李斯谋反一事再无任何疑心,于是命赵高为李斯量刑。没有人比赵高还恨李斯的了,也没有人比赵高更积极的迫不及待的想杀掉李斯了。在李斯刚入狱的时日,赵高便收捕李斯德宗族宾客,榜掠千余。
这可 真是宁肯错杀,不肯放过。加之秦法本身就严苛,就算不严苛也没关系,历朝历代的君王,无论昏庸还是贤明,无论残暴还是无为,在对待谋反这个问题上都是很一致的——从重从严,株连九族。可想而知,量刑的结果如何。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李斯行刑的日子为秦二世三年十月,即公元前208年十月。相比于定刑的时间,李斯在狱中又多呆了一些时日,等到了秋后,然后再在初冬处决。对于李斯而言,这样的等待很漫长,也很难熬。身体上的折磨是其次,更让人难过的是心理上的煎熬。
在云阳监狱等待结果的那段岁月里,李斯想了很多,想起在这里的一幕幕往事。官居廷尉之时,经常来这里办公,他在这里送别了嫪毐,送走了韩非,也曾拯救了郑国。无数人在这里被他断言生死,而如今,他也成为这里的囚徒。
直到此刻换了一种身份,他才有时间好好看看这个帝国内部令人闻风丧胆的地方。往事一幕幕,皆已无言。就算想说,也无人倾听。很久没消息传来,李斯明白,早已失去秦二世信任的自己终究难免一死,人之将死,也开始担忧起家族的命运来。尽管以他对秦法的熟悉程度,知道厄运即将来临,但却难以自拔的妄想着家人能够平安。
昔日高朋满座的丞相府如今怕是蛛网密布了吧,昔日辉煌的帝国怕是越来越撑不住了吧。从楚国上蔡的小吏,再到荀子门下求学的青年。咸阳街头的落魄,到位极人臣时的尊贵,再到如今的阶下之囚。似乎一切都只是南柯一梦,人生几十年,转了一圈,又回到了那个卑微的样子,只是,如今的自己还能回到过去么?还能像当初那个小公务员一样自在么?
这年十月的一个清晨,监刑官来提李斯,问道,“丞相临去,可有什么遗言?”
李斯自知死期已到,叹道,“事已至此,夫复何言?”
监刑官道,“人死如灯灭。灯灭而光消,虽欲言而不能也。丞相治国三十余年,今日将死,得无一言以遗君国乎?”
自古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悲。走到穷途末路的李斯深感“不道之君,何可为计”,仰天长叹道:“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秦二世)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
李斯这段遗言,既是逆耳的忠言,也是清醒的预言。读之让人禁不住想起春秋末期吴国大夫伍子胥被逼自杀时的心情(以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国之亡也)。伍子胥在愤恨之余,留下遗言,要家人于他死后把他的眼睛挖出,挂在东城门上,亲眼看着越国军队灭掉吴国。
监刑官命人记下,然后一行车骑,护送李斯抵达刑场。
李斯步下马车,几个月来,这是他第一次见到阳光,黑暗之中呆久了,突然见到短暂的阳光,瞳孔不由一阵急剧地收缩,眩晕得险些跌倒。
待到李斯看见自己的家人和亲属,早已在刑场等候着他时,整个人瞬间晕眩。包括他的父族、母族、妻族在内,近千人黑压压的跪成一片,等待他们的,将是残酷的处斩。
咸阳城内万人空巷,将刑场围得水泄不通。人群压抑着,沉默着,他们不仅仅是来看热闹,也是前来告别李斯,同时告别的,是一个行将逝去的伟大时代。
李斯几乎不敢和家人们对望,他无法直视那些悲伤和哀怨的眼睛。次子李瞻膝行向前,向李斯行礼。李斯问道,“怎么不见李由?
”
李瞻道,“儿亦不知。”
良久,监刑官在一旁告诉道,“李由已于前月死于贼兵之手。”
李斯沉默不语,良久方道,“也好,也好。李氏一门,今日绝矣!”
时已正午,行刑时间已到。真的就要死了吗?真希望时间慢一点或者快一点,李斯的眼睛,依依不舍地望着咸阳宫的方向。
刽子手知道李斯在想什么,李斯还不甘心,他还在盼望着胡亥能在最后一刻改变主意,派人前来将他赦免。
这种绝望的希望,刽子手再熟悉不过,于是劝李斯道,“丞相,不用再等了,咸阳宫内不会有旨意传来,该上路了。”
李斯惨笑,他何尝不知道,一切都已经无可改变。他看向跪在身边的李瞻,强笑着说出了他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最后一句台词:“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言毕,却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父子二人相拥痛哭。
唐代诗人曾叹道:
“上蔡东门狡兔肥,李斯何事忘南归。
功成不解谋身退,直待咸阳血染衣。”
{{{{{【死亡是一杆秤,用以衡量那些逝去的光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浮现在李斯脑海的,居然不是他一生中所做出的那些丰功伟绩,而是年轻时那些简单而纯粹的快乐。那时候,他总是和两个儿子一起,牵着一只黄狗,出上蔡东门,在野外追逐狡兔。那时候,他还以为自己将在家乡上蔡终老一生,作一个安分守己的普通人。倘若就那样平凡地了却一生,难道就真的比他现在所过的一生要不幸许多吗?这个问题,李斯无法回答。
李斯最终离开了上蔡,走上了一条流血的仕途,达到了个人价值的巅峰,成为了天下第二人——帝国的丞相。然而那又如何,今天他的结局,正应验着杜甫的那一句诗: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如果让李斯重新选择一次,他会不会仍然选择从故乡出走?这个问题,没人能够回答。】}}}}}
然而,这些都已和李斯无关。李斯永远地停止了呼吸。是的,他曾经缔造了不朽而又速朽的秦帝国,而在他身后,中国的历史虽然千变万化,却始终未能逃脱他和嬴政制定的格局: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废分封,推行郡县制。任何一件事情,拿出来都可以算是万世之功,青史留名。
可是现在,这些都已经不再重要,他也不想再去关心,他将永远沉睡于幽冥的地下,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最后,用宋人的诗告别李斯,告别这个百家争鸣时代遗留下来的最后一颗巨星,告别那个辉煌灿烂无比的先秦时代文明。
“二事三公何足论,忆牵黄犬出东门。天人忌满由来事,枉持沙丘有旧恩。”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