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见过的阴兵抬棺》
第17节

作者: 莫老
收藏本书TXT下载
  伍叔和玲珑显然是祁教授,看到他走下船,便迎了过来,只是祁教授把他们当场了透明的,忙着一旁教训李游去了。

  日期:2016-02-29 08:06
  李游觉得自己都像祥林嫂了。短短二十四小时不到,他已经是第二次开始讲诉自己过去几天的悲惨遭遇。
  祁教授眯着一双丹凤眼,一边听着李游的讲述,一边点头。听得很是仔细,不时还会打断李游的话。等李游把事情经过都说完了,祁教授长长叹出一口气,语气深长道:“这是命啊!”
  李游有些莫名其妙,祁教授却是说道:“我当初给你看过面相,当时就奇怪你一个娃子却有一脸跌宕江湖的面相,还给你做过大衍之数的推演,算过你命中可能会有这么一个劫数,才给了本《秘藏十法》你看看,没准将来能派上点用场,果然冥冥中有注定,果不其然啊!”
  李游满头黑线,他认识祁教授已经好几年了,听他吹过的牛皮不少,但却从没有听说过祁教授竟然还会算命看相什么的。祁教授这话他连标点符号都不相信。
  但是面临李游质疑的眼光,祁教授却一脸不屑,下巴高高抬起,鼻子哼了一下,说道:“像老夫这么低调拉风的男人,难道还要告诉你,老夫师承麻衣神相一派,还是正经八百的第二十一代传人?”

  李游一阵无语。以前他没少听祁教授唠叨往事,他家庭成分挺复杂,爷爷和父亲都是阴阳先生出身,家学驳杂,但最终他却成了一个知识分子。
  在上六十年代那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之中,祁教授父亲被打成了牛鬼蛇神,而他也被划分成了臭老九,家破人亡。后来平反后,曾经自暴自弃一段时间,游走各地当起了盲流,李游听他说得最多的事情,大部分都是发生在这个时间段里。最终飘荡了几年后,回到了原来的单位继续教书做学问,学术地位也渐渐水涨船高起来。
  这就是李游对祁教授过往的认知,对于祁教授懂得摸骨看相之类的,他也就是听听而已。
  祁教授又叹了一口气,示意李游稍安勿躁,径自走到了伍叔和玲珑面前,说道:“你们应该知道我这人的脾气,不是那种容易受威胁的人。想我和你们合作,你们得加点筹码。”
  祁教授平时一团和气,但是说这话的时候,给李游一种很不一样的气势,尤其是那一双丹凤眼,此时更是闪现出凛冽的寒芒,怎么看都不像是已经是六十多的老头子。
  伍叔没有说话,玲珑却手往背包里摸出了一个盒子,笑吟吟地说道:“昨晚我们从那座唐墓里请出来的东西,和您之前说设想的一致,如果你不和我们合作,那么我们就只有和鲁先生合作。您应该知道,这样的一件东西落在他手上,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吧?”
  闻言,祁教授又叹息了一口气,摇了摇头,说道:“罢了,罢了,把东西给我过目先。我得确认一下。”言下之意,已经答应了对方的要求。
  玲珑脸上露出了一个满意的笑容,从背包里拿出了一个不起眼的密封盒,递给了祁教授,说道:“东西就在里面,已经经过保护处理了,只要在阴凉一点的地方看就不会损坏得了。”
  祁教授微微点头,小心接过了密封盒,走到了河边的树荫下边,李游亦步亦趋地跟在祁教授的身后,也没人管他。
  密封盒里赫然放着昨晚从古墓里掏出来的那卷《汲冢纪年拾遗》,不过上面的火漆已经被撬开,竹简上面也涂上了一层不知名的透明剂,将竹简与空气完全隔绝开来。看到这一幕,李游和祁教授都暗暗点头,如果竹简不经过抗氧化处理,相信从古墓里拿出不久之后,就会化成一堆粉齑。

  尽管经过了处理,但祁教授仍不敢大意,手里戴起了手套之后,才小心翼翼地展开了竹简。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闇,谁能极之?
  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明明闇闇,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竹简展开之后,站在祁教授身后的李游便看到了竹简上刻着整齐的隶书体刻字。
  李游喃喃念着这一段文字,眉头慢慢皱了起来。他是读土木建筑的不假,但古文修养可却不差,马上就认出,这是楚辞,是屈原《天问》里面的开篇。
  《天问》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屈原在这一篇楚辞里一口气提出了173个问题,问题涵括了天、地、人、历史、自然和人生,极具深度。
  奇怪!李游很是惊讶,楚辞出现在一部他原以为会是历史钩沉补缺的书卷之中,令他无限惊奇。
  但随着祁教授徐徐展开书卷,李游皱起的眉头才慢慢舒展开来。原来《天问》里面摘取的内容不过是序言而已。后面缓缓便道出作者的主旨。
  “……余曾闻,圣王以来至战国,李耳、仲尼春秋笔法,多有讳误,然由《汲冢纪年》矫枉过正,青史浩然,余嗟叹自秦汉相来,史家一家之斯言,春秋之法过犹不及,黑白颠倒,青史成烣,甚恨,因拾遗补漏,成一家之言,名曰《汲冢纪年拾遗》,示之子孙也……”
  竹简上的字刻很小,一个字和蝇头比较起来也所去无几,竹简篇幅虽然不大,上面却洋洋洒洒刻了四五千字,这一手字刻功夫实在令李游震撼不已。然而与里面的内容比较起来,这字刻的功夫根本算不上台面。
  《汲冢纪年拾遗》从秦始皇帝统一六国之后开始写起,采取的是编年体的方式,第一条内容便是:“始皇帝三十四年,止分封,焚方术、巫之书,蒙求,以文吏为师;三十五年,因侯、卢事,始皇大怒,坑方士四百六十三人于咸阳,以止  。”
  这短短的数十字,和大部分的历史记载和人们认知就很不一样。因为历史上关于这一段历史的有着一个很出名的论断:“焚书坑儒”。
  令李游奇怪的是,虽然竹简上洋洋洒洒写了数千字,但记载历史的内容其实不多,大约过了三分之一后,便是许多刻符,刻符大部分是一长横“一”和两短横“--”组成的。这个符号李游也不难理解,是《易经》里表示阴阳的符号,由这两个符号,组成代表不同意义的卦象和爻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