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最神秘且被质疑的华夏文明真相》
第6节作者:
六丈金 只是赵时珙还没有摸透,老吴为什么会坚持拖上自己和洛梅童。
日期:2015-09-09 11:05:00
赵时珙和老吴各怀心思,老吴其实对赵时珙研究的画兴趣并不大,只是以此来和洛、赵二人拉近距离,拖着他们寻找那个人。
赵时珙一方面反复研究画,另一方面为了找到曾属于星云集团核心层的那个人的踪迹,他也悄悄地开始研究当年的星云密码。
只有梅童一人是心无旁骛地认真查山找水,画不离手。
虽然这几天的奔波,没有什么实质性收获,但梅童翻查文献的努力却给赵时珙带来了曙光。
“我有两个发现,”梅童宣布,“第一,我怀疑画上读不通的文字部分,很可能与一个叫‘河西译语’的语言有关系,但是我不敢确定。目前为止,河西译语到底是什么语言、被什么人群使用过,学界尚没有定论。只能知道这种语言在元末明初的时候,还是活跃于河西一代的活语言,所以才被官方编入字典。”
“这个就交给你了,我和老吴是没有能力破解什么古外语,何况还是已经没人知道的死语言。”赵时珙立刻认怂。
“第二,山水部分,除了能猜测是地形写实或制图之外,我觉得也可以往天上看看。比如珙子家的这幅图,我将其中的重墨点全部连起来,形成一张网一样的图像,我再在不同地方拆开,比对星图,发现可以组成白羊座和双鱼座,特别是白羊座的构成角度,与这三个墨点的角度非常相似,但是没法解释周边用不上的那些墨点以及构成星座时缺少的墨点。我又查了中西星座对照图,发现所有墨点完美组合成了中国传统二十八星宿的奎宿和娄宿。”梅童微微兴奋,“我不懂天文,对这些墨点对了好长时间,开始以为自己猜测错了,但白羊座特简单,一眼就能看出来,所以还是硬着头皮对下去,终于对上了。”
赵时珙和老吴对星象都比较熟,当年为了解开星云集团的密码,费了好多功夫去琢磨过。他们赶紧把梅童的成果拿过来一看,果然是奎娄二宿。
二人将目光投向另一幅画,按照梅童的思路,将重墨点连接起来。
“这是标准的尾宿,”老吴将画中的重墨点有选择性地勾连起来一些,“只是这些没包含进去的墨点是什么意思?”老吴有点困惑。
赵时珙沉思了几分钟,换了一只颜色的笔勾画出来:“尾宿和箕宿被重合叠放在一起了。”
目睹老吴和赵时珙两人在短短的几分钟之类就解决了自己吭哧了好久的难题,梅童的成就感大大打了折扣,他根本就不知道尾宿、箕宿是个啥。
赵时珙和老吴又拿起第一幅画:“虽然这上面是标准的奎宿和娄宿的构图,但是两个星宿之间的角度和距离都不对。”
梅童有点傻眼,他根本不懂这些,于是手一摊:“怎么研究这个星图,就交给你们了,我是完全门外汉,能想到它们和星图有关,已经算是我灵感加外挂了。”
赵时珙心情有些沉重,他有个不好的预感,他突发奇想这两幅图和星云密码是否有关,因为当初星云密码就是从二十八星宿开始。
老吴也有同样的联想,他悄悄地戳了下赵时珙的后腰,赵时珙心领神会地点点头,老吴的眉头皱成了疙瘩,第一次开始稍稍重视这两幅图。
日期:2015-09-09 11:06:00
自从确认了水墨画上的星宿图,赵时珙就开始思索这些与记忆中那个古船及尸首的关系。佩戴着同尸首腰间一样的玛瑙串子的老者,出现在赵家那幅奎娄所在的图上。传统分野文化中,奎娄对应着古代鲁地,大体相当于今天的山东、江苏北部那一圈。
赵时珙上网搜了搜,将那一圈的几个古船遗址的报道保存下来,打算抽空都去看看,虽然那些网络上的图片,没有一个与赵时珙记忆里的相符。
夜里,等梅童睡着之后,赵时珙悄悄地离开房间,敲响隔壁标间门,找上了老吴:“你上次说,你这些年琢磨出星云密码可能与广西有关?”
老吴卖关子:“我说的是这个意思么?我只是说我琢磨了星云密码,同时阿有最后的行踪恰巧在广西,我所以猜测两者之间是否有什么联系。”
赵时珙站起来就要走,老吴皮笑肉不笑地赶忙将他拉住:“坐下坐下,我还以为你已经对那些玩意不感兴趣,不会问我呢。怎么,你这几天自己没琢磨出来?”
赵时珙不耐烦地看着老吴,老吴正色道:“你想想,当元有生在三年间去了广西几次?每次在什么时候?”
赵时珙想了下:“三次,都在夏天,放暑假前后的样子。”
老吴打开电脑上汇总的记录推到赵时珙眼前:“每次都在农历夏至之前三天,你不觉得太刻意了么?别的我想不出来,但根据星云密码与天文星象的密切关系,我能想到的就是,北回归线穿过广西,夏至那天太阳当空直射在那条线上。”
赵时珙陷入沉思。
老吴继续道:“还有,你琢磨过么,星云曾在广西的几个办事点,就没有在那条线北边的。”
赵时珙合上老吴的电脑,这么多年,他一直没想明白,星云集团为什么要编那套密码?那套密码究竟全貌是什么?它真的随着星云的垮台而变得无足轻重了吗?为什么所有的秘密看起来都和那套密码有关?是巧合么?还是自己多心了?
日期:2015-09-09 11:08:00
第六章 地宫二号
次日,三人行程结束,打算打道回府,灵浴寺方面却传来消息,寺庙地宫最低点的一堵金刚墙后面发现另一个地宫,没有任何文物或装饰,但修建得非常讲究。梅童的导师从山城发来指示,让梅童代表他去实地看一看,相关部门已经联系好,介绍信函随后扫描过去。
三人风尘仆仆地又赶往灵浴寺,在文物部门和寺庙方面的通融下,陪同梅童的老吴和赵时珙都被准许一同进入。
“这堵金刚墙有明显重加修葺的迹象,中间部分砖块与周边砖块的区别肉眼就能看出来,大小就不一致,似乎曾经被人打开过又重新补砌。经测定证明墙后是空的,我们刚得到审批将它打开,背面是甬道,甬道的尽头直通地宫二号,”领路的文管所同志小张介绍,“那个地宫面积非常大,我第一次进去的时候特别震惊,开始我们谁也没想到甬道那头是那种奇观。”
“大到什么程度?”赵时珙的好奇心被调起来。
“你看到就知道了,有种超大号人民大会堂的感觉,还是圆的。”另两个文管所同志回答道。
梅童一言不发地借着灯光仔细打量甬道两边的墙壁。
“墙壁十分光滑,没有任何东西。”小张向梅童介绍,“我们都已经勘察过了。”
“墙上每隔两三米就有个槽洞,”梅童看向高处那个黑黝黝的方寸青石洞口。
“那个我们猜可能是通风用的,但是目前来看已经堵死。”小张如是说。
“通风用会修成下沿突出的吐水槽样子?”梅童蹲下来,摸了摸低处的墙壁,“这儿还有密集的缝隙。这一套很像南京古城墙上的排水系统外观,而且是朝着我们对甬道内排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