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盗墓时代 · 无念 (三十年后)》
第8节

作者: 夏可心flora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其实只是想知道他是不是也像那个叶齐一样从一开始就认识我,但这话一出口就变味儿了,直接暗示下面的潜台词,“我爸是李刚!有种你别走!”
  他回过头,有点疑惑地看着我,估计已经把我当成北京街头那些仗着老爹名号狂拽酷炫吊炸天的官二代了。不过,他还是很认真地回答,“我不认识你。”
  这么说,我真的纯粹只是一个路人?就那么巧走到会议室门口被这货借用了一下?这么一来搞得我突然间很没存在感。
  他走了几步又回头说:“这件事跟你没关系,你最好不要知道太多,万一有人找你麻烦,你可以到青海云田村找我。”
  大侠,这个时候难道不是留个电话比较靠谱?!我到了那个什么什么村怎么找你,站大街上吼吗?
  我举起手机冲他晃了晃,他看了看说:“我身上没有手机,避免被追踪。”

  如果他不是真的具有某种特殊身份,那我只能说这逼装得真是行云流水。
  “行,”我放下手机,摆出一副碰瓷的架势,“那名字呢,万一出事,我总得知道被谁害得吧。”
  “放心,我会负责的,我叫张晓冥”
  他名字的写法我后来才知道,当时只觉得,张小明,很接地气嘛!

  日期:2015-10-30 18:15
  接下来几天,什么都没有发生,事实再次证明,那似乎真的只是一场意外。
  电脑中存储的那份资料,已经被我搬着字典翻了个七七八八。尽管专业性太强,很多分析数据及专业用语即使翻译过来也不明白,但仍能隐隐感觉,安子的猜测并非完全没有道理。然而我没有再跟安子提起过,只告诉他那个人已经拿走了他的东西,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这个太平盛世的一片和谐下面隐藏着太多暗流涌动,我不是超级英雄,没打算拯救地球,我只想保护好我身边的人,包括那些也许被我忘记了的人。
  西冷印社的采访已经完成,杂志社没计划再派我出差,所以我只好赶个周末自己飞去杭州。
  这些年南方气候变化越来越随心所欲,来之前忘了看天气预报,只简单地穿了一件衬衫出门,晚上走出机场一阵潮湿的冷风吹过,竟比北京的晚上还提神醒脑。
  看了下手表,这个时间应该还没有打烊。我直接打车到了那条小巷。走过去的路上,我还没有想好该怎么措辞,不如开门见山直接问好了,无外乎两种情况,告诉我,不告诉我,或者还有第三种,编个故事骗我。不过如果有人愿意骗你,无论好意还是恶意,至少证明这个人跟你有点关系,不然谁要废脑子为你编故事。
  这条路并不是很长,加上我走得比较快,很快便转过了最后一个弯,我等着那个大白灯笼像条显眼的肥兔子一样跃入我的眼帘,然而一眼看过去竟都是差不多的店面,我一愣,第一反应是,走错了?左右看了下,没有啊。这么说是有人把灯笼拿掉了?
  走到门前才发现,不仅灯笼不见了,而且大门紧闭。
  今天打烊这么早?我走过去晃动门前的铜锁,屋内无人应声。低头看了下,门前石阶上一层深深浅浅的落叶,不像是刚刚锁门离开,倒似几天没有开张的样子。
  正在发呆,对面铺子老板招呼我过去,告诉我,这家店中秋之后就关门了,听说那个老伙计一大早急急锁了门出去,好几天了还没回来。
  我谢过老板,顺口问道:“您见过那家店的老板吗?”
  “没有,”那个老板想了想说,“我们这几家店都是近些年盘下来的,最长的也不过十年左右,你说的那家是个老店,很早就在这里了。我们都只见过那个老伙计,也问过他,他只说,老板出远门了,再问就不说了。我们哥几个私下里说,可能是洋老板,古玩这行,你知道的,不是所有买卖都在明面上,各有各的路子,人家不说,我们也不好多问。”
  老板姓赵,五十多岁北方人,整个一话唠,一打开便收不住了,兴许是晚上没什么生意,硬留我进屋喝杯茶,顺便看看他店里的好东西。虽然三叔也经营古玩,但他从不跟我讲起,所以我对这些并不是很了解。现在听他讲得头头是道,也逐渐勾起了些兴趣。

  言谈间,我了解到,那家店很少见生意上门,也没用过其他伙计,不过这行求得也不是门庭若市,所以大家倒也不觉得奇怪。奇怪的反而是一年四季挂个白纱灯,日晒雨淋,破了就换一个,继续挂。起初大家以为是家里有白事,可谁也没有一挂好几年的啊。中间也曾有人觉得过来过去不吉利,去找那家老伙计商量,没成想老头儿倔,不听劝也不解释,谁敢动就跟谁拼命。这盏灯就这么一年一年地留了下来,白天看还没什么,尤其到了晚上,周围铺子都打烊了之后,黑乎乎的一条巷子飘着一盏灯,孤零零地照亮着门前的那一段青石板路。

  “不知道为什么,中秋节过后的那天早上,有人看见那老头儿哆哆嗦嗦地把灯笼取了下来,然后锁了大门就出去了。直到现在都没见回来。我来这儿差不多有五年多了,第一次见他家关门。”赵老板把茶添满,抽了口烟说。
  中秋节……那不就是我在这里的那天晚上?那天晚上发生了什么事?我只记得老人喝多了说要打烊就进了房间,后来我就迷迷糊糊睡着了。半睡半醒间似乎有人给我递了一杯茶,但当时真的喝大了不确定是不是在做梦。然而早上醒来桌子上的豆浆油条却是真真切切的,这家店没有用过其他伙计,那么早餐一定是老人带过来的,可是我起来后在房间并没有看到人,当时我以为老人应该来了一趟看我没醒就出去了。因为答应三叔早上回北京,我留了张字条就走了,当时我看了下,灯笼还在。

  所以说,按时间推断,这家铺子老板说的那些就发生在我走之后不久。故事出现这样的转折,我很难说服自己,一切都只是凑巧而已。
  赵老板天南海北聊得忘了时间,眼看周围一家家店铺都已经熄灯打烊,我起身告辞,赵老板很是热情,说有什么事可以帮我传个口信,弄不好老伙计这几天就回来了。我谢过说不用了,也没什么大事。
  从赵老板店里出来,已将近午夜,巷子里幽深昏暗,夜空中有星无月,初秋的凉风吹过,不禁有些瑟瑟发冷。我绕到那家铺子的后面,隔着围墙可以看到院子里那棵树。我目测了一下高度,相较于学校宿舍的围墙,难度小多了。
  我往后退了几步,跑到墙边轻轻一跃,伸手趴住墙头,身子一翻,没怎么费力便翻到了院内。
  院子里一切如旧,只是地上多了些落叶无人打扫,脚步踏过响起沙沙的声音,在暗夜里显得格外突兀。还好通往里屋的门并没有上锁,我拉开门帘,轻轻走入房间。
  铺子里伸手不见五指,我摁亮打火机,在微弱的火光下仔细打量这个看似普通的房间。上次过来只是匆匆路过,走的时候也未作停留,现在认真打量,才注意到屏风后的空间简单而雅致,靠墙是一排书架,窗边有藤椅和茶具,没有多余的摆设。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