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三国风云----------“五胡乱华”那些事儿》
第1节作者:
明轩公子 前言
提起中国的乱世,首推两晋南北朝,春秋战国离我们过于渺远,而五代十国又过于短促。所以位于这两个乱世之间的两晋南北朝更能引发人们共鸣。然而,遗憾的是,基于种种原因,这段历史长期以来被淡化,人们对于这段历史中最关注的只怕还是魏蜀吴三国鼎立时代。
然而,如果我们细心去观察便会发觉,在长达三百多年的两晋南北朝时期,并非只出现过一次三足鼎立。从广义上来说,这段时间三足鼎立的情形至少出现过三次。如果细化一下,则可以划分到五次及以上。
那么,我们以广义的视角来区分,这三次三国时代究竟产生于何时呢?众所周知的前三国(即魏蜀吴)自不必多说,而近年来随着影视题材或是网络小说的红火,后三国——梁(陈)、西魏(周),东魏(齐)也开始进入大家的视线。
而在这前三国与后三国之间,还出现过一次三国鼎立,这一次三国鼎立的局面很奇特,可以细化分为两个时期,前一时期鼎足情形类似前三国,北方统一的羯胡政权对峙南方的成汉政权及东晋政权。而后一时期鼎足情形类似后三国,北方的前秦,前燕对峙南方统一的东晋。我们姑且将其称为中三国时期吧,以区别于前三国与后三国。
只是很久以来,由于两晋这段时间极为混乱,这混乱在北方更为显著,所以统称为东晋十六国时期。然而,整个十六国时期却以淝水之战为节点,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前期即是我们所要讲述的三足鼎立时代,从胡(汉赵),氐(成汉),汉(东晋)到秦,燕,晋。后期则是北方诸国并立的时代。
谈及这段历史,有诸多的因素让我们不愿去详提,因为那是一段胡汉交融的纷争史,一段汉人的半屈辱史。可是有些东西并不会随着我们的淡忘而消退,过往发生的一切都客观地陈列在那。往事已逝,无论我们是愤慨还是惋惜,这都已经无法改变,而如果说我们能够拨开迷雾,从那段千年前的过往中得到些借鉴,那必然是这段历史留给今人的最大价值所在。
从八王之乱中的离石台,到淝水之战前的八公山。匈奴,鲜卑,羯,氐,羌相继在中原的舞台上上演着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权力搏杀与王朝更迭,其中形形色色的人物风云际会,逐鹿天下。
司马家八王相争,战火燃遍中原大地,屠各部乘势而起,雄师马踏黄河两岸。
东晋皇权旁落,内部纷争动荡不已,北方两强并立,刘曜石勒中原逐鹿。
残暴不仁的石虎窃据帝位,在一系列倒行逆施之后终于迎来末日的审判……
胸怀天下的桓温一生彷徨,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追逐不可实现的梦…….
还有宽容远怀的苻坚,忍辱负重的慕容垂,徒增笑柄的庾亮,三定江南的周玘……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加盟,才让那段鲜血四溅的历史中能找到我们灵魂慰藉的所在。
好了,话不多说,传奇即将上演!
日期:2015-09-01 08:36:43
八王之乱——同室操戈相煎急(一)
每当谈起两晋南北朝这段时期,人们总是喜欢选择性的无视和遗忘,大到历史教材,小到影视题材,都尽力地跳过这一段时期。因为那段时期,中华的儿郎都饱尝着生命难以承受之重,其混乱和黑暗程度,超越了近代百年屈辱史,但你待见或不待见,这段历史终究在那,不增不减。
而今天,小公子将带领大家一起追溯这段历史,而我们首先要说的,便是导致揭开这黑暗的一幕的导火索——八王之乱事件。而要提到八王之乱,则迈不过这么两位人物——司马衷和贾南风,这一对痴儿丑妇便是打开潘多拉魔盒的关键性人物……
公元290年,农历四月己酉日,一代雄主晋武帝司马炎驾崩,时年五十五岁。按理来说,老皇帝驾崩,新皇帝登基,这并不是什么蹊跷的事,只不过,咱们这位新皇帝实在……
用孟子的一句话来评价司马衷,那便是“望之不似人君”啊,那司马衷究竟如何不似人君呢,这就要从司马炎死前几年开始说了。
司马炎的皇后杨艳给他生了三个嫡子,长子司马轨还没长大成人就不幸匆匆离世了,接下来,司马衷很幸运的成了太子的首要人选,只可惜司马衷估摸着有我们现代常说的自闭症,从而导致智力水平一直保留在和阿甘一样的等量值上。那么问题来了,选太子哪个强?皇后杨艳来帮忙。在司马衷和三子司马柬之间,杨艳最终选择了二儿子司马衷。
这样的抉择会让很多人大惑不解,后世很多人认为杨艳之所以选择司马衷,那是因为出于母爱。生出这么一个低能儿,自然希望尽母亲最大的努力去补偿他啊,可事实并非如此。首先,嫡长子继承制的古老条例摆在那里,司马衷作为嫡长子自然有继承权,退一万步来说,即使司马衷先天不足,那也不可能去在庶子里挑选,所以只能是司马柬和司马衷。
那有人又要问了,为何杨艳不选择司马柬呢?《晋书》记载司马柬“识量过人、性情仁厚”,看起来挺不错的样子。但大家都忽略了这史料中另外提到的一点——“不善言辞”,好嘛,合着搞了半天还是个有自闭症倾向的孩子啊,这让杨艳很担忧,万一长大了也和司马衷一样怎么办?杨艳的未雨绸缪并非没有科学依据,遗传学告诉我们,很多遗传病亲兄弟都会染上的。
除此之外,当时司马柬虽然是杨艳的第三个儿子,但是在司马炎众多的儿子中却已然较为靠后了,他和司马衷之间夹杂了不少同父异母的兄弟。一旦他登基,那些兄长的地位显然很尴尬,而考虑定太子的时候,司马柬也才三四岁。“立嫡以长不以贤”,何况这边的司马柬既不是“长”,又看不出“贤”,经过反复思考,杨艳最终下决心定司马衷。
有人又要问了,杨艳毕竟是个皇后,不是“后宫不得干政”吗,这立下太子的事情杨艳能说得准么?别说,杨艳还真有这“一锤定音”的本事,凭的就是她和司马炎几十年的夫妻感情,这不仅仅体现在这次的立太子事件上,也包括日后的立皇后事件上。
泰始三年(公元267年),九岁的司马衷被册立为皇太子。不过,这个太子虽然年龄一天天增长,可智商却像中国足球一样永远都是那水平。一次,他去华林园玩,突然听到一阵蛤蟆叫,心血来潮的太子便抛出这么一个论题——“论蛤蟆鸣叫是为公还是为私”。侍从们一听太子爷问了这么个问题,一下子懵了,就像是学霸也难以解决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一样,正常人永远跟不上司马衷的思维。
不过司马衷一看他们都不回答,生气地说道:“那什么,你们,你们再不回答我就要打你们板子了。”
大家一看这主是要玩真的了,只得立马开动大脑,仔细思考,终于,一个侍从脑子活络,上前说道:“太子爷,我知道了,这养在官家池中的便为官家叫,这养在私家池中的便是为私家叫。”司马衷觉得这人说的在理,连忙好好地赏赐了他一番。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