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小说,讲述鬼神莫测的岐黄之术:不死华佗》
第47节

作者: 龙玄策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3-23 16:38:00
  第四十三章 坐堂医生
  这一日辰时,两人进入长沙城中。此时乃是早市时分,按道理在城中的大街上、集市里应当人山人海才对,不过举目望去却人丁奚落、门可罗雀,如同鬼城一般,甚是怪异。环顾大街两侧,医馆颇多,看的出来此地岐黄之风日盛。不过让叶源猜不透的是,每个医馆都以某某堂命名,如济世堂、悬壶堂等等。更让人没想到的是,每座医馆前面都人丁寥落,只有一些学徒模样的小伙计守在屋中,更有甚者,直接把大门都关了,不做生意。

  “难道城里人都避战乱逃走了吗?可是曹军锋芒要达到此地,还需不少时日!”叶源诧异之时,王叔和哈哈大笑,架着马车奔向长沙府太守衙门。马车越接近衙门口,从四面八方涌入的百姓就越多,其中还有不少郎中模样的男子。王叔和此时也不再和叶源打马虎眼,说出了此中的缘由。
  原来张仲景虽然当了长沙太守,但是却不忘岐黄之术。每月初一、十五的日子,便打开衙门大门,免费救治城中百姓,整个长沙郡的人都尊称他为坐堂医生,取其坐衙门大堂给人看病之意。今日恰逢初一,所以城中百姓无论男女老少都赶集似的涌向衙门口。
  长沙城中大夫,皆佩服张仲景的医术和医德,便有样学样,把自家医馆命名为某某堂,也想当个坐堂医生。
  日期:2016-03-23 16:39:00
  叶源以前曾听闻此事,不过今日亲眼目睹后,还是大开眼界。要找到曹玉和小商,就要先找到何晏,而何晏一心所求的则是神仙药,说不定今日到了大堂之上后,就会有所收获。
  不多时,叶源和王叔和在衙门门口下了马车,挤入了人群中。那正堂之中端坐着一位奇男子,他一张国字脸,眉宇间透露着一股英气,气色红润,神采奕奕,想必就是一代医圣张仲景!
  在大堂两侧座椅上,坐的不是一些衙门官吏,而是一群大夫郎中,他们看起来都是来观摩张仲景坐堂问诊的。所有要看病的百姓都井然有序的在门口排起了长龙,每个人无论病情严重与否,都是一副成竹在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最让叶源想不到的是,张仲景救治病患的速度奇快。每位病人最多只和张仲景说了半刻钟的话,就站到了一旁。此时要么有小吏送来包好的草药,要么有别的大夫继续诊治,一切都井井有条。那百来号病人,还不到半天的功夫就全都看完了。只不过其中没有发现任何像何晏那样的俊秀人物。
  见此情形,叶源不由叹道:“张太守治病的速度好快啊!”王叔和点了点头:“今天还算慢的了。”“这张太守究竟有什么样的本事,能这么快的治好百姓的病?”
  午时过后,病人大多散去,剩下的都是一些大夫郎中。
  日期:2016-03-23 16:40:00
  “太守大人”一名黑脸男子走了上前。张仲景摆了摆手道:“不要叫我大人,今日我就是个郎中,有幸能和诸位一同探讨歧黄之术,实乃幸事!”
  “那我就不客气了”黑脸男子又道:“张大夫,我见你治病救人多时,却依旧不明白为何能这么快的断出病人的病因?又这么快的开出对应的方子?”黑脸男子问的事情,也是一干人等想知道的,因而都竖起了耳朵。
  张仲景想了一想,正色道:“医病有如擒贼,虽说各医家的方法不同,但是到了最后都殊途同归,暗合医理,这归根结底就在于八个字!”“哪八个字?”诸人都瞪大了眼睛,身子微微前倾。张仲景沉声道:“那就是‘四诊同参、六经辨证’!”
  这八个字震耳发聩,似有醍醐灌顶之效,叶源听了后,也不由沉思起来。

  张仲景顿了顿,说道:“就拿四诊中的望诊来说好了,望诊好比办案时勘察犯案现场,是发现最大也最为紧要的一步,很多病症的信息靠望诊就能确定。比如说,病人患病后,病气十有八九会在面部五官呈现出来。面色黄者,多为脾脏之病。因为脾脏功能不佳,故而造成饮食停顿,胸膈受损,脸色变黄。若面色白者,则主亡血之象。若面部青者,则为血脉凝滞之色,主痛。
  若两目直视不能转动,则属风邪之症,此症五脏精气将绝,难以救治。凡此种种迹象,在望诊时都能看出来。有了这望诊一步,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
  望诊是大夫的一项基本功,不过能做到向张仲景这样通透了解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大夫第二个手段就是闻诊,若病人变得不喜欢说话,说话的时候又是一惊一乍的样子,那么十九八九就是身体关节受损,骨节有寒气。如此一来就会喜静不喜动,因为只要身子动一下就会感到疼痛。若病患声音嘶哑、浑浊不清,就是痰湿浊邪之象,那是因为有痰阻塞心膈,气息不畅的缘故。若是病患总是小声说话,常常可能就是头部有病。因为只要声音大点,就会震动头部,感觉疼痛。凡此种种,我们只要细心聆听病患之声,就能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

  大堂中所有大夫都全神贯注,如同学堂中的学童一样。张仲景喝了一口茶,又道:“至于问诊,是要找到犯病的源头,自然不可或缺,关于此点,大家都知道了,我就不多说了。最后的切诊,则是最难的一部分。”
  日期:2016-03-23 16:41:00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大气都不敢喘一口,深怕漏听了什么。张仲景握着手腕说道:“根据离手掌距离的远近位置不同,在手腕上可以分为寸位、关位、尺位三个位置,对应的脉动就分别是寸脉、关脉、尺脉。人有左右双手,加起来就是六种脉象。每种经脉又对应着不同的经络、五脏。当人体器官犯病受损的时候,对应的脉象就会有变化,或浮或沉,不一而足。既然知道了这个道理,就可以通过脉象的变化,来判定疾病,进而对症下药。这就是六经辨证最粗浅的道理。

  经过四诊同参,再经过六经辨证,就可以初步判断出是三阳病还是三阴病,亦或是其它杂病。接着还可以看出是病在表,还是病在里,病在表为轻,病在里为重,治病时就能知道个轻重缓急。经过这一步步的推理和辩证,就能确定病因,进而对症下药。至于各种病症对应的药方,我在《伤寒杂病论》中大多有所提及,大伙可以看看。”
  说到这里,众人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说起张仲景总结出的药方来,什么小中建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白虎汤等等,比比皆是。最让叶源想不到的是,他治疗幼虎酒毒的方子竟然就是白虎汤。这药方是师父从好友那要来的,然后又传授给叶源的,没想到源头竟然在张仲景这里。
  叶源浓眉一皱,心中沉思道:“四诊同参和六经辨证就好比断案时勘察现场和推理过程。张仲景总结的数十种对症下药的药方则如同判案时要依照的律法条文一样。以此看来,张仲景不仅是个好大夫,也是个会断案的好太守,他不仅可以把看病的方法说透,而且还可以把医理和办案之理融合起来,确实是天纵奇才。怪不得给人治病的时候,可以又快又准。”
  日期:2016-03-23 16:41:00

  此时大堂中的郎中都对张仲景佩服得五体投地,当场就有不少人想拜他为师。岂料张仲景却摆摆手说道:“当大夫的好比坐在大堂上的官员,都是断人生死的人,所以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不是妄自尊大,而是不敢随意收徒,若是收了个毫无天分又意志不坚的人为徒,那就等于培养了一名杀人屠夫。如若那人再打着我的旗号招摇撞骗的话,这世上不知又要多了多少枉死鬼了!”
  说到这里,王叔和耳根不由发热。叶源一旁劝慰道:“兄台资质过人,学医之志又十分坚定,正是学医的好手。你放心,我会助你的。”
  “多谢了。”虽有叶源帮衬,但是王叔和还是一点底气都没有。正当大夫们交头接耳交流心得的时候,一位小厮旋风般的跑了进来,一边冒着热汗,一边给张仲景送了一份竹简。
  张仲景看了看竹简,小声嘀咕道:“这个老毒头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哎,此人性格怪癖,还是见见他好了,若不然定会惹出什么事端。”说罢张仲景起身离开大堂,朝门外走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